破解五大爱情难题

  爱情一点不复杂,是你想得太多。我们列出爱情中最常遇见的5大难题。看完,你会豁然开朗。
  1、你和他交往,但他和前女友还藕断丝连
  不久前,有个女人哭哭啼啼跑来,向我哭诉她男友的劣迹。他俩交往多年,相处得还不错,可这么多年来,有件事她一直耿耿于怀,她男友有个“臭毛病”—–每月都要跟他前女友见几面。我安抚她好久,她终于告诉我真相。原来,她男友和前女友一直保持生意上的往来,虽然她清楚两人见面只谈正事,绝无越矩行为,可心里还是很不爽。我告诉她,这只是女人的占有欲和嫉妒心作祟,并向她保证他和前女友缘分已尽。听了我的劝告,她尝试放宽心。不久后,还和他的前女友成了好朋友,在她的婚礼上当伴娘。如果你的男友和他的前女友热络不断,一定要弄清背后的原因,如果只是正常社交往来,大可不必斤斤计较。不过,如果一下两种情况,你要当心了:他和她约会频繁,次数甚至超过和你约会;他们亲密无间,每次约会的地点都很暧昧。
  2、他还没玩够,不想安定下来
  男人爱对女人这么说,是因为他觉得这样说很酷。有个男人曾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他这辈子不想结婚,要不停地约会女人,才过瘾。我带他去酒吧,告诉他约会的技巧。几周后,他突然打电话告诉我,他遇见了挚爱,要结婚了。他本以为,他这辈子会需要很多女人,可爱的、行感的、能给予他事业帮助的……可事实上,男人只需要一个女人。
  3、他太害羞腼腆了
  教授情感课程时,有个女人课后跟我说了她的愿望,“我喜欢男人主动点,自信满满的,敢主动跟我要手机号,约会我,还懂得在恰当的时间问我。”旁边的一个女人听了后会心一笑,点点头。这样的男人的确不少,但吊诡的是,这种男人通常身经百战,一般女人恐怕对付不了。相反,那些言行木讷、腼腆害羞的男人更像是宝,虽然对花言巧语不在行,但只要你主动引导,他一定会乖乖听你话,对你呵护有加。
  4、我跟他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你以为只要和他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就可以交流无碍,甜甜蜜蜜 ,但事实可不是这样。我认识一个男人,特别喜欢怀旧金曲,做梦都想找一位和他有同样兴趣的女人。我给他介绍了一位完全符合他要求的女人,两人第一次约会真是一场灾难。聊音乐只聊了10分钟,话题再也没法继续,一片死寂。相比兴趣爱好,两个人在一起最看重的是感觉,感觉对了,一个人听着摇滚乐,一个人安静地坐着,也很幸福。
  5、两人年龄差距有点大
  我有个朋友最近和一个比他小12岁的女孩约会。他沉浸在焦虑的幸福中。焦虑,是因为他不清楚对方怎么想,担心介意他年纪太大。我劝他,两人在一起有什么话最好直接说。他开成布公地和小女友谈完后,兴奋地给我打了电话,原来她一点也不在乎他年纪大,相反,觉得他人生经历太丰富,怕他嫌弃自己太幼稚。看到没,情感交流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有爱,一切都不是问题。

你用什么喂养渴望

  前不久课上,某著名助教分享“你用什么态度来喂养你的渴望”。
  我很喜欢这个视角。需要是好满足的,渴望是有点挑战的。
  如果一个小孩子需要喝点水,那就喝呀,很简单。而如果他渴极了,渴得太久了,他已经忍受了很多很多的难受,他已经请求,甚至乞求了很久,都没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有点点难了。
  他可能会因为过于急切,而呛到自己;他可能害怕再也得不到,而撑坏自己;他可能渴不择饮,而让自己受伤害;他可能愤怒地责骂送水的人“为什么才来,早先死到哪里去了”,而把送水的人吓跑;他可能根本不再接受别人给的水,因为他的安全感受伤了,已经无法信任别人。
  假如你是这个“小孩”的亲人、爱人、友人,假如你是给他送水的人,你会用什么态度来对他呢?
  每一个频繁出现或者难以遏制的情绪、言行背后,都必有一个渴望。有的是嫉妒,有的是悲凉,有的是暴躁,有的是抑郁,有的是停不下,有的是失眠,有的是不停恋爱,有的是停止恋爱,有的是过于担心,有的是漠不关心……
  越频繁、越强烈,这个渴望就越久远越重要。甚至它不只是你一个人的渴望,它还是你的家族几代人的渴望。甚至它不只是你今生今世的渴望,还包括你往世的渴望。
  如果它已经渴到吓人甚至发臭,你能鼓起勇气去看它吗?
  如果它已经渴到不懂等待,而产生破坏性,你会嫌它骂它吗?
  如果它因为担心不足而不停要、多出需要地讨要,你会不耐烦吗?
  如果它曾渴不择饮,而在某种程度上压抑自尊、受到伤害,或者抢夺了别人的,你能原谅吗?
  如果它因渴生怨,骂你责你,你会理解,并由衷地说一声“对不起”吗?
  如果它因为等你等得太痛,而硬着心,说自己不需要你、不需要你的水;如果它死命地推开你,然后砰地关上门,你会等一下再敲,或者下次再来吗?
  你会相信这不是真的它,接纳它的情绪,给它这个时间吗?
  你用什么态度来喂养自已的渴望,你就会怎样对待别人,怎样对待你的孩子。
  我们每个人真的是有成长的责任。心理大师萨提亚说:人有三度出生,第一度出生是精卵结合;第二度是离开母体;第三度是能为自己负起责任,而不再依赖他人。
  第三度出生才是我们生命真正的价值。

