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较劲生命才有嚼劲儿

  男孩一直是班级里成绩最出色的的学生,连续三年,成绩都是第一。第四年的期末考试,男孩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家里,哭丧着脸对妈妈说,妈妈,这一次,我要令你失望了?

  怎么了?望着手握考卷的孩子,男孩的妈妈停下手里正在做的馒头,关切地问,难道你这次没有考第一名?

  不是,我是考了第一名,然而,还有一个与我并列第一名的女孩,原来她都是第二名,这次,赶上来了!

  听了男孩的话,母亲笑了说,原来是这样呀!第一名又不是咱们自己家独家经营,为啥就非得你常年霸占着?

  男孩哭了,他觉得委屈。原来母亲也不替他“撑腰”。

  母亲用满是面的手把他拉过来说,别哭了,看看我做的馒头。

  看看馒头就能把我的“第一名”找回来吗?

  可以的。母亲斩钉截铁地说。

  孩子,有时候,这考试,就好比是做馒头,馒头若要好吃,盘面最重要,面盘得不到位,馒头会太过喧腾,散如面包,吃不出香来。好的馒头,需要做馒头的人有手劲儿,盘面盘得到位,就好比手臂与面团较劲儿,这样做出来的馒头才有嚼劲儿。而与之相反,随便盘几下,就上锅蒸,馒头多半会瘫软在笼屉上,没有型,也不好吃。

  男孩若有所悟。

  母亲继续说,其实,有时候做人和做馒头是一个道理,有人跟你较劲,你的生命才有嚼劲儿。

  这个男孩后来长大了,他懂得了这样一层道理:长期鹤立鸡群,你就只会低头俯视别人,若是在鸡群里放进两只鹤,这样的鹤,才不会患上“低头病”。一个容不得别人超不过自己的人,那么,他不久就要被别人超越,且一旦被超越就永远超不过别人。这是生命的怪圈儿,也是心理上的“比肩效应”。

  这个男孩其实就是我,感谢母亲,用做馒头的道理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心态积极健康的人,这是我生命中弥足珍贵的财富。

请尊重别人的幸福

  上学时,一个女同学趁小长假到外地与男朋友小聚。听说她是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硬座去的,同学忍不住说了句:我要是她男朋友一定给她买卧铺! 没想到此话传到该同学耳朵里,让她难受了很久。

  路边有一地摊,摆地摊的是一个中年女人。一个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过来送饭。他一下车,就谦意地笑道,对不起,来迟了,饿了吧? 女人抬起头,看到男人,眼睛里闪过一丝亮色,笑道,不急,还早呢。男人憨憨地笑着,从自行车车篓里拿出饭盒,坐在女人身边,说道,快吃吧,不要凉了,我陪你一起吃。 这时,地摊前走来一个中年大嫂,她将头伸向女人的盒饭里,发出惊讶的叫声,哎呀,我的大妹子啊,你可真苦啊,你吃的这是什么菜啊,一点油水也没有,这怎么能吃得下去啊。说罢,嘴里还不住地发出啧啧的叹气声,脸上露出讥讽的神色,扭着肥胖的身子走开了。 女人端着手中的盒饭,愣愣地望着胖女人的背影,眼睛里噙满了泪花,那眼泪叭嗒叭嗒滴落到手中的盒饭里。身旁的男人眼圈也红红的,捧在手里的盒饭,再也没有情趣吃上一口了。周遭的气氛仿佛顿时凝固了似的,让人透不过气来。

  儿于考上了大学,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大学,但是全家人依然感到很快乐很幸福,一点没有感觉到有什么遗憾。父亲对儿子说,儿子,你比你爸和你妈都有出息,我只上了小学三年级,你妈才小学毕业,你在我们家可就是状元了。儿子羞涩地笑了,笑得很甜、很舒心。 全家人带着幸福和喜悦的心情,到车站送儿子去上学。突然,有人拍了一下父亲肩膀,他一看,原来是自己的一个熟人,也来送儿子去上学。熟人问,你儿子考上什么大学了?他刚说出校名,熟人脸上立刻露出惊讶的神色,说道,你儿子考的这是什么大学?那个大学上了也白上,那个大学毕业的学生根本找不到工作。我儿子可比你儿子强多了,他考的是名牌大学,毕业了,人家单位都抢着要,月薪最少八千块啦。熟人的脸上露出轻蔑的神色,说罢转身走了。 他们望着熟人一家远去的背影,目光一下子黯淡了下来。刚才一家人的幸福和甜蜜,被熟人叽里呱啦一阵连珠炮似的自问自答,搞得荡然无存,心,从火热降到冰点。再看帅气的儿子,眼睛里噙满了晶莹的泪花。

