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遭遇一个消耗爱与热情的年代

周末朋友婚礼,遇到好久不见的丸子小姐。拎着两桶从香港带的奶粉递给她,她望了望说:恩,没有买错。然后又问:帽子呢?我说:昨天回来之后,不忍心吵醒他,于是自己从火车站回家。到家了,他还在睡,就见了那么一面。他起床上班,我收拾满室狼藉。然后加班到现在,一夜没回来,还没有见到第二眼。然后我又问她:包子呢?她说:送我到酒店门口,然后就又去加班了。

听到她说那句话,我竟然笑了起来。她也不明白我在笑什么。听到那句加班,不知怎么感觉我们俩个坐在婚礼席上的师奶是那么的心心相惜,那种无悲无苦的语调,居然触动了笑点。很有点领悟到金圣叹死前写那封遗书的感觉——“吾儿,花生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

我与丸子小姐性格迥异,在某一点上却很有缘。差不多的时候开始恋爱,差不多的时候先后脚结婚,找到的两个男人差不多的忙。惟一不同的是,她已经是半岁孩子的妈了。

一年的时间,翻天覆地,然而不这样还真不知道自己的心性可以有多大的延展性。她习惯了一个人带娃,一个人喂奶,一个人在喂完奶哄完孩子之后洗尿布洗衣服,一个人搞定关于孩子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把娃养的日益白白胖胖,让我们一群围观群众叹为观止。这是那个曾经辞职时写邮件痛批领导和老板的姑娘吗?这是那个一直把自己娇惯在少女情怀里的姑娘吗?这是那个情绪脆弱爱搞冷战把我气到摔门出去的姑娘吗?生活催人熟,速度远比你想象的要快。

我是比她好过的许多。这么多年独自生活的经验,已经让我习惯了能把一切大小事宜安排的仅仅有条。下了火车,拿起抹布,很快能让到处狼藉的屋子豁然清洁明朗。习惯一个人站在火车站飞机场的出站口,拎着行李没有谁等在那里,也不会浪费一点感情去伤怀。习惯把自己的事情解决的不用让任何人操心,即使是一群人出门,也如管家般安排好酒店饮食交通等大小琐事。这或许应该感激我的父母似乎一早就打定主意,迟早会把我交托给外面的世界,于是从无刻意有一丝娇惯和纵容。

丸子说,你至少还能出门,而我一天24个小时连轴转,出门去趟超市也得百米赛跑。这句话让我词穷。我想说,谁都有自己的苦楚,然而又很难把这句话理直气壮说出口。将熟未熟,就似乎已经到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我只能安慰她:明天一定不会辜负你的。你是把苦吃在了前头,以后定然享乐也在前台。她在黯然的夜里回答我说:好多时候,我觉得好难看到希望。

人到中年,比起年轻更容易呈现一种捉襟见肘。对时间的捉襟见肘,对精力的捉襟见肘,对信心的捉襟见肘。这是中老年人为什么那么容易艳羡青春的原因。

在这种捉襟见肘中,很容易怀疑和迷失,却又不能丢了中年人的颜面,仍要撑住维持住那一点风光。可这时代,却不停的加速推荐着这种捉襟见肘。

年少时,对方让我们感到不满意的时候,可以随时撂挑子耍性子。可是到了如今的年龄,自己委屈的时候,何尝不知道对方也是一样的委屈。你若不心疼他,又有哪个旁人会去心疼他。你若时时埋怨,又有谁能时时忍住委屈来安抚你。若彼此都把那股怨气还给对方,又有谁来替你维护那初衷不忘。谁有错呢?谁不想把最好的时光献给最值得的人。

说到底,谁叫我们遇到这个太喜欢消耗爱和热情的时代,以及在这个时代中处处捉襟见肘却要维持住风度的国度。他们被所谓的前途消耗,我们被所谓的生活消耗,谁也不占谁上风,谁也没有讨到多少便宜。然而,这就是生活。

在难得的都有闲情的时光,我们也时常畅想关于未来的那个田园的梦。在江边或者在山边买个小房子,都很好。住江边可以看暮气升沉,吃过晚饭,牵着娃的手,老老少少到江边散步。住山边一定要有个大阳台,遍种各种绿植花草,迎着风看晨光里的露珠,等待日光逐渐喧嚣起来。

这似乎关于生活的一个共同的信仰。为了这个信仰,我们心甘情愿各自被消耗着,好像在敌营里盼解放的地下工作者,看似风光无俩,其实心怀另一种的梦焦灼等待。可是在光明到来之前,又是否还能余留着那份爱与热情看朝夕,这个定数谁也不知,只能看谁更坚定更谨慎更努力更有运气。