聊天时,每个人都想聊自己

古古和阿男即使是在最亲密、最如胶似漆的时候,很遗憾,他们也仍然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是世界的真相: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阿男在投资上踩到地雷,惨赔五十万的那个晚上,如果古古正在因为月经来而整晚肚子痛的话,那么,不管他们两人多么努力地关心对方,真正最让他们痛苦的,仍然是他们各自的痛处:阿男的五十万、古古的肚子。

讲这个不是为了对情侣们泼冷水,而是做个简单的提醒:聊天时,每个人都想聊自己的感觉。

当你在东指西画地大谈:“昨天晚上我夹着鲨鱼夹去倒垃圾的时候,我前男友开车经过我面前耶!我额头刚好长了两颗大痘痘……”

当你这样废话连篇,而你对面的人,却认真地睁着眼睛看着你,专注而关心的时候,你真的会觉得这个人是你最好的朋友,是你最想倾吐心事的对象,是地球上最可依靠在上面垂泪的一双肩膀……

这个看似很专心听你说话的人,嗯,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你最好的朋友,但她无疑是你“最上道”的朋友。

她专注地望着你时,天晓得她心里在想些什么!她可能望着你的嘴,想着“嘴巴一直动,好像我养的金鱼喔……上排牙齿有披萨的菜渣耶……她讲的那个前男友不是长得像猪吗……”

处于这个状态的她,实在不太像什么“地球上最可靠的一双肩膀”,但你会喜欢她,这是一定的。

所以,反过来,当你自己想要被别人喜欢的时候,你只要把别人放在你自己的位置上来想,那就轮到你来扮演这个“最上道”的朋友了。

扮演这样一个朋友,最高原则非常简单:“尽量别让自己说出‘我’字。”

听起来很容易,但你可以试试看,跟朋友聊天十分钟,不要说出“我”字。

对,就是不要说出“我”字。每次想说“我”字时,都改成“你”字或“他”字。

你会发现这十分钟里面,本来不断说着“我昨天……”“我觉得……”“我买了……”这些句子的自己,忽然变成一个不断把话题丢给对方、让对方畅所欲言的、超级上道的人!

希望你不要太介意

  这一生里,你听到过多少句“不介意”?
  那时候,你对他说:“我已经有男朋友了。
  他说:“我不介意。”
  你说:“我不能给你全部的爱。”
  他说:“我不介意。”
  你问:“难道你不介意我的过去吗?”
  他非常肯定地说:“我不介意。”
  然后,有一天,他开始介意所有他曾说过不介意的事情。
  他不是曾经那么情深地说过不介意的吗?
  那一刻,你感动得抱着他流泪。
  谁知道,时日过去,他忘记了自己所说的一切。
  下一次,当你听到“不介意”这三个字的时候,你就知道:
  人在得不到的时候,什么都可以不介意。
  得到之后,什么都有点介意。
  这是爱情,希望你不要太介意。

