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在坚持中

这是发生在我大学期间的一件事,至今犹记在心。

公共课《社会学》的老教授给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如果一件事的成功率是1%,那么反复尝试100次至少成功1次的几率大约是多少?备选答案有4个:10%,23%,38%,63%。

经过十多分钟的热烈讨论,大部分人都选了10%,少数人选了23%,极个别人选了38%,而最高的成功率63%却被冷落成了孤家寡人,无人问津。

老教授没发任何评价,沉默片刻后,微笑着公布了正确答案:如果成功率1%,意味着失败率99%。按照反复尝试100次之后来计算,那失败率就是99%的100次方,等于37%,最后我们的成功率应该是100%减去37%,即63%。

全班哗然,几乎震惊:一件事倘若反复反复地尝试,它的成功率竟然由1%,奇迹般地上升到了不可思议的63%。

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剑至死都不能离手。”其实任何人成功之前,都会遇到许多的失意,甚至是难以计数的失败。你选择了放弃,无疑就是放弃了一个成功的机会,因为轰轰烈烈的成功之前的失败,往往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自古以来,那些所谓的英雄,并不比普通人更有运气,只是比普通人更加锲而不舍,更能坚持而已。

住在手机里的朋友

通讯时代,无论是初次相见还是老友重逢,交换联系方式,常常是彼此交换名片,然后郑重或是出于礼貌性地用手机记下对方的电话号码。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住在别人手机里的朋友。又因某些意外,变成了别人手机里匆忙的过客,这种快餐式的友谊,常常短暂得无法深交。

你有多少住在手机里的朋友?

初次相识的喜悦,让你觉得有时候似乎找到了知音。于是,对于投缘的人,开始了较频繁的交往。渐渐地,初相识的喜悦退尽,接下来就是仅仅保持着联系,平凡到偶尔在节假日发一短信息互致问候。偶尔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发出的短信息,石沉大海。你的心也会凉了下去,几次没有回音后,你也许会删掉那一个偶然在人海中拾来的电话号码,把那个偶尔认识的人完全淡忘。这个曾经的朋友,便像人海中的一朵浪花,偶尔调皮地与你相遇,然后被你记忆的余光蒸发。你还会与新的人相识、相交、交换手机号、名片,你还会不断地让新朋友住进你的手机。

最怕的是突然有一天,你的手机不见了,号码簿上的朋友们似乎一下子全部消失了,你的心也空掉了一块,尤其是那些亲朋好友或老同学的号码不见了,就像不见了珍贵的首饰令人难过,但还能通过其他方式寻回,而那些浪花般的有缘邂逅过的朋友,因一次偶然不见了他们的号码,这一生,也许你永远不会再与他们相遇,虽然心里也会觉得可惜,但就像每天梳头掉几根头发一样,并不太在意。可是,某一天,你的手机上会收到一些陌生的节日问候短信,你会不好意思问对方是谁,只是回复一条祝福的短信息过去。几回这样的“匿名”信息后,这个也许曾经熟悉过的陌生号码,就不会再来信息。这时,你会遗憾,但并不会难过。这些流水般的友谊,落花无情,还有花开的。

最让你受不了的是,某天想起曾经有一阵子还相交频繁的友人,于是满怀热情地打电话给他,他居然在电话中来一句:“喂,你是谁?”你的热情骤降到零点,根本没有心思再说什么,神伤地挂掉电话,也许对方早已把你的电话号码删掉了。也许,对方也是因为手机被盗或者是换号等原因丢失了你的号码,反正,你不再是住在他手机里的朋友,当然,你们就永远不会再成为朋友了。

有时你不甘心,会发条短信息,告诉对方你是谁,对方会解释,因换新手机了,还没来得及把你的号码复制过来,没听出你的声音,对不起。这些理由,也会让你的热情打折扣。毕竟是萍水相逢啊。世态炎凉,谁又能记得谁,你不过是曾经暂住在他手机里的朋友,确切地说,是手机里的过客,也等于他生活中的过客。心理上的疏远,被忙碌的生活再打一次折,这份友谊就算彻底出局了。

我们的圈子在扩大,交往常常目的明确,点个头的熟人渐渐多了,交心的友人却渐渐少了,是人们的情感出了问题,还是通讯发达惹的祸?我们的友情像快餐一样,来得快,去得快,我们抱怨知音难觅,却没有想一想我们花了多少时间和心情去经营友情。我决定把自己手机里居住的朋友再迁移到纸质笔记本中,备一份。能被人备份号码,友谊也就被备份了,如果对方也会像你一样,把你的电话号码备一份,你们的友情就会在浪潮汹涌过后,成为留在岸上的最值得珍藏的

贝壳。而你我,不再只是住在对方手机里的朋友,而是住在对方的生活里,甚至生命里。

人生三道坎:生活的压力

曾经,有个人他总埋怨生活的压力太大,生活的担子太重,他试图放下担子。可是,他依然觉得很累,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听人说,山脚下有位哲人。于是,他便去请教哲人。

哲人听完了他的故事,给了他一个空篓子,说:“背起这个篓子,朝山顶去。可你每走一步,必须捡起一块石头放进篓子里。等你到了山顶的时候,你自然会知道解救你自己的方法。去吧!去找寻你的答案吧!……”

于是,年轻人开始了他寻找答案的旅程!