尽管如此。我却依然认为,这是一个算得上幸福的状态。有期待,有信仰,有默契,各自担着各自的甘苦,怀着最大的诚意与耐心为着以后努力。这何尝不是悲观中可以享有的最大乐观。

我的文字从多年前渐渐形成了一个奇怪的逻辑。在无法排遣的负面情绪面前,我拿起文字做武器,却总能找到最后的晨曦。所以,我是真乐观,还是真悲观,真是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我与你们都一样,能看到所有足够悲观的点滴,甚至会比你们的感官更为敏锐。然而,一个人注定的善良和气度,始终能挽救她于倾颓之前。我感激这种赋予,以及我遇到了一个同样好的盟友,以及无数同我一起抵抗着消耗的人们。

我说的幸福,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因为,幸福的人生本身就是一件微妙的事情。因着那庞大的消耗,它逐渐微妙的难以捕捉、稍纵即逝。婚姻,甚至亲情、友情、爱情,我们曾经视为贵重的每一种感情都在经受着这种考验。越是贵重,越是变得脆弱,也就不足为奇。

木心说,当一个时代的巫术、神秘能量风行,那必然是看不到天才的时代。我们的脆弱,时常只能寄居在一些无法言说的力量上。佛祖、八字、星座、血型、风水又或者外太空,这些永远不可能有终极答案的答案,因其短暂抚慰,变得盛行。天才在还没有升起之前,就已经陨落。

这个国家貌似日益强大,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们每个人付出了怎样的陷落才换得了这种前进。是对个体心灵的强烈摧毁又重建,是对每一种感情的挤压变形,是对精神世界的无数否定与打击。每个人都是施害者,却又是被害者。这种轮回,早已见端倪,但是每个人都无能为力,只能守护好自己的疆土,寸土必争的守护我们的爱。

且不再谈要幸福的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我只求,我这样微小的平凡人,在这样的战役面前,能保持着足够的能量,携手寸土必争,守护好我们的家。我只求,还能贡献一点能量给予身边我爱的人们。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是宿命。是悲是喜,在未来的每一个幸存者都将是胜利的。

男人爱女人最好的方式

他们初次相遇时,他只是一个字幕设计师,尽管读完剧本后他的脑海中便会出现整部电影,但没有人重视他。而成绩优秀的她因为患上舞蹈症被迫放弃学业,成了电影公司的剪辑师。他只比她大一天,而她在拍电影方面的知识比他多得多。

她第一次引起他的注意,是因为她咯咯的笑声和别致的红头发。

那时的她漂亮热情,是一个善于交际、特别有吸引力的女孩。尽管他对她一见钟情,可是,他觉得马上就向她示爱并不合适,他自卑而害羞。一个男人在长相上不如意,就只能靠事业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他决定等自己成为副导演后再去追求她。

他和她交往的方式非常不浪漫,她认识他后不久就失业了,他是以提供工作机会的方式接近她并向她求爱的。

婚后,他们有永远说不完的话题,他觉得他们的婚姻本身就像一部电影。

他一次次把自己的作品推向成功的巅峰,但她知道,无论他在事业上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在内心深处,他始终是一个不安的害怕黑暗的孩子。

他对黑暗的恐惧来自童年时期。他是一个蔬果商家里最小的孩子,父亲经营的那类商品容易腐烂的特质经常令他感到不安。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一个人在黑暗中醒来,整间屋子一片黑暗,他找不到父母,他们出去散步了。此后,对黑暗的厌恶伴随了他一生。

他觉得黑暗代表的是一个未知的世界,而他一直喜欢熟悉的事物。他说:“人永远都不可能知道黑暗中有什么东西潜伏着,也不希望知道,看不见的东西才会让你感到害怕。”

他不喜欢改变,尤其不喜欢搬家,他觉得那就像在承受一种病痛。她便陪着他,不搬到更大的房于里。

他热衷于减肥,为了让他觉得好受一些,她便陪着他一起减肥。他吃什么,她也吃什么,结果他没瘦下来,她却瘦了下来。他曾笑着告诉朋友,他不敢减肥太久,否则他那尊敬的夫人很可能会瘦到完全消失。

