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她多一度温暖

  那个冬天,他的事业几乎遭到灭顶之灾,由于贷款没能在限定时间还清,他们不得不搬出那套豪华且温暖的住宅。

  他们在市郊租了一处简陋的房子,房子里阴冷潮湿,一如他们那时的心情,他对她说:“相信我,会好起来的。”

  她信。

  白天,他在外面玩命的奔波,有时一整天也不打一个电话回来,留下她一个人在沙发上瑟瑟发抖。她理解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将来。

  晚上回到家,大部分时间里,他总一个人坐在电脑前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给客户打电话,然后沉沉睡去。他很少和她闲聊。她理解他,知道他很累,需要休息。

  不管多么累,他都要天天洗澡,那是多年养成的喜欢。浴室里只有简陋的淋浴,这让她很怀念那座曾经豪华温馨的豪宅。想起从前的日子,她有些伤心。因为她突然发现他不在乎她了,他不再对她嘘寒问暖,从洗澡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她记得在从前,不管怎样,他总是让她先洗。他们一起从外面回来,他会微笑着说:“你先洗吧,出了一身的臭汗,不舒服。”他自己却带着一身臭汗候在客厅或者书房,直到她洗完。这样的细节,曾另她自豪和感动。

  可是现在,他却总要先洗。他从来不和她争,只是当她要走进浴室的时候,他会突然说:“我先来吧。”然后她便听见浴室里哗哗的水声。她认为生活的历练磨去了他的绅士风度,改变了他们的相敬如宾,更削减了他对她的爱恋。她想,他为什么不能继续让着自己呢?他白天不给她打一个电话,晚上不和她说半句情话,总是急不可耐地去浴室洗澡,这是不是已经说明,他已经不再爱她了呢?

  后来有一天,她终于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他愣了半天,才说:“在外面跑了一天,出了一身臭汗不舒服,所以想赶紧冲一下。”

  她几乎绝望了。她想,他终于不再疼她了。现在她不仅失去了以前那座豪华的住宅,而且失去了丈夫的爱情。

  有一天,他照例出去了。她百无聊赖,于是打开他的电脑。她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丈夫竟然天天在电脑上写日记!她慢慢地读着,读着,便泣不成声了。

  她看到这样一段:

  今天她问我,为什么总要抢在她前面洗澡,我没有说实话。因为我怕她难过。

  浴室里很冷。但我知道,在一个人淋浴完以后,那里面的温度,便会升高一点点。三度,两度,或者一度。

  我想,那样的话,她在洗澡的时候,应该会感觉暖和一些吧。

  在这段艰苦和寒冷的日子里,我想,至少,我还能送她一度的温暖。

简单与复杂

  这个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

  其实人心也很简单,只是利益分配很复杂。

  桌上有一堆苹果,人们并不在意这堆苹果有多少,而是在意分到自己手里的有多少;单位有一摊子事,人们并不在意这摊子事有多少,而是在意自己多干了多少。人类有大智慧,却因为对得失斤斤计较,最后都变成了小聪明。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简单,由于利益分配很复杂,才有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人生之简单,就像生命巨画中简单的几笔线条,有着疏疏朗朗的淡泊;是生命意境中一轮薄月,有着清清凉凉的宁静。

  人生之复杂,是泼洒在生命宣纸上的墨迹,渲染着城府与世故;是拉响在生命深处的咿咿呀呀的胡琴,挥下去嘈杂与迷惘。

  天地有大美,于简单处得;人生有大疲惫,在复杂处藏。

  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这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更多的人,要活出简单来不容易,要活出复杂来却很简单。

  人,小时候简单,长大了复杂;穷时候简单,变阔了复杂;落魄的时候简单,得势了复杂;君子简单,小人复杂;看自己简单,看别人复杂。这不由得让我想起顾城的那首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简单与复杂之间,也有这么一层迷蒙的关系。

