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课

  1、关于「自我」
  
  你在每一段爱情里精疲力竭,后来终于发现问题并不总在对方的负心。所有爱情的问题都是“自我”的问题。
  
  一旦恋爱你就看不见自己,眼中只有爱人,世界围绕着他打转,能做的做了,没能力做的也勉强做了,你以为这样他会快乐,而他快乐你就会快乐。你以为爱情应该「相互扶持」,却不知道你自己的行为叫做「单方面付出」……因为在付出的行为里,你才能感到安心,一旦爱情出错,人生全盘毁灭。
  
  是该停止这样的循环,独立去解开自己人生问题的时候了,你对自己说,该从哪儿开始呢?你问自己:“我的人生究竟出了什么差错?我自己究竟想要怎样的人生?我能如何为自己付出?除了恋爱,我真正热爱的事物是什么?如何在爱情里,还能保有自我?……”
  
  静夜里,你忍耐着不传简讯给他,却写下了成年之后第一篇日记。
  
  2、关于「心动」
  
  尽情地去爱,去爱那你原本爱上的部分,那最初使你心动的刹那,某一个难以言喻的瞬间,可能是某一个姿势、表情、眼神、动作、一句话、一个傻气的举动……
  
  就用这个支撑起所有爱情的核心吧,那最初的一眼是不会错的,其他都是相处的技巧了。
  
  技巧可以学习,关系可以磨合,唯有最初使你心动的那个原因是学不来的,你可能会幻灭,可能会失望,但也有可能那其实就是这个人最珍贵的特质,你在第一眼已经辨认出来,后来才被现实生活的种种消磨损耗。
  
  很有可能你最初爱上的特质,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后来你慢慢会不爱的缺点。
  
  但如果那个使你心动的特质还存在,这个人还是那个人,那么就一起把被磨损的部分打亮,学习理解人的不完美、相处的困难、人生的孤独。
  
  是啊,相爱的人依然是孤独的,爱情无法使你避免人生的困难,爱只是使你看见它,然后孤独地去面对,因为爱不是灵药,爱是即使在孤独中依然可以付出力量,「爱」是:我珍爱你的脆弱孤独,你的别扭,你的生硬,你的艰难,爱是正因为我知道我可以穿透那些硬壳看见最脆弱的你,那无意间暴露在我眼前的,使我想要细心爱怜。爱也可以让我穿透我自己坚硬的外壳,愿意承认受伤。
  
  3、关于「相处」
  
  恋爱后的相处,最开始都是在缠绵,缠绵于花影下,路灯前,缠绵于床铺间,车厢里,缠绵于大庭广众,缠绵于私密空间,再拘谨的人恐怕也都经历过这么一小段神魂颠倒「目中无他人」的时期,两人像是双生子,一见面就要化成连体婴,仿佛随着对方的离去也带走了你身上的什么。得见到她才能找回来。
  
  真正进入相处差不多是起首于要每次都能顺利地从床铺离开,差不多会开始于在餐厅时你会关注餐点的价格,你能安心地大快朵颐,开始于你会把不想吃的蔬菜拨到他盘子里说「可以麻烦帮我吃这个吗?」的小小任性。开始于从高级餐馆落到地方小吃的时刻,「过日子啊,总不能天天上餐厅」,开始于某人想要为另一人洗手做羹汤,开始于,吃完饭到底谁洗碗。
  
  甚至有些相处的开始得要经过第一年的生日,「该买什么礼物?」「哼哼他竟然买了这种礼物。」「想不到他完全忘记了。」「我们在一起也快一年了。」
  
  这些点点滴滴的渗透,起因于「好想继续在一起」,「想要一直见到你」,当然,有些人在恋爱第三个月之后就开始吵架了,也有人第二周之后就「没那么想常常见到你了」,让我们回到那些还未曾厌倦,还没有被现实打败的恋人身上。
  
  进一步的相处,很快就会进入「同居与否」的讨论。有较多失败恋爱经验的人也未能避免渴望同居的念头,虽说有人会在某次行李被丢在街上、或请警察把对方从屋里请走等悲惨的经验后,发下毒誓「再也不寄人篱下」、「谁也别想再拥有我家的钥匙」,或者真的就感觉「一个人生活好轻松」。
  
