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那上国中的女儿,她同学都管叫她23号。她的班上总共有50个人,而每次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

  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女生,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后来,看到一则九岁孩子上大学的报导,他很受伤地问女儿:“孩子,你怎么就不是个神童呢?”女儿说:“因为我爸爸不是神父啊!”老公无言以对,我不禁笑出声来。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厢。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四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电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15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大家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给她喝我小时候喝的艾儿口服液,照顾她不会生病很重要哦,我还要领着她在阳台上看星星。”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回家后,他叹着气说:“你还真打算让女儿将来当个幼儿园老师?我们难道真的眼睁睁地看着她当中等生?”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

  但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吊着点滴,在病床上,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数理天才,一个英语高手,两人同时夹住盘子上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

  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直到下车,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三十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上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普通,可是做人,实在很优秀!”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上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

  我心上竟是蓦地一暖。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

  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中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何况她是班上50名之中的23名,我们还不庆幸,还不满足?还想要更高人一等,更出人头地!那后面还有27名半数以上的孩子呢?如果我是她们的父母,我要如何自处呢?

  在那些漫长的岁月,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她又没学坏,我作为身教言教的父母,能教养孩子长大成人,并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就可告慰先祖,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美好的未来?就算她将来能当上司法官,能考上建筑师,若她心术不正,口是心非,那又有何用?

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

  这是我妈常说的一句话,每当我面临困难及有畏难情绪的时候,我妈就用这句话来鼓励我,这真是鼓励离家出走的节奏呢。

  很多人有一样的困惑和吐槽,比如在自己的小家乡多么压抑,感觉自己的一生不甘心这样度过,自己的工作多么不满意,不知道该离开还是拔地而起去反击。你问我,我也不知道你应该怎么选择,人生都只是自己的,谁也无法代替你做怎样的选择,因为没人能保证你未来的路就再也不会有任何困惑。

  我有一个和我熟识的快递员,我在之前公司与他合作了三年。最开始合作的时候,他负责收件和送件,我搬家的时候他帮我安排过两次公司的面包车,有时候他送件的时候会顺路把我塞在他的三蹦子里当货物送回我家。他时常跟我提起在老家农村种地的生活,以及进程之前父母的担忧及村里人为他描绘的可怕的城里人的世界。那时候的他,工资不高,工作辛苦,老婆怀孕,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住在北京很郊区的地方。一定有很多人想说:“这还在北京混个什么劲儿啊!”但他每天都乐呵呵的,就算把我快递送跑偏了也乐呵呵的。某天他突然递给我一堆其他公司的快递单跟我说:“赵姐,我开了家快递公司了,你看得上我就用我家的吧。”我有点惊愕,有一种“哎呦喂,张老板好,今天还能三蹦子顺我吗?”的感慨。之后我却很少见他来,我以为是他孩子生了休假去了。再然后,我只能见到单子见不到他。某天我问起他们公司的小快递,小伙子说老板去了上海了,在上海开了家新公司。我很杞人忧天的问他:“我擦,那上海的市场不激烈么?新快递怎么驻足啊!”小伙子嘿嘿一笑说:“我们老板肯定有办法呗!他都过去好几个月了,据说干的很不错呢!”“那老婆孩子呢!孩子不是刚生还很小吗?”“过去了,一起去上海了!”

  那个瞬间,我回头看了一眼办公室里坐着的各种愁眉苦脸的同事,并且举起手机黑屏幕照了一下我自己的脸,一股人艰不拆的气息冉冉升起。并不是说都跳槽出去开公司才牛逼,在公司瞪着眼睛看屏幕就是呆逼,我是想说,勇气,改变自己的勇气。

  我们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越活越内向,越来越自闭,不想说话,不让见生人,越长大越孤单,以至于滋生了“换个新环境我这种性格估计也不会相处融洽所以还是呆着忍忍也能过就算了”的思想感情。与其说自己自闭,其实就是懒,不想突破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安全区域小圈圈。工作难受不能忍的想到去了新环境还得重新认识人闹不好还有几个合不来的工作起来前三个月肯定要往死了干就算了,生活中觉得环境不好向往大城市于是看看蜗居中北漂青年自觉自己只能住一单间这还怎么过得下去于是也算了,想要开个淘宝店一想到还要苦逼兮兮的天天PS进货发货闹不好还得旺旺吵架那还是算了。于是大家都活在了对别人的羡慕嫉妒恨与吐槽抱怨生活不得志,搞得刚毕业的人都活的跟30岁一样。

  前几天看《拒绝平庸》看到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为什么嫉妒别人的成功?正是因为知道做成一件事不容易又不愿意去做,然后又对自己的懒惰和无能产生愤怒,只能靠嫉妒和诋毁来平衡。哎呦,我的小心脏都害羞了。