  一眼就能望到底的事物,似乎很简单。一口百年古井,幽深,澄澈,也可以一眼望到底,但这口古井,本身却并不简单。 人也一样。有时候,一个人可以一眼望到底,并不是因为他太过简单,不够深刻,而是因为他太过纯净。一个人,有至纯的灵魂,原本就是一种撼人心魄的深刻。这样的简单,让人敬仰。有的人云山雾罩,看起来很复杂,很有深度,其实,这种深度是城府的深度,而不是灵魂的深度。这种复杂,是险恶人性的交错,而不是曼妙智慧的叠加。

  人生,说到底,简单的只有生死两个字,但由于有了命运的浮沉,有了人世的冷暖,简单的过程变得跌宕起伏,纷繁复杂。

  简单,是生命留给这个世界的美丽形式;而复杂,是生命永远无法打捞的苍凉梦境。

已经很好了

  前几日同学聚会我狠下了一番工夫。先是做头发,之后是疯狂买衣服,怎么着也算小有薄名,何况大学毕业十年,都想让自己看起来玉貌朱颜吧?

  那天大多数同学和我心理一样,能开宝马来的绝不开宝来,能搽兰蔻的绝不搽大宝。

  只有她。只有她显得那么寒酸。

  有车的开车来,没车的打车来,酒店的院子里成了车展,出租车上也下来一个个光鲜亮丽的人,只有她,骑了一辆旧自行车而来。

  旧的衣服,暗淡的脸色,头发胡乱别了卡子。和我们这些经过打扮的女子相比较,她显得那么寒酸那么困难那么让人可怜。

  同学会,一般就是虚荣心的攀比会,可是她仍然来了,带来了家里树上结的石榴给大家,她说,这是他和她恋爱时种下的石榴树,如今,都结果了。

  都知道她的情况——下了岗,丈夫又出了车祸,她一个人打几份工,甚至晚上在歌厅的卫生间旁边做为人递热毛巾的那个人,我们曾遇到过,我是消费者,她是递毛巾的。

  可是整个聚会,我们都在抱怨,怨天怨地怨社会不公,抱怨房价太高,抱怨工资太低,抱怨生意不好做,发了财的说现在的人变坏了,没发财的说那些做生意的不是好东西,当官的显摆自己有多大权力,没当上官的假清高……只有她,只有她静静笑着,守着几个大红的石榴。

  她没有抱怨,而是劝我们,多吃菜呀,看这菜多好,糟蹋了就可惜了。

  我问她,为什么脸上这么阳光?

  她说,已经很好了啊。

  已经很好了?

  是啊,她说,你看,我下岗后马上就找到工作了,孩子很听话,丈夫也越来越好了,大夫说如果再晚送一会儿他就没命了,他还在我身边,这多好啊。还有,你看,我们老板还放我一天假让我来参加同学会,我又能看到大家了,多高兴啊。

  我惊住了。原以为她会祥林嫂一样地诉苦,然后抱怨,但她没有抱怨,她感谢生活赐予她这样多,而我们一直觉得生活给予我们的太少,我们一直在索要,一要再要,所以,总是觉得不够。

  其实哪里是不够啊。是我们太贪婪,我们有着永远不满足的心,一完了要二,二完了要三,不懂得感激,只懂得索取。

  已经很好了。这是一句禅语啊,我看着她有了淡淡皱纹的脸,淡定地笑着,我终于明白,幸福的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如果你觉得已经很好了,那么,一定会已经很好了。

  我想,生活中是不是应该常常这样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啊。那么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满城芬芳,一枝枝,带着那种叫做幸福的露珠儿?