  虽说准备更长时间的相处,但一开始准备的都是处理现实问题,「养猫吗?」「狗怎么办?」「天啊冰箱有两台!」「要把跟了我十年的单人床换成双人的吗?」
  
  假设经过各种讨论、协商,甚至妥协,你们终于找到负担得起也堪称喜爱的房子了,会度过另一阶段的蜜月期,一起推着车子逛IKEA,一起刷油漆,一起选购窗帘与床单的花色,有一段时间你们会热衷于房屋的摆设更甚于外出看电影(当然也可能是搬家太花钱了,正在缩衣节食),但也可能有人在选择冷气买新的还是二手的这过程因为价值观不合就分手了。
  
  对,还是回到现实面,相处继续。
  
  说实话,接下来有一大段漫长无尽头的「面对现实的相处期」,比「谁洗碗」更复杂的家务分工来了,比「如何挤牙膏」难度更高的「谁去倒垃圾」来了,比「他睡觉会打呼」更严重的可能是,有人「脱下袜子就乱丢」、「没换睡衣就上床」(奇怪啊当初热恋时我们连鞋子都没脱就上床呢)。
  
  千奇百怪的问题像雨后的蘑菇纷纷长出来了。
  
  这就是「相处」,不是那种你侬我侬不需开口说一句话什么都可以沟通的「见面」,不是那种「好好好,什么都依你」,「只要你快乐我就快乐」的一面倒赞同,不是一周一次每次都像要把人生全部倾倒的倾注热情,回家后想到对方的脸还会感到颤抖的「约会」。
  
  相处是一种奇怪却又无可取代的恋爱方式,意味着两人将把生活向对方打开,并融入他人世界里,开始得浪漫,进行时绝不轻松,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在这过程里愤愤想到「我们已经不是爱了吧」,或者哀叹着「唉啊变成老夫老妻了」,甚至一遇到挫折就想着「下一个会更好」。倘若可以顺利变成已经磨合到水波不兴的老夫妻状态,而非一下子就放弃直接跳入死水期,那倒是令人生羡。
  
  意味着,你们必须一同经历的,可能不只是用餐、同眠、共享一个浴室这么简单的部分,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你可能会看见他的焦躁、愤怒、易感,你可能会惊觉她会对着电视机大骂名嘴,会盯着计算机屏幕几小时不吃不喝地打电玩,你可能会反感于「他是个吝啬的人」、「她真的好爱买」,你可能会与她一起经历「创业危机」、「中年危机」甚至是「更年期危机」,你可能感受到负面的情绪比正面的还多。
  
  但你们还是相处着,不是因为已经成为习惯,不是为了搬家麻烦,也不是为了两个人可以租比较大的房子,如果你们能从这些看似充满差异,磨合困难,浪漫不再的日常生活里,发现这些原来都是爱情的进阶考验,已经从「恋爱期的角色扮演」真正进入向对方展现自我的阶段,这个时期幸运的话会很长,会让你们累积出只有缠绵悱恻时无法累积的深厚情感,当然也可能很短就让你们醒悟「我们不适合」,有人还是想要过着浪漫的约会生活,有人以为发现了对方生活里的真实面貌突然爱就消失了。
  
  那种虚幻的爱,放他走,不可惜。
  
  我深信爱需要落实在生活里才能更加深长,亦可以使彼此丰富,即使你们相隔两地,并未拥有共同生活的条件,「相处」可能不只能透过同居,因为有许多人同居也不相处。
  
  热情的爱朝生暮死,寿命短暂,我们需要为它灌注活力与能量,而「相处」是最好的活水源泉(尽管大多数的人将它弄成了见光死),远距离的恋人见面时也要多相处,透过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散步、逛街、运动、用餐,认识对方的朋友、家人,理解他的工作、爱好,甚至认识他的人生价值,他之所以成为你所爱的样子的「全部人生」,你也把自己介绍给他,像是可以因此再经历一次童年、少女、青春,再认识自己一次。
  