永不鼓掌的是仙人掌

  他的朋友越来越少了了。年轻时,他也结交了很多朋友,朋友给了他友谊、帮助和温暖。和朋友在一起,让孤身在外的他,一点也不觉得孤独。他坚定地以为,他和每一位朋友的友谊,都永不会终结。
  大学毕业那年,他却和最好的朋友,分道扬镳。朋友是他的同学,是他跨入大学校门结识的第一个朋友,是真正的铁哥们。他们的友谊,维持了四年,很长一段时间,他们甚至将饭菜票伙在一起用,不分彼此。他们甚至约好了,在同一个城市寻找工作,最好在同一个单位,将来的家也安置在一起。
  他先找到了工作,签好了合同,是一家国企,同学们都很羡慕他。朋友的单位却一直没有着落,他为朋友着急,每天陪着朋友四处投简历,面试。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在毕业之前,朋友的工作有了眉目,是一家外企,而且是世界500强。关键的最后一场面试那天,朋友照例请他陪着一起去,他却拒绝了,他推说有事。
  晚上,朋友带来了好消息,被那家500强企业录取了。他很勉强地挤出了一丝笑容,然后就借口身体不舒服,提前告辞。他知道,朋友终于谋得了一份好差事,他应该高兴才对,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笑不出来,反而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和苦楚。从那以后,他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朋友的邀请,甚至在毕业晚会上,他也想方设法,避开和那位朋友照面。朋友打电话来约他,他也讲不了几句话,就借口忙,挂断了电话。他们的联系,越来越少了。
  他们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相距只有几公里,他却没再和他碰过面。偶尔从别的同学口中,得知他的消息,升主管了,被送到国外培训了,年终奖拿了多少,等等关于朋友的好消息,他听了都内心酸酸的,总是赶紧找个话题转移开。他和朋友的友谊,就这样毫无征兆地终结了。
  他有了新的朋友,新的友谊,是他的一个同事。两个人差不多同时进企业,性格也差不多,都来自农村,职位、工资收入也都不相上下,而且,两个人都感到有点郁郁不得志,这使两个人有了更多共同的语言。下班之后,两个人总是泡在一起,有段时间,他们非同寻常的友谊甚至被人误解,两个人是否是“同志”。对别人的议论。他不屑一辩,在他看来,他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友谊。
  有一年,单位搞竞争上岗,他和朋友都报名参加了。两个人互相勉励,互相加油鼓劲。幸运的是,两个人都竞选成功,他担任技术部副主任,朋友当上了办公室副主任。那一晚,两个人喝了很多酒,相约这辈子共荣辱,齐进退,共同打出一片天地。
  时间在慢慢地流逝。转眼,他们走上中层都若干年了。那年,单位又提拔一批干部,他和朋友都是极具竞争力的对象。通过民主公开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考察,最终,朋友顺利转正,当上了办公室主任,他却未能如愿。
  他的心理再一次失衡。他没有参加朋友举办的庆祝聚会。从那以后,他也总是处处躲避着朋友,偶尔碰着了,他也总是礼节性地打招呼,刻意保持着距离。在一些私下的场合,他对办公室的工作表现出强烈的不满,有一次甚至冲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拍起了桌子。他的矛头,显然都是冲着办公室主任——他的朋友来的。他们的友谊,就这样彻底完了。
  虽然一个个朋友,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结束了友谊,有的甚至成了路人或仇敌,但他并不觉得孤单,因为在他看来,朋友就像衣服一样。旧的去了,新的才会来。而且,让他自豪的是,他也有一两个交往了很多年的朋友,他们的友谊,一直保持着。
  他有一个朋友,是同乡,两个人很早就认识,而且,巧合的是,他们的夫人,也是同乡。他们差不多时间结婚,也差不多有了孩子,两个家庭时有往来。两家住得很近,因此,两个孩子上的是同一所幼儿园,又上了同一所小学,同一所初中,并幸运地考取了同一所重点高中。两个家庭,亲如兄弟。他自认为是一个重情谊的人,他和这位同乡的友谊,就是最好的佐证。
  今年,他们的孩子,同时参加高考。他和朋友一起送孩子进考场,一次在考场外等候,一起分析考卷,一起估分……他们约好了,两个孩子最好报同一所大学,延续他们的友谊。
  高考分数公布那天,他打电话告诉朋友,孩子考分超过一本线40分,他问朋友孩子的分数是多少?朋友兴奋地告诉他,自己孩子的成绩高出一本线100多分。听了朋友的话,他拿着电话筒的手抖了一下。寒暄了几句后,他就匆匆挂了电话。高考之前,他和朋友约好,两家一起为孩子庆祝,一起送孩子去上学的。得知朋友孩子的分数后,他再也没这个心思了。虽然自己的孩子考得也很不错,但朋友孩子的成绩,还是让他无法接受。他再也没主动和那个朋友联系过,他不能接受朋友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强那么多。他们的友谊,又终结了。
  就这样,他的朋友越来越少了,但是,他似乎并不缺少朋友和友谊,他总是能结交新的朋友,培育新的友谊。他只是不能接受,朋友比他强。
  他就像一棵仙人掌,永远也无法为别人鼓掌。自然,他也永远也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