  其实走出去不一定非要走到什么地方去,而是更强调改变自己不满意的现状。有人问我那你常说要坚持,天天跑出去怎么坚持。其实要坚持的是一种信仰,而不是一个地方,如果你觉得一个地方让你活的特别难受,工作的特别憋屈,除了吐槽和压抑没别的想法,那就要考虑走出去。就像歌词里说的:“梦想失败了,那就换一个梦想。”不能说外面都是大好前程你赶紧去吧出门都是大蛋糕,但是肯定你会认识新的人有新的机会,甚至树立第二人格改头换面重新做人的机会。

  比如很多人觉得在一个公司做不下去,是不是自己能力有问题?从而自卑了起来。前几天给猎头推荐人,顺便提了一句这个男生被我们公司辞退了,所以你们要小心点,看看哪里是死穴,别再淌上去。猎头笑笑说:“职场上的合适不合适,有很多可能性和干扰因素,不是仅仅是能力的事,谁说他在这里干不好,去别的地方也不行呢?”想想,真的是这样,职场上总能见到在一个地方死活呆不下去而另一个地方就如鱼得水的人。有时候走出去不仅仅是找到新机会,更重要的是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树立起人生新的自信与欢乐。

  这么想来,别在同一个地方折磨自己太久,别跟自己长时间过不去。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

什么样的员工会成为股东

  一、忠诚

  忠心者不被解雇单位可能开除有能力的员工,但对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不会有领导愿意让他走,他会成为单位这个铁打营盘中最长久的战士,而且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员工。1、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思考问题;2、与上级分享你的想法;3、时刻维护公司的利益;4、琢磨为公司赚钱;5、在外界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

  二、敬业

  每天比老板多做一小时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知识背景越来越趋同。学历、文凭已不再是公司挑选员工的首要条件。很多公司考察员工的第一条件就是敬业,其次才是专业水平。1、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报酬;2、提供超出报酬的服务与努力;3、乐意为工作作出个人牺牲;4、模糊上下班概念,完成工作再谈休息;5、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三、自动自发

  不要事事等人交代,一个人只要能自动自发地做好一切,哪怕起点比别人低,也会有很大的发展,自发的人永远受老板欢迎。 1、从“要我做”到“我要做”;2、主动分担一些“分外”事;3、先做后说,给上司惊喜;4、学会毛遂自荐;5、高标准要求:要求一步,做到三步;6、拿捏好主动的尺度,不要急于表现、出风头甚至抢别人的工作。

  四、负责

  绝对没有借口,保证完成任务,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对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工作能力可以比别人差,但是一定不能缺乏责任感,凡事推三阻四,找客观原因,而不反思自己,一定会失去上级的信任。1、责任的核心在于责任心;2、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3、言必信,行必果;4、错就是错,绝对不要找借口;5、让问题的皮球至于你;6、不因一点疏忽而铸成大错。

  五、注重效率

  算算你的使用成本高效的工作习惯是每个渴望成功的人所必备的,也是每个单位都非常看重的。1、跟穷忙、瞎忙说“再见”;2、心无旁骛,专心致志;3、量化、细化每天的工作;4、拖延是最狠毒的职业杀手;5、牢记优先,要事第一;6、防止完美主义成为效率的大敌。

  六、结果导向

  咬定功劳,不看苦劳,“无论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就是好猫!”,无论苦干、巧干,出成绩的员工才会受到众人的肯定。企业 重视的是你有多少“功”,而不是有多少“苦”。1、一开始就要想怎样把事情做成;2、办法永远要比问题多; 3、聪明地工作而不仅仅是努力工作;4、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5、把任务完成得超出预期。

  七、善于沟通

  当面开口,当场解决 不好沟通者,即便自己再有才,也只是一个人的才干,既不能传承,又无法进步;好沟通者,哪怕很平庸,也可以边干边学,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1、沟通和八卦是两回事;2、不说和说得过多都是一种错;3、带着方案去提问题,当面沟通,当场解决;4、培养接受批评的情商; 5、胸怀大局,既报喜也报忧;6、内部可以有矛盾,对外一定要一致。

  八、合作

  团队提前,自我退后。不管个人能力多强,只要伤害到团队,公司决不会让你久留——不要认为缺了你一个,团队就无法运转! 1、滴水融入大海,个人融入团队;2、服从总体安排;3、遵守纪律才能保证战斗力;4、不做团队的“短板”,如果现在是,就要给自己“增高”; 5、多为别人、为团队考虑。