  倘若幸运,你们可以相处很久,在偶尔发作的小争吵,一年一度的大争吵之中,度过一年又一年,倘若你们够努力,没有因为相处久了就懒散,倘若在仿佛唾手可得的状态下,仍爱着彼此更甚过热恋时期,倘若你们能穿过那些看似不浪漫不可爱讨厌死了的「一个人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处理」的问题,所谓「相处」,是更全面更深刻的恋爱,因为与她长时间相处,你看见了自己与对方的缺点,却奇怪还是那么爱她,或者你透过他眼中起初看见的是「不可爱」、「不完美」的自己,透过深刻的相处,你会逐渐找到自信,相信爱情不只是昙花一现,爱并非只发生在昏暗的夜晚、在精心打扮之后,你会在床榻上、虚弱间,会在流泪时,会在两人可能各自看着报纸电视玩Facebook的时候,心中没有恐惧地感到舒服自在,你花费心力去与她认真相处的同时,你也与内心深处那个不轻易现身的自己相处了。
  
  相处是漫漫长路,但在爱情里,谁想要看见尽头呢?即便是在争吵里,若你们还爱着,即便只是住在顶楼加盖,若你们总是体谅着要让对方快乐,你会希望这条路永远也走不完,重复一千次的风景,因为日常,因为重复踏过,因为真正经验过,那变成你最爱的光景。你偶尔会想起那镜花水月般激情狂恋的时候,摸摸微突的小腹,彼此督促着「该运动啦」,倘若你们总是不放弃相爱,不让惰性左右,这寻常风景里,或许只是在某个开门的刹那,已经见过千百次的景象,她正在屋里忙碌,猫咪走来你身旁,你因工作劳碌瘫坐在沙发上,因为这些再平凡不过的景物,使你激动得想哭。
  
  因为,这世上,有人与你为伴,而且是基于爱的缘故。

你若放下,你就强大

  1、面子
  
  有时候我们低头,是为了看准自己走的路,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过得还可以,不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很多东西都放不下,拉不下这个脸,最终死在面子上。
  
  2、放下压力
  
  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3、放下过去
  
  你才能过得更幸福! 努力地改变你的心态,调节你的心情。学会r平静地接受现实,学会对自己说声顺其自然,学会坦然地面对厄运,学会积极地看待人生,学会凡事都往好处想。
  
  4、放下自卑
  
  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相信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你同样可以拥有一个有价值的人生。
  
  5、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绝招就是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提醒自己,记住自己的提醒,上进的你,快乐的你,健康的你,善良的你,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6、放下消极
  
  绝望向左,希望向右。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那么,请为“最好的自己”加油吧,让积极打败消极,让高尚打败鄙陋,让真诚打败虚伪,让宽容打败褊狭,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让伟大打败猥琐……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一辈子都做最好的自己。
  
  没有谁能够左右胜负,除了你。自己的战争,你就是运筹帷幄的将军!
  
  7、放下抱怨
  
  与其抱怨不如努力。所有的失败都是为成功做准备。抱怨和泄气,只能阻碍成功向自己走来的步伐。放下抱怨,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无疑是智者的姿态。抱怨无法改变现状,拼搏才能带来希望。真的金子,只要自己不把自己埋没,只要一心想着闪光,就总有闪光的那一天。不要总是烦恼生活。不要总以为生活辜负了你什么,其实,你跟别人拥有的一样多。
  
  8、放下犹豫
  
  立即行动成功无限。认准了的事情,不要优柔寡断;选准了一个方向,就只管上路,不要回头。立即行动是所有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质。如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那就立即行动吧;如果你遇到了一个好的机遇,那就立即抓住吧。立即行动,成功无限!
  
  9、放下狭隘
  
  心宽,天地就宽。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只有在宽容的世界里,人,才能奏出和谐的生命之歌。
  
  10、放下怀疑
  
  心存疑虑,做事难成。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男人之美在于度;女人之美在于韵;孩子之美在于真;老人之美在于醇;夫妻之美在于爱;爱情之美在于容;家庭之美在于和;生活之美在于品,朋友之美在于诚;学习之美在于悟;工作之美在于乐;社会之美在于公;做人的之美在于舍;修炼之美在于空;人性之美在于善。

总在朋友圈点赞算怎么回事儿

最近一段时间,每晚11点,我一打开微信公众号,就会收到同一个姑娘的倾诉。

她每次说话感觉都很伤心,仿佛没有回复,她会更绝望。于是,我便从开始一路回了下去。

第一次,她跟我说,她发现他心里没她。我问她为何,她说,他发了条他和别的女生的聊天截图,言语暧昧,不忍直视。我劝她细心观察,说不定是他故意暧昧,欲擒故纵呢。她恍然大悟状,连声谢谢之后,此事作罢。