——前言

背着一个空篓子,每走一步都从这世界上拾一样东西放进去。

其实,我也同那人一样,经历着人生的这一旅程。生活沉重吗?当然。每一样东西放进去后,肩上的担子便被压得更沉重了。于是,我也问哲人:“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沉重呢?”“……”哲人沉默了片刻,“走完这条路,你会知道答案是什么!”我满是疑惑,但还是背上篓子踏上了这条沙砾路。

刚上道,我活力充沛,一路上蹦蹦跳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最美的,都一个一个扔进篓子里。每扔进一个,便觉得自己又拥有了一件世上最美丽的东西,很充实,很快乐。于是,我在欢笑嬉戏中走完了旅程的三分之一。

可是,空篓子里的东西多了起来,也渐渐重了起来。我开始感到,担子在我的肩上压深了,而且越来越深,越来越深……但我很执着,我会一如既往的走完全程的!我鼓励着自己。不远了,已经不远了!

这第二个三分之一的旅程确实是让我吃尽了苦头。我已经无暇顾及那些世界最美丽、最惹人怜爱的东西了。为了不让沉重的篓子变得更重,我毅然放弃了这些,只是挑选了写非常轻的、非常需要的、或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放进篓子。我深知,这样的放弃,是必要的。想走完全程,想达到目的地,总是眷恋身边迷人的事物,不顾轻重而只想得到,那么,我的一生也不过就是字这里蹉跎岁月罢了。于是,我拖着沉重的步伐继续前行。

然而,无论你挑多轻的东西放入篓子,篓子的重量也丝毫不会减少,它只会加重,再加重,直到你无力承受,它还是会加重。我突然好同情那个人。因为,我正和处于同一困境中,被沉重的篓子,被沉重的生活压着,压着。我只能大口大口地喘气——迫于这篓子,迫于这生活!

但终于,我还是背起篓子,踏上了这最后三分之一的路程。

我明白,此时,路,真的已经不远了。我挪着脚步,已经不在乎捡到的是什么,放进篓子的又是什么。我早已麻木于眼前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美丽的、是喜欢的、是需要的,亦或是轻巧的。我实在是无力去挑选它们了,只要是在我脚下,在我眼前,在我触手可及的地方,那么,我便捡起它,以作为我所走的最后一段旅程的验证品。

眼看着,离目标越来越近,我双手向后托起篓子,来了个最后冲刺。终于,我碰到了哲人的手,我走完了全程,结束了这一场奋斗史!

哲人问:“现在,你知道答案了吗?”我莞尔一笑,摇了摇头:“我不知道答案。但现在,我也不需要知道了。”

“噢?”

是啊!我把这次的旅程分成了三段。

这就好比我人生中的三个阶段: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在青年,我挑选了我认为是最美好、最纯真的事物,就象我天真浪漫的童年一样,没有压力,没有负担,只是单纯地认为它美丽,便捡起它;在中年,我挑选了我认为是最实在、最需要的事物,正如成年人一样,有自己的责任,有自己的负担,时刻要为一家上下打点一切,时刻都要保持着理性的头脑;在老年,我挑选了我认为是可以轻易得到,却又往往被人忽视的事物,或许老人们历经沧桑之后,已经懂得,原来他们最重要的事物,是眼前不被人重视的事物。

回顾一生,我才发现,我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我的生活跌宕起伏,而我的生活,也不再是一片空白,不再是毫无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必须要肩负起生活的责任。也许,我会感到生活的压力,也许,这一份份的压力会越来越重,但在每一份重量增加的同时,我会得到惊喜,得到安慰,亦或是悲伤,亦或是痛苦。可人生,谁不是忽喜忽悲,哭乐参半呢?没有起起伏伏的人生,这样去活着有什么意义呢?我的生活,不是平坦的,但在到达终点的那一刻,在回顾这三段旅程的那一刻,我比谁都自信,比谁都骄傲。因为,我有充实的生活,我活得精彩!所以现在,我又何必为怎样减轻这沉重而苦恼呢?”