  不要惊动他人的幸福,幸福也是一个人的隐私。在你眼中看的是苦难,在别人心里也许正是一种幸福。这种幸福,无关荣华富贵、无关名誉地位,有关的,只是一份心灵感应和默契。这种幸福,像花儿开放一样,悄无声息,但却将馨香在彼此心田里缠绵、涟漪,化作了生命中一种永恒和地久天长。

  请尊重别人的幸福。那也是尊重你自己。

抠门的男人要得吗

  Q:请问,是否能用男人为女人花钱的程度,来判断爱的程度呢?我的死党们经常会互相讨论男友又为她们买了些什么昂贵的礼物,多么多么舍得在她们身上花钱,相比之下,我男朋友就要逊色许多,他也不是很穷,其他方面都对我很好,但很少主动给我买东西。所以我特别害怕死党们挑起这个话题——我该怎么取得平衡呢,其实我心里也是很希望有一个出手大方的男朋友。

  A:有一部分男人非常鸡贼,他们若不确定对方是百分百跟定自己的女人,是不会浪费半毛钱的,他们还会时刻提防对方是为了他的钱而来。这类抠门的男人,我个人并不喜欢,因为花钱也是付出的一部分,如果还未付出就开始算计回报,那他实在不是一个很随和的男人,肯定还同时担心时刻会有人要暗杀他。他如此谨慎,相处起来未必舒服。

  还有一部分男人,是不懂如何表达。他们不知道一件小礼物可以让女生非常开心。如果你男友属于这一种,你完全可以提示他一下,不管是撒娇、撒泼的方式,要让他知道。真正喜欢你的男人,是愿意让你满足的。

  这是男人的问题,再来是作为女生的部分。女生之间以这个来衡量爱的程度,是非常幼稚的。每个人对爱的需求不同。所以你要想清楚你到底想让你的爱为你做什么。而不是顺应潮流,认为礼物越多、越贵就越满足。

不好意思,你想要的太多了

  前段时间看见一个文章,是一个在北京奋斗了十年的夫妻终于首付了100多万买了一套房子,于是讲述了这十年夫妻二人如何节衣缩食的攒钱,终于买了房子将远在老家的父母接来一起住,再也不用两地相思苦,再也不用算这辈子还能见到几次父母的数学题泪眼婆娑的度日。这个文章得到了几十万的转载,大部分的声音是“如果我像主人公一样过日子,还不如去死了。”

  当时我立刻想起了另一个天涯上看到的文章,是一个女孩子写的,也是关于买房子的,主题是《房价其实并不高》。她说从自己毕业就攒钱开始买房子,先用攒的十万买一个很郊区的(是在深圳),然后一步步等升值然后卖掉一步步换房到市中心。我记得当时看的时候她已经换了五次房子了,每次买房卖房无不透露了她的精明与勤劳(白给我一套房子我也做不到她那么勤劳)她的同事总觉得房价很高自己买不起,因为同事想买市中心的,交通便利,生活齐全的,还希望是远郊区的白菜价,日常生活中同事也出手阔绰,几乎不攒钱,因此总觉得房价太贵。

  虽然我也背负着房贷,且我不觉得房价低,但这两个文章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并且让我相信了一个道理,在同样的时间里,做了A而放弃了B一定会有牺牲和代价,我们都会错过很多,生活不可能让你什么都得到。节衣缩食夫妻放弃了十年的生活享受,衣服都只穿工装,鼠标垫都用广告商的赠品,最幸福事就是每个月网“买房专用卡”上存钱,十年后他们有了一个大房子,比起很多远离家乡的北漂,能跟父母住在一起还能奋斗在梦想的城市里就很幸福。精明的买房姑娘放弃了很多娱乐购物唱歌的机会和时间,盘算着买房卖房,为自己的小窝一点点制定规划和目标,而并不是轻飘飘的抱怨一句房价太高买不起国家混蛋不让年轻人活。

  生活不会什么都给你,特别是你一点功夫都不想下的时候。我收到过好多刚毕业的网友的来信,都说自己的工作很忙,下班就累死了,没时间做任何事情,可又觉得手上没钱想要开发第二职业,该怎么办?每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都会很累很辛苦,特别是有些行业加班到半夜甚至通宵都是正常的事,但是人总是要付出很大努力才会让别的觉得毫不费力。世上没有白赚的钱,也没有白付出的辛苦,只有没下够的功夫与没坚持下去的勇气。而功夫下到什么地方去,努力放在了什么地方,都是可以直接看得见的。

  当然,我还收到过来信,觉得自己好忙好忙啊,刚毕业需要社交需要唱歌需要放松需要给自己放个假需要早睡需要晚起需要吃好喝好养的白白胖胖的,还需要工作号赚钱多能力强特长还得丰富点,这样的日子时间明显不够用怎么办?如何平衡呢?没法平衡,给谁都平衡不了,你想要的太多了。