第二天,她又气急败坏,追过来愤愤问我,为什么他经常发这样的状态。我问她发了什么,她说发了几张和女生宿舍联谊的照片。虽然作为旁观者我觉得无所谓,但我仍旧理解她的心情,接着又是一番劝说,告诉他一群人出去玩,通常是不会有人怀孕的。她似乎被我毫无逻辑却很能安慰人的话语蒙骗,回复一个呵呵的表情就走了。

第三天,又是一个他的朋友圈没有她的故事。

第四天,第五天,这个姑娘没有来找我,我暗自窃喜。

第六天,我不打算开电脑了,但 “追剧”的心态,实在难以忍受。打开公众平台,翻到第三页,猛然间我又瞥见两条消息,一条是,丑哥他失踪了;一条是,我是不是应该给他发条消息问问?

这两条消息,一下子就把我的好奇心全给拽出来了。我问她怎么回事。她说,他已经两天没发状态了。然后呢?我问。我是不是该问问他,到底出了什么事儿,她回。

难道你们要一直冷战下去么,此时不问,更待何时啊?我接着反问。

什么冷战?我又不是他女朋友,这么做会不会很鲁莽啊!她淡淡地回复。

“我又不是他女朋友”,看到这几个字,duang,内心按耐已久的上万条草泥马,全部脱缰。本以为我的安慰可以令两人和好如初,至少能让这姑娘如梦方醒,在我暖男历史上再添一笔。可这虐心剧追了一个多礼拜,她最终却跟我说:我俩毫无瓜葛。

我真的再也装不下去了,心想这剧太凶残我不追了,回复完“再见”,就立马关机。

“我俩大二下都修了德语课,课上我们被分到一个小组,因为要完成作业所以就建了群,后来也互加了好友。虽然后面结课了,我们再也没见过。但微信里我们还留着联系方式,时不时朋友圈里常点赞、评论一下神马的。”没等我全部看完,她又敲出一行字:“当时我就对他有好感的,但一直没好意思开口。我就一直盯着他的朋友圈,想要让他知道心里有我。”

一听这话我变得理智些了,从开始的莫名其妙突然变为了无奈的同情:原来这妞活活把朋友圈当成了爱情的主战场,把点赞当示爱,留言当传情,回复当成达意,一系列的恋爱过程,全部在朋友圈一一对应起来,显得完美无瑕。

可是她不明白,朋友圈里的情感,基本是建立在现有关系的基础上的。比如我们之前关系就很好,那么朋友圈的交流则可以加深这段感情,同事间的点赞,情侣间的互动,大抵如此。那些原本在各自生活中就很少出现的人。朋友圈的作用大多是信息的分享传播,无聊时的吐槽消遣或是利益上的联络交换。

强弱关系的作用,在朋友圈分工已很明确。想要通过朋友圈打入对方生活,不是不可以,但这只是第一步,仅仅是一个衔接过渡的过程。

当然我也认识在朋友圈相识,接着成为情侣的朋友;甚至还听说某单身男神,最终和一女子结婚,新娘的独特之处,则是在他朋友圈发完照片以后,一准留言、点赞。

但故事不能这样掐头去尾去看。我所知道周围这些朋友,他们通过朋友圈认识女生用了一天,而从朋友圈到约会,再从约会到表白,少则一月,多则一年。点赞只是开始的一小步,却贯穿不了整个恋爱征途。

表白求婚、接吻牵手、上床做爱,不可能通过手机一键完成。不论微信、微博或者豆瓣,皆是相识相知的一种手段,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却唯独做不了主战场。

感情真正的主战场,仍是在某家书店、某间酒吧或者某个咖啡馆。比如男生的段子逗比,引起女生的狂笑不止;女生的笑声很甜,听得男生春心荡漾;讲得累了,笑得僵了,两人对视一笑,发现自己的身影轮廓,恰巧就在对方的眼眸里。如此,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两人便可以相爱。

再不济,你在微信上大胆勾搭一下,问下性别,发个表情也成啊。

现在倒好,赞也点了言了留了,说暗恋不是暗恋,说明恋还没有开口。

总在朋友圈点赞算怎么回事啊?