哲人会心一笑。

我突然发现,其实,哲人和我一样,也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平凡的小人物罢了……

活着的最高境界

其实和你一样——他出身卑微,却身怀远大理想。多年前,他在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中扮演那个宋兵乙,为增添一点点戏份,他请求导演安排“梅超风”用两掌打死他,结果被告之“只能被一掌打死”。这个年轻时被称作“死跑龙套的”卑微小人物,第一次当着导演的面谈到演技时,在场的人无一例外都哄堂大笑。但他依然不断思索、不断向导演“进谏”,直至2002年自己当上导演。那年,他获得了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其实和你一样——上世纪90年代,在一趟开往西部的火车上,梳着分头、戴着近视眼镜的他看上去朝气蓬勃,内心却带有微微的彷徨。那时的他严肃乏味,常常独坐好几个小时不说话。后来转行做主持人,1998年他第一次主持的电视节目播出时,他发现自己说的话几乎全被导演剪掉了。他让身为制片人的妻子准备了一个笔记本,把自己在主持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哪怕是最细微的毛病都不肯放过,然后逐条探讨、改正。即使今天其身价已过4亿,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主持人,他仍未放弃面“本”思过。

其实和你一样——10年前,他是大学里的“小混混”,由于经常逃课而被老师责备。毕业后被分到当地的电信局当小职员,面对冗杂的机关工作,他感到既劳累又苦恼,后来他勇敢而果断地辞了职,然后自创网站,从而走向中国互联网浪潮的浪尖,他在200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居第一位。

其实和你一样——5年前的他是一个防盗系统安装工程师,依他的说法,“就是跟水电工差不多的工作”,“有时候装监视系统要先挖洞,一旦想到歌词就赶快写一下!”当年的他就是这么边干活边写词,半年积累了两百多首歌词,他选出一百多首装订成册,寄了100份到各大唱片公司。“我当时估计,除掉柜台小妹、制作助理、宣传人员的莫名其妙、减半再减半地选择性传递,只有12.5份会被制作人看到吧,结果被联络的几率只有1%。”其实那1%就是100%!1997年7月7日凌晨,他正准备去做安装防盗工作,有人打电话给他,那个人叫吴宗宪,同时走运的还有另一个无名小卒——周杰伦。从他和周杰伦合作的歌从没人要,到要曲不要词,慢慢地曲词都要,之后单独邀词,但还会有三四个作者一起写,直到最后指定要他的词。

可能你已经猜到他们是谁了,一个是周星驰,一个是李咏,一个是丁磊,一个是方文山。他们是目前中国最具知名度的人中的一部分。

他们在成名前和你并无多大不同。不要抱怨贫富不均,生不逢时,社会不公,机会不等,制度僵化,条理繁复,伯乐难求。要知道,其实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出人头地的机会。明天,或者明年,同样会诞生像他们一样成功的人,就看是不是今天的你。

临终病人最后悔的5件事

1. 我希望当初我有勇气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而不是别人希望我过的生活。

这是所有后悔的事中最常听到的。

心理学上有个理论,较之那些我们做过的事,人们后悔的往往是那些没做的事。所以当人们在生命尽头往回看时,往往会发现有好多梦想应该实现,却没有实现。你的生活方式、你的工作、你的感情、你的伴侣,其实我们多少人过着的是别人希望你过的生活,而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又可能,一直以来你把别人希望你过的生活当作是你想要的生活。

当你疾病缠身时,才发现其实自己应该而且可以放下很多顾虑追求你要的生活,似乎已经晚了一点。

2. 我希望当初我没有花这么多精力在工作上。

Ware说这是她照顾过的每一个男病人会说的话。因为工作,他们错过了关注孩子成长的乐趣,错过了爱人温暖的陪伴,这是他们最深的后悔与愧疚。其实对于现在的职业女性来说,这也将成为一个问题。

如果把你的生活变简单些,你也许会发现自己在做很多你以为你需要做其实不需要你做的事。腾出那些事占的空间,可能你会过得开心一点。

3. 我希望当初我能有勇气表达我的感受。

太多的人压抑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只是为了“天下太平”,不与别人产生矛盾。渐渐他们就成了中庸之辈,无法成为他们可以成为的自己。其实,有很多疾病与长期压抑愤怒与消极情绪有关。

也许当你直言不讳,你会得罪某些人。但可能从此以后因为你的中肯,你们不打不相识;又或者翻脸,正好让你摆脱这种需要你压抑自己感受才能维持的累人关系。不管哪一种结果,你都是赢家,不是吗?——不过当然,直言不讳还是有底线的。

4. 我希望当初我能和朋友保持联系。

老朋友的好,我们总要到自己有事了的时候才会想到。

多少人因为自己忙碌的生活忽略了朋友忽略了曾经闪亮的友情。很多人临终前终于放下钱、放下权,却放不下心中的情感与牵挂。朋友也好,爱人也罢,其实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们才是我们最深的惦念。

5. 我希望当初我能让自己活过开心点。

也许有点出乎意料,但这一条也在前5之中。很多人直到生命的最后才发现,“快乐是选择”。

他们在自己既定习惯和生活方式中太久了,习惯了掩饰,习惯了伪装,习惯了在人前堆起笑脸。就像五月天的那首歌,“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给的保护色”。他们以为是生活让他们不快乐,其实是他们自己让自己不快乐了。

是只有临终的时候才会发现,别人怎么看你又有什么关系呢,傻也好,怪也罢,能有真心的笑,比什么都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