他们相伴了一生,他最感激最心爱的女人只有她一个。有人说,导演的创作激情缘于对女演员的爱,可她从不怀疑他,也不嫉妒那些金发佳人。她知道,电影一结束,他最想回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家。 当年迈的他们被病痛折磨时,他最难过的是,让她感兴趣的事越来越少,她的虚荣心已经消失了,他很怀念它。他无法想象没有她的生活,他从没想过他会比她后死,这太可怕了。

他们最后一次出席公开场合的活动是那次美国电影研究院颁给他终身成就奖的大会。

在大会上,他提到四个人:“四个人中的第一位是电影剪辑师,第二位是编剧,第三位是我女儿帕特的母亲,第四位是一直在厨房中展现奇迹的优秀厨师——她们的名字都是阿尔玛·雷维尔。”

他伤感地说,这可能是他和她最后一次出席这种场合,可能是他在公众面前向她表示敬意的最后一次机会。

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除了他的妻子阿尔玛——多次中风的她,身体早已很虚弱了,这天能来到这儿,完全是依靠她对丈夫的爱。

回顾这一生,她说:“在一起那么多年,我的丈夫从未让我觉得无聊,我相信不会有很多女人这么说。”

是的,男人爱女人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让自己的女人觉得无聊。

有感觉是一种能力

经常去相亲的男女总喜欢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没感觉”,这句话能把介绍人和父母气死。明明是按照他们提出的各项指标找的对象,却总说没感觉,那个该死的看不见的感觉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现在经常会有一些六十多岁的八零后的父母问我,我们的子女去相亲,老是说对方没感觉,明明人家条件很好的,到底什么是感觉啊?我们不懂,我们年轻时相亲从来不谈什么感觉的,不照样结婚过了一辈子么。

什么叫感觉?每当我问单身男女的时候,他们都语焉不详,或者说就是合眼缘吧。那么什么是合眼缘呢?是长相好吗,他们集体摇头说:No,说要看到了才知道的。那是态度吗,他们说也不是,而是这个人的身体、个性全方位都能引起自己的好感。

哦,明白了,他们想要的那种感觉叫一见钟情。是异性磁场的吸引,能发出的人和能截取的人都是磁场很强的人,所以几率很低的。而在相亲那么不自然、尴尬的情境中,又会降低几层。

有人说,相亲就别指望一见钟情,对方如果具备这种特质也轮不到你了。相亲,是把两个在爱情道路上的不顺意者,试着人为安排在一起,看看效果如何,持续而无害的交往是检验合适与否的靠谱办法,别着急匆匆关上你的门,没有坏的感觉就是好感觉了。不要早早就说NO,能让你一见就有感觉的人通常不需要来相亲,如果你能让很多人一见就有感觉,通常你也不需要去相亲。

说到这里有些单身男女要不高兴了,自己要模样有摸样,要身材有身材,要头脑有头脑,我凭什么让别人没感觉。感觉是一种能力,不管是你让别人有感觉,还是你对别人有感觉,那些天生散发魅力的人往往有很多追求者,如果你从小到大没有太多追求者,就知道自己不在此列。而那些善于从看似普通的异性身上捕捉魅力的人,往往不缺恋爱。只有那些反复抱怨没感觉的人,其实是自己不仅缺乏魅力,更缺乏一种能力。

有一种叫做“恋爱训练营”的课,有一堂叫做“相亲”的心态,讲到相亲见面的场所,现在通常都是一些咖啡馆或者餐馆。两个陌生人如果一见面没啥好感觉,要勉强吃一顿饭是很困难的。咖啡馆狭小的空间,有时需要还很吵闹,太业务性相亲谈感觉实在不合适。我常常问单身男女,知道你们城市最适合制造感觉的相亲浪漫场所吗,能一起散步看景的地方吗,哪怕是传统的公园都好过咖啡馆,因为可以走动,看到周围景物可以没话找话,可以一起划船,爬个小山坡,看着顺眼的话伸出手来拉一把,感觉就这么来了。

其次,感觉需要你有传情达意的能力。一、传达魅力的能力。二、接收魅力的能力。曾经有一位电视台的体育节目主持人,某次跟我做节目的时候说,他跟老婆就是相亲认识的,老婆是一位音乐DJ——美女,这两个人原来都很骄傲的,从不认为自己需要相亲,完全是被朋友拖的盛情难却,本来只想吃顿饭应付一下,没想到这男的一见到那姑娘就一见钟情了,吃饭过程中他一直在想,下一步怎么办呢,怎么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呢,怎么在今晚就叩开她的心门呢?