  这些年我也错过了很多,比如天天宅在家里看书写字,周末都不出门,因此连北京的四季有什么特点和风景都不知道;游客都去过的北京的景点我呆了8年都不知道在哪里;很多明明可以继续往前走的朋友都变成擦家而过的过客等等。但是我也收获了一些东西,比如工作上慢慢走出了一条合适自己的道路,写作上能有一些小成绩,各方面都有一些长足的进展,自己也成熟和老练了不少,赚到更多的一些钱,能让自己和家人过上安稳不局促的生活。我不贪,也不想什么都要,我深知自己哪里下了功夫,愿意接受好的和不好的结果。这让我的生活不亏欠上帝,特别踏实又特别安稳。

  当然,我的生活并不那么顺风顺水,也会每天乱七八糟,搞得自己经常睡不好觉,心情暴躁。但我很感激这些不顺利,正因为有不顺利的存在,才让自己看到生活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上帝是公平的,自己已经得到了很多,那么其他事情亏一点也无所谓。倘若生活什么都给了你,那么也一定准备好了一个大坑在后面等着你。别问生活给了你什么,问问自己付出过什么。上帝准备好过完一辈子才让你得到的事情,不可能都积攒到30岁以前都给了你,如果真有这事儿,那么后面一定没什么好事儿还能等着你了。

快乐的奥秘

  1、为现在而活

  你所拥有的只是现在。内心的平静,工作的成效,都决定于我们如何活到现在这一刻。不论昨天曾经发生过多少事,也不论明天有什么即将来临,你永远置身“现在”。从这个观点来看,快乐与满足的秘诀,就是全心全意集中于现在的每一分、每一秒之上。

  小孩子最美妙的一点,就是他们会完全沉浸于现在的片刻里。不论是观察甲虫、画画、筑沙堡或从事任何活动,他们都能做到全神贯注。

  高中生想:“有朝一日,我毕了业,不必再听师长的训,日子就好过了!”他毕业之后,又觉得必须离开这个家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离家进入大学后,他又暗下决定:“拿到学位就好了!”好不容易领到文凭,这时他却又发现,快乐要等找到工作才能实现。

  他找了份工作。不消说,快乐还轮不到他。一年一年过去了,他不断把获得快乐和心灵平静的日期往后挪,直到他订婚、结婚、买房子、换一份更好的工作、退休……最后在享受至高无上的快乐之前,他就去世了。他把所有的现在都用于计划一个永远没有实现的美好未来。

  你听了这样的故事,觉得心有戚戚焉吗?你认识一些永远把快乐留到未来的人吗?快乐的秘密,说穿了很简单,你的生活必须以现在为中心,我们要在生命的旅途中享受快乐,而不是把它留到终点才用。

  活到现在,也就是我们从现在从事的每件工作本身找的乐趣,而不只是期待它最后的结果。如果你正在粉刷家中阳台,刷子的每一笔,都该令你感到愉快,帮助你学习如何做好这份工作。你该享受拂面的春风,听院中小鸟唱歌,以及周边的一切。

  为了活到现在,我们该扩张自己的感官,体会现在这每一刻的种种美妙之处。每一分,每一秒,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选择,是否要真正生活到现在,吸收周围的一切,让自己受感动,受影响。

  2、不做无所谓的等待

  你可曾有这样的实验:当你在等一辆计程车时,它就是不出现?而且等其他的东西似乎也总是如此。因此俗彦有云:“时时掀盖来,煮水久不开。”

  同样地,有时你觉得一通期待中的电话让你等的不耐烦。在仿佛无数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后,你决定找点别的事做,果不其然,电话铃声立刻跟着响了起来。

  碰到这种情况,有个处理原则:“回去掌握你的现在,不要屏住呼吸等候奇迹。”如果你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拥有‘它’才会快乐和满足。”那么你不能如愿以偿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3、宽宏大量

  原谅自己或别人,基本上是朝向现在而活的一个抉择。

  “为这件事,我永远不原谅母亲!”

  “我没法原谅自己!”这种话听起来耳熟吗?我们不肯原谅某人,事实上无异于在说:我不想采取行动改善现状,我宁可活在过去,而且把这个结果怪到别人(或自己)头上。“不肯原谅自己,就是让自己一直沉浸在罪恶感之中,承担不必要的心理折磨。

  我的朋友圣诞会不请我,我不肯原谅他,受苦的是我。他不会得胃溃疡,不会失眠,不会生气,嘴巴不会发苦,会有这些反映的是我。无怪古圣先贤都告诉我:“原谅那些冒犯我们的人!”惟有如此,才能常葆快乐健康,记恨是疾病的主因,因为气苦的心会导致病苦的肉体。