  九、积极进取

  个人永远要跟上企业的步伐,企业永远要跟上市场的步伐;无论是职场还是市场,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参与者都不希望被淘汰。为此就一定要前进,停就意味着放弃,意味着出局!1、以空杯心态去学习、去汲取;2、不要总生气,而要争气;3、不要一年经验重复用十年;4、挤时间给自己“增高”、“充电”;5、发展自己的“比较优势”;6、挑战自我,未雨绸缪。

  十、低调

  才高不必自傲,不要以为自己不说、不宣扬,别人就看不到你的功劳。所以别在同事面前炫耀。1、不要邀功请赏;2、克服“大材小用”的心理; 3、不要摆架子耍资格;4、凡是人,皆须敬;5、努力做到名实相符,要配的上自己的位置;6、成绩只是开始,荣誉当作动力。

  十一、节约

  别把老板的钱不当钱,节约不是抠门,而是美德。不要把公司的钱不当钱,公司“锅”里有,员工“碗”里才有;同样,“锅”里 多,“碗”里也自然就多。而掌勺的,恰恰就是你自己。 1、报销账目,一定要诚信;2、不耍小聪明,不贪小便宜;3、不浪费公司的资源,哪怕是一张纸;4、珍惜工作的每一分钟时间;5、每付出成本,都要力争最大收益;6、记住:省下的,就是利润!

  十二、感恩

  想想是谁成就了今天的你,为什么我们能允许自己的过失,却对他人、对公司有这么多的抱怨?再有才华的人,也需要别人给你做事 的机会,也需要他人对你或大或小的帮助。你现在的幸福不是你一个人就能成就的。1、老板给了你饭碗;2、工作给你的不仅是报酬,还有学习、成长的机会;3、同事给了你工作中的配合;4、客户帮你创造了业绩;5、对手让你看到距离和发展空间;6、批评者让你不断完善自我。职业素养的高低,品格的优劣,对人一生的成就有重大的影响。

喜欢还是不喜欢,才是根本

  我认识一个美国小孩,前年到我在江苏北部的老家以后,吃东西吃得很开心,说你们这儿的东西真好吃。他对我说,他准备把我家的这个菜装在他要做的那个菜上面。这个小孩子的理想是做一种新型的比萨。他认为意大利比萨不好吃,而且做法太单调了,就是往干酪里面加一点儿其他东西。所以他要做一种比萨,这个比萨下面的饼是他自己用一个特殊配方做出来的,他想把全世界特别好吃的菜都堆在上面,于是就到世界各地去采风,找最好吃的东西是什么,然后选择一些菜单。他觉得我们老家的菜是可以放在他的比萨“托盘”面饼上的。
  他到我们家的时候是17岁,上高二或者高三的样子。18岁的时候,他跟他父亲签了一份合同,在合同上约定,他父亲的财富以后跟他无关,他的财富也跟父亲无关。这个18岁的孩子决定不上大学,高中毕业就研发和完善他的餐饮计划。现在,他在旧金山开了他的第一个餐厅。
  有两种职业选择:第一种选择是你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个职业,而这个职业的要求正是你喜欢的东西;第二种选择是社会上没有这种东西,但是我心目中有一种东西,我要把这种东西创造出来。
  上海有一个对电脑游戏超级沉迷的同学,他在沉迷之后索性没考大学,一直沉迷下去了,并把它发展成了一门职业。现在他在网上成立了一个网络游戏测试公司,由50多个对电脑游戏超级沉迷的年轻朋友共同组成。他们做什么呢?就是网络游戏公司做好一个游戏后专门让他们玩,测试一下这个游戏能不能让人沉迷。他们还能告诉游戏公司,需要怎么改进之后才能让人沉迷,而且他开出的测试费用是很贵的。在他的这个虚拟公司里,如果你被面试录用,起薪是5000——6000元人民币,第二年差不多月薪能达到两万元,比一般本科生、研究生的收入都要高。为什么?因为这是一群有热爱的孩子。你想想看,沉迷就是一种热爱呀!
  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了,但他知道自己喜欢玩游戏。就像刚才说的那个美国小孩,他在中学时就明确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和追求的东西,在大学里是不可能学到的。大学里没这玩意儿,所以人家索性就不去学了;大学里也没有电脑游戏沉迷系,也没有电脑游戏学院,所以人家也不用去大学了。再说,玩电脑游戏的话,有哪个大学教授能玩得过这些学生?只有他们教大学教授的份儿,没有大学教授教他们的份儿。

人生的五个短章

第一章
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很无助。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爬出来。

第二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我还是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第三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但仍然掉了进去……这是一种习惯了。
我的眼睛睁开着,
我知道我在哪儿,
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第四章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第五章
我走上另一条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