走出餐厅,男人放弃了常规的去咖啡馆喝咖啡,而是买了两杯咖啡放到车上,开车带着姑娘到了上海最浪漫的马路之一,路两边的梧桐遮天非常幽静,男人停车打开车的天窗,打开车上的音乐,那天晚上他们手都没有拉,但是据说女孩的心已经被占领了。

感觉的能力并非人人都有,有天赋,有个性,更多来自经验。要给对方机会,放宽自己的接收频道。男人豪爽是魅力,信义是魅力,孩子气的时候也是魅力。你是否都能捕捉得到呢?

如果说实在没感觉的话该怎么办呢?天生没感觉,后天怎么也练不成怎么办呢,拜托,那你就老老实实找个踏实搭伴过日子的吧,少谈什么感觉,能够搭伴过日子的婚姻已经不错了,有感觉是一种能力。

幸福的无关

我小时候对汽水有一种特别奇妙的向往,原因不在汽水有什么好喝,而是由于喝不到汽水。我们家是有几十口人的大家族,小孩依序排行就有18个之多,记忆里东西仿佛永远不够吃,更别说喝汽水了。

喝汽水的时机有三种,一种是喜庆宴会,一种是过年的年夜饭,一种是庙会节庆。即使有汽水,也总是不够喝。到要喝汽水时好像进行一个隆重的仪式,18个杯子在桌上排成一列,依序各倒半杯,几乎喝一口就光了,然后大家舔舔嘴唇,觉得汽水的滋味真是鲜美。

有一回,我走在街上的时候,看到一个孩子喝饱了汽水,站在屋檐下呕气,哦–长长的一声。我站在旁边简直看呆了,羡慕得要死掉,忍不住忧伤地自问道:什么时候我才能喝汽水喝到饱?什么时候才能喝汽水喝到呕气?因为到读小学的时候,我还没有尝过喝汽水到呕气的滋味,心想,能喝汽水喝到把气呕出来,不知道是何等幸福事。

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位堂兄快结婚了,我在他结婚的前一晚竟辗转反侧地失眠了。我躺在床上暗暗地发愿:明天一定要汽水喝到饱,至少喝到呕气。

第二天我一直在庭院前窥探,看汽水送来了没有。到上午9点多,看到杂货店的人送来几大箱的汽水,堆叠在一处。我飞也似的跑过去,提了两大瓶的黑松汽水,就往厕所跑去。那个时候农村的厕所都盖在远离住屋的几十米之外,有一个大粪坑,几星期才清理一次,我们小孩子平时很少进茅房的,卫生问题常常是就地解决,因为里面实在太臭了。但是那一天我早计划好要在里面喝汽水,那是家里唯一隐秘的地方。

我把茅房的门反锁上,接着打开两瓶汽水,然后以一种虔诚的心情,把汽水咕嘟咕嘟地往嘴里灌,一瓶汽水一会儿就喝光了。几乎一刻也不停地,我把第二瓶汽水又灌进口中。

我的肚子整个胀起来,我安静地坐在茅房的地板上,等待着呕气。慢慢地,肚子有了动静,一股沛然莫之能御的气涌了出来,哦–汽水的气从口鼻冒了出来,冒得我满眼都是泪水,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喝汽水喝到呕气更幸福的事情了吧!”然后朝圣一般打开茅房的木栓,走出来,发现阳光是那么温暖明亮,好像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在茅房喝汽水的时候,我忘记了茅房的臭味,忘记了人间的烦恼,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一直到今天我还记得那年叹息的情景,当我重复地说:“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喝汽水喝到呕气更幸福的事了吧!”心里百感交集,眼泪忍不住就要落下来。

贫困的岁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记得添一碗热腾腾的白饭,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坐在厅门的石阶上,细细品味那拌饭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

有时这种幸福不是来自食物,而来自于自由自在地在田园中徜徉了一个下午。

有时幸福来自于看到萝卜田里留下来的做种的萝卜开出一片宝蓝色的花。有时幸福来自于家里的大狗突然生出一窝颜色不一样的毛茸茸的小狗。生命原来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者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也有其幸福,位尊权贵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自有其幸福。在生命里,人人都是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烦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

爱需要懂得

一个懂你的人,能带来一段彼此舒服的爱。一个不懂你的人,最终会让你懂得一个道理:人生中,懂,比爱,更重要……

有一首歌当中曾经这样唱道:“相爱不只是走进对方的生活,更要能走进彼此的生命。”不少人听到这儿,都很有感触。纵然情到浓时天雷地火,但“爱”的最高境界依然只一个“懂”字。