九大爱情守则

  “建立一种别人给不了,只有你能给他的习惯。”

  就像《红楼梦》里林黛玉一天不给贾宝玉两句硬话,他就难受;这样的硬话,换个人说,却又立刻叫他生厌。这种习惯,更多情况下是慢慢培养起来的生活小情趣,好比古代才子佳人间,下下棋、弹弹琴、对个对联,感情就在这眉来眼去间慢慢积累,变成默契,让他和你在一起随时随地觉得放松,高兴。

  “男人需要磨砺他的‘磨刀石’,但不会爱上它。”

  在中国传统伦理中,一直按照旺夫素质来教育女人,努力把女人培养成男人的磨刀石,在他不成功的时候磨砺他;或是培养成鞭子,在男人退缩时鞭策他;还要在他失败时当避风港,继续磨砺、鞭策他。这样的女人,男人会宠爱她吗?他可能会尊敬这样的女人,但谁会喜欢磨刀石和鞭子?除了受虐狂。

  “感情,就是要在乎对方的‘感’受和心‘情’。”

  我们往往能对上司、同事,甚至陌生人都很友好,但就是爱对最亲的人发脾气,因为跟他不见外,否则他跟那些与自己不相干的外人又有什么分别?如果他不扮演这个角色,世界上就没有别人扮演这个角色了。但他在你生命中的意义只是垃圾筒吗?他除了愿意分担你的坏情绪,还希望得到你的温暖和爱啊。所以,你偶尔对他“倾倒”一下不愉快不要紧,但假如你只“倾倒”不治理,就容易有问题哦。打是亲骂是爱不假,但要掌握打一巴掌揉三揉的绝技。

  “找到打开他的那把钥匙,远比无限度付出更能赢得爱情。”

  什么叫两个人在一起“合适”?合适,就是他想跟你要的东西恰巧你有,并且你乐意给;你想跟他要的东西恰巧他也有,并且也乐意给,这就叫合适。差一点都不行。恋爱需要不断尝试的意义,也就在这里,你可以逐渐了解自己有什么,愿意给什么,又有什么绝对给不了。

  “吵架,要礼尚往来,公平点。”

  成熟而智慧地面对爱侣间争吵,先要想清楚,对方是因为把我当成亲人,才会无所顾忌地发脾气;其次在无条件接受对方坏脾气后,要告诉他,这样做我也受不了,让对方心疼你感念你。然后,如果你太委屈,可以找机会跟他也发一次脾气,像野蛮女友那样的脾气,而不是类似“9·11”的报复行动。这叫“公平的吵架”。两个人都明智地对待坏情绪的爆发,才能互相支撑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不能认为他是你的后盾,所以凡事永远把他排最后。”

  也许你觉得不能老围着男人转,太没自己的生活,于是不分轻重,永远把他排在闺密、家人、老板、同事之后。时间长了,他也会凡事把你摆在最后。巧妙的做法是,无论你是否为他做事,都要让他觉得你跟他是一伙的,让他出出主意,发表发表看法,无论你用不用,都可以让他觉得你很在乎他。

  “做错事,宁可在男人面前耍赖,也不要剖析检讨。”

  男人不喜欢真理型女人。假如你总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他在你面前就太累了。跟一个特别“高尚”的人在一起,男人会觉得特别辛苦。另外,当你觉得自己做错时,不要以为勇于认错,甚至检讨、剖析自己,就是给男人面子,这样一来仍然在表现你的“真理”特质。其实男人宁肯你耍耍赖,服个软。他跟你在一起,就不想要“对”或“错”这个概念。

  “找个男闺密请教恋爱经,有时比女闺密更事半功倍。”

  女闺密给的恋爱经验,往往局限于自己交往过的人群和经验,甚至会带着偏见,有时不仅不能提供建设性意见,反而帮倒忙。不妨找个男闺蜜,或任何信得过的男性友人,帮你分析不同男人的个性,从他们自己的阵营了解男人许多深层欲望和心态。知己知彼,才能有备而来。

  “做个猜不中结局的女人,让男人永远有兴趣了解你。”

  女人总想了解男人,其实在爱情里,让男人来了解女人尤其重要。关键,你不能喋喋不休向他灌输,而要勾他的好奇心,让他自己有兴趣来了解你。就像那个可以讲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女人,男人永远对有故事的女人好奇。女人不是被时间打败的,而是被自己。那些穿越时光依然光彩照人的女人,秘诀就是她们不在某一个男人身上坚持,而在自己身上坚持。坚持走自己的路,有爱情或没有爱情,但岁月终将让她们变成读不完的传奇。