  除此之外,只要我们一心认定错的是别人,他们该负责使我们快乐,我们就不会担起责任。怪罪别人不会有任何结果。从停止怪罪别人的那一刻起,我们才会采取改善的行动。怪罪别人是一个逃避现实的借口,不行动的借口。

  选择原谅,情况会循一条神奇的轨迹转变。当我们改变了,别人也会跟着变。我们改变待人的态度。在我们修订对事物观点的同时,别人也会随着我们的新期望做出反应。

  原谅别人不容易,原谅自己更难。很多人一辈子都为一些自以为是的缺点,在心理与肉体上惩罚自己。有些人饮食过量,有些人故意挨饿,有些人喝酒醉得人事不省,有些人处心积虑毁掉所有的人际关系,有些人贫困一生或疾病缠身。在所有的这些痛苦后面可能都有一种信念,坚持认为:“我做了很多不应该的事”、“我有罪”、或“我不配享受健康快乐。”对生病的人做个调查,你可能会发现,他们之中,相信自己应该活得健康快乐的人少得出奇。

  4、快乐是什么

  林肯说:“人快乐的程度多半是自己决定的。”人生际遇对快乐程度的影响,其实远不及我们对事情的反应来得重要。

  失业的时候,弗雷可能认为这是个尝试新的机会、发掘新可能、独立自主的好机会。但他的弟弟比尔,在相同情况下却决定跳下20层高楼,一了百了。处境完全一样,一个人兴高采烈,另一个人却自杀了!一个人眼中的灾祸却是另一个人心目中的契机。

  快乐实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东西。有时它被视为人生最大的挑战,需要投入全部的决心、毅力、自制力。成熟代表为自己的快乐负责,把注意力集中于已经拥有的一切,而不是放在没有得到的东西上。

  一个人心里想些什么是别人无法控制的,因此,快乐是否的感觉操纵在你自己手中。别人不能把思想硬罐进你的脑子里,要寻求快乐,必须专心思考快乐的事,但我们是否经常反其道而行之?我么常常是否不把别人的赞美放在心上,却为一两句不中听的话生好几天的气?或许你容许不愉快的经验或恶言占据你的心灵,后果只能自己承担。记住,你是自己思想的主宰。大多数的人,对好话只记得几分钟,坏话却能数年不忘。他们就像收集垃圾的人,把20年前人家丢给他们的垃圾背着到处跑。

  有时快乐需要努力去完成,就像维持家中整洁美观,你得把好东西都陈列出来,把垃圾丢掉。快乐就是搜寻生命中的好东西,有人看见美丽的风景,有人看见玻璃窗脏了。看见什么,靠你自己用思想做选择。

  5、完美与快乐

  不快乐是因为生活与预期不符。我们的要求不能满足,认为人生不是它“应该”有的样子,我们就会快乐不起来。所以我们会说:“要怎样怎样我才会快乐。”但人生没有那么完美的。人生常出现愤怒、沮丧、成功、失败,提出快乐的条件其实是自欺。

  境由心生,快乐靠自己决定。很多人一生的生活方式,好象有一天他们会抵达一个名字叫“快乐”的工车站。他们认为,有一天所有的事物都会变得完全符合理想,到时他们可以喘口气,说:“我终于找到快乐了!”所以他们的一生都可以用“只要怎样怎样,我就会快乐”做一总结。

  我们每个人都得做一个决定“我们是每天要提醒自己,时间有限,应该好好把握利用?或虚掷现在,空想有个美好的未来?

  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85岁、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士的老先生写的,很值得一读:

  “如果我能重活一次,我要尝试犯更多的错误。我不会那么可以追求完美。我要多休息、随欲而安,我处事不会像这次那么精明。其实世间值得去斤斤计较的事少得可怜。我会更疯癫些,也不那么讲究卫生。你知道,我就是那种一天又一天、一个钟点又一个钟点,过得小心谨慎、清醒合理的人。哦,我也曾放纵过,如果一切能重来,我要享受有更多那样的时刻,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

  “如果一切重来,我要在早春赤足走到户外,在深秋竟夜不眠。我要多座几趟旋转木马,多看几次日出,跟更多的儿童玩耍,只要人生能够重来。但是你知道,不能了。”

  写得太好了,它提醒我们,人生有限,应该善加利用。这位老先生知道,要活得更快乐、更充实,不需要改变这世界。世界已经够美了,需要改变的是自己。

  世界本来就不“完美”。我们不快乐的程度取决于现实跟它们“应该是”的样子之间有多大距离。如果我们不凡事苛求完美,快乐这档子事就简单的多了。我们只需要决定自己比较喜欢朝哪个方向发展,即使不能如愿,我们还是可以快乐的。

  有位印度大师对急于寻求满足的弟子说:“我把秘诀教给你,你要快乐,从现在开始觉得快乐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