关于“懂你还是爱你”?往往,人会当成一道选择题来对待。也往往,多数人会选择后者。他们认为:懂我不如爱我,起码后者能让我活得舒服。

其实真的未必。时常看到的那些怨偶,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不会爱。人世间,那些彼此折磨得最疼的男女,不是因为不爱,而是因为不懂。

恋爱后,女人自以为了解了男人。失恋后,她才发现,之前的“了解”全是“误解”。

就像是。男人觉得女人什么都不懂,女人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男人觉得女人不懂自己的心,女人觉得那是因为男人不懂自己的苦心。

于是,两个人的世界里,懂比爱,更难做到。懂你的人,会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不懂你的人,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

于是,懂你的人,常是事半功倍,他爱得自如,你受得幸福。

不懂你的人,常是事倍功半,他爱得吃力,你受得辛苦。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男子邀请了几位朋友来家里做客,男子抽烟一支又一支。他的妻子轻轻地打开了窗户,没有言语。有一个朋友悄悄问那妻子,你怎么不阻止他抽烟呢,抽烟有害身体呀。那妻子笑了笑,说,对他来说,抽烟是快乐的,如果他能活八十岁,我宁愿他快乐地生活六十年,也不愿意他不快乐地多活二十年。这话让那男子知道了,他便从此戒掉了烟。朋友问他为何能这么容易地戒掉了烟,他说,我有这么好的老婆,我为什么要选择少活二十年呢?

爱,是心灵与心灵的相知,它可以不要太多的语言来粉饰。真正相爱的人,会毫不计较地为情感付出,唯一的期盼只是对方的疼惜;真正相爱的人,会处处时时牵挂着对方,给他(她)以关怀体贴;真正相爱的人,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心领神会,那份相知的默契胜却一切物质带来的欢悦。爱,因为忠诚而专一,因为专一而醉人,因为醉人而无私,因为无私而纯洁。

古往今来,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令世人感慨,总想着也这样做一回主角,渴盼觅得知音与自己相伴一生。至少有过一场刻骨铭心的爱,也就无撼此生。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在对的时间里遇到对的人呢?就是遇到了,不懂得珍惜,也会失之交臂。

爱,是一种平等的相处,一种自然的情感延续,它需要一份彼此的理解与尊重。如果仅有一方的付出,爱便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发展成畸形,最终涂上悲哀的色彩。有些情感从一开始便走入误区,因为爱而倾心付出。久而久之养成的习惯令有些人觉得拥有对方的关爱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他不再感动,更不会以同样的关爱来回报对方。

爱,不是等价交换,它没有公平的筹码,但它却宛如一架天平,两端的砝码不等,便会倾斜,差得太大时,便会失去重心。有人在婚姻的围城里,过得很累,筋疲力尽,但责任与道义感的存在,他们依旧毅然地支撑下去;有人在婚姻里真正找到了温馨幸福的归属,也许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却拥有最宝贵的财富——发自内心的快乐。其实幸福真的很简单,有人说:婚姻需要经营。的确,善于经营者,便会收获幸福;不善于经营者,得到的只能是苦涩的青果。而这经营婚姻的精髓就是双方互相的懂得。

真正爱一个人,是可以无私的付出,但爱又是具有排它性的,从这个角度说,爱也是自私的。重情重义的人,是不可能同时爱着两个人的。人的一生,可以爱多个人,但那绝不会是在同一个阶段。因为种种原因,不同的阶段,也许会有不同的情感,只要我们用心对待,就能无怨无悔。生活可以是枯燥的,也可以是生动有趣的,就取决于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

爱情像一串珠子,断了一处,珠子就会依次掉落一地。细心地呵护,珠子就会灿然发光;漫不经心,珠子就会散落无形。就如故事中的讲到的那个男子一样,如果他不用心去领悟妻子的一番爱意,那么他是不会去戒掉自己钟爱的香烟。

爱,需要懂得,懂得关心,懂得体谅,懂得一切为爱而应该付出的所有。唯有懂得,爱更能情意绵绵;唯有懂得,爱更添温馨无限;唯有懂得,爱方能经历弥新!

让那个能懂你的人爱你。除此之外的任何人,纵然是千般讨好万般狂追,也咬紧牙关,轻易不要点头。

屈服于爱的女人很多。但大多屈服于爱的女人到最后都会懂得:一个人若不能真正做到“懂你”,那他的爱,越深,越折磨你们彼此,让懂你的人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