一条拒绝沉没的船

他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他常常被别的孩子一次次打倒在地,不甘受欺负的他迷恋上了拳击,骨子里的硬气,激励他成为拳王阿里那样的传奇英雄。高中毕业以后,他踏上了职业拳击手之路,不服输的他曾创下5年内17次击倒对手的骄人战绩。但在1971年的一场拳击比赛中,他脑部受到了对手的致命重创。无可奈何,他含泪告别了拳坛。

身无分文的他只身来到纽约,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加了一个演员培训班,白天靠打工维持生计,晚上拼命学习表演。默默地跑了足足7年龙套之后,1979年,22岁的他得到了一个宝贵的机会,在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执导的《1941》中充当了一个小角色,踏入了好莱坞之门。就这样,他一步步走出困厄。

1983年,他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主演了电影《局外人》和《斗鱼》。这两部大戏,他的戏码很重,演得也格外出彩,一时间好评如潮。他的性感形象深入人心,被评为“美国最性感男人”。年少轻狂的他开始目空一切,生活也更加放荡不羁。但命运之神摇摇头,为他打开另一扇门。他主演的黑帮片《龙年》,由于讲述的是美国警察对抗纽约华人黑帮的故事,上映后遭遇到了当地华人的强烈抵制,票房继而惨败,这对于正扶摇直上的他是个不小的打击。性格暴戾的他决定重返拳坛。

4年的职业拳击手生涯虽然算得上战功彪炳,只可惜代价太惨重。沉溺酒精、烟草,还有对手疯狂的击打,都让大帅哥的脸开始严重变形。更惨的是整容还碰上庸医。嘴被整得干瘪,额头因为注射了玻尿酸变得不再生动。从他的脸上,已经看不到当年那个好莱坞宠儿的一丝影子,脑子也在无数次无情的击打中严重受损。无奈的他再一次回到影坛,渴望东山再起。由于不能收敛自己火暴的脾气,1994年,他因被控家庭暴力而锒铛入狱。

残缺不堪、反复无常的命运令不能左右自己情绪的他痛苦万分,甚至一度想到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当看到自己的那个亲密朋友吉娃娃Loki可怜巴巴地看着自己,似乎在说:“如果你死了,谁来照顾我?”。他打消了可耻的想法,他不忍让这条陪伴自己18年的老狗无人照看。他决定振作起来,第三次杀回影坛。

再次杀回影坛的他英俊消逝,时光也将他的尖锐磨平。屏幕上多了一张熟悉而又陌生的“新面孔”。斑驳的脸、花白的头发和永远都叼着的烟,一个中规中矩、内心平静的个性演员。在《罪恶之城》中他扮演了面目狰狞、心地善良的壮汉马弗,他为了心爱的人而豁出性命去复仇,这部影片获得了影迷的认可,他也再次赢得关注。

新影片《摔角王》再一次给了他重新实现自己的绝好机会。现实中的他和片中主人公兰迪的境遇如此相像,他觉得就像是自己在演自己。不同的是,兰迪倒在了摔角场中,而米基重新站了起来,保持一个男人的胜利姿势。《摔角王》不仅获得了威尼斯金狮奖,也为他赢得了多个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爱过方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这个名叫米基·洛克的男人早已不是《斗鱼》中的性感帅哥,也不是拳击场上嘶吼拼命的毛头小子。经历了30年浮沉,53岁的他早已淡定的面对一切,人间红紫,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

英国一家船舶博物馆收藏了一条船,这条船自下水以来,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触礁,27次被风暴折断桅杆,13次起火,但是它一直没有沉没。伤痕累累依然勇往直前、百折不回、拒绝沉没,这是一条船的启示,这是一部戏的内涵,这是一个人的精神。

米基·洛克,带给我们:一个角色,一股力量,一种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