如何让自己心静如水

  最近感觉自己越来越心静如水,对万事万物都看待的越来越开,基本很难有什么事情能再让自己内心起起伏了,所以在这分享些经验吧。
  
  【不要让自己局限在某种身份里】
  
  我们做工作的时候,特别喜欢拿行业里高标准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比如设计师,会一直拿设计师那个头衔来压自己,告诉自己必须要完成这个好的设计,作家,会认为自己一定要写出好的作品,或者有责任感或者畅销等。我们总是喜欢给自己画下一个行业里的大饼,去给自己一个又一个码任务,拿标签化来给自己下标签,当你为了满足这个标签而去做事的时候,你就会很痛苦。比如当一个画家提起画笔,脑子里就开始想,我是个画家,我必须要画好才对得起自己画家的身份,你一定会丢失灵感。作家也是,写东西,必须要恣意地肆无忌惮地写自己,不要带着拖家带口的情绪去创作。
  
  在心理学上,一个人给自己潜在的心理暗示会一直影响着自己的发挥,你有没有过这种感受?当你打开word,或者准备做一个ppt,你开始自我暗示,我必须要做好,必须要写好时,往往前三行字都会让你卡壳半天,反倒是随手涂鸦顺手拈来的效果更好。当我们的大脑放松下来,人才能完全爆发出潜能,为什么佛教里常叫人由内心带动外在。我们的外在是不停在变的,所以如果由外在带动内心,你的内心就会起伏不定。我们时刻要保持一个冷静,旁观的态度,去审视自己在做的这件事情,以及在做事的自己。最好用一种玩乐的态度去做事,努力工作,但成败随天,万事凭缘,别为了达到百分百的完美把自己逼的太狠。
  
  【接受感情的缺憾,分手后,不要在公众场合说对方坏话】
  
  我见过一些夫妻吵架,有些情侣会认为在公众场合吵架或者当众拆招是一件很过瘾的私事,有些人更喜欢拿自己的感情叫公众去评断,但其实这种事情对自己的影响很不好:1,别人没睡在你的床头,评判难免偏颇;2,重复讲述一次事情其实是对自己的二次伤害,虽说偶尔的抱怨牢骚能让自己释放压力,但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这种感觉,你抱怨完了,释放完了,其实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消化负面情绪。最好的方式其实是立马就忘记,转移注意力,去看点轻松的喜剧电影综艺节目,或者出门远走一番,都会比你电话里和朋友哭诉半个小时要心里舒服的多。
  
  个人认为,分手后,还喜欢在自己的社交媒体或者朋友圈里含沙射影,暗讽一番的人,无论自己是被伤害者,还是伤害他人的人,行为都是比较渣的。既然爱过,就放过对方,也放过自己。不要说这年头多少人是在等着咀嚼你隐私,看你笑话的态度在八卦你的恋情。抱怨、诋毁、又有什么用呢?时间能够撤补还是对方能少吃两口肉,跪在雷公电母下忏悔?没用,一个人既然和你分手了,对你而言,就像皮肤掉下来的死皮,是和你——无论从血缘、时间、生活,都剥离的干干净净的人。不要为素不相干的人浪费时间。他不会心疼而你会变成怨妇怨男。
  
  你本来可以用这些时间去吃一顿好吃的,逛一逛游乐场,种种花晒晒太阳抚弄下宠物的啊。别把时间浪费在素不相关的人身上。
  
  【想要的东西自己买给自己】
  
  那些说不羡慕别人能够被人宠爱,能有人买东西给他们的人,一定是在说假话。我们都是人,脆弱的人,血性的人,需要抱团取暖的人,希望自己能够被人一窥真心真情相待的人。有他人宠爱我们,毕竟是件幸福的事情。但是想要的东西,自己买给自己,这是让你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并且遇见一个更优秀的人之前的原则。因为他人给你的东西,会收回,爱情如此,物质如此,什么都是如此。我从不相信也不倚仗把自己的所有托付在一个可以变化的人或事上,极度没有安全感。人最难过莫过得到后失去,而且发现自己再也没有能力去得到。一个人如果能很有底气的和另一个人说:你看,这所有的一切,衣服、车子、房子,我所有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买给自己的——是一件多么值得荣耀的事情。而你可以尽随心意的去挑选一个和你灵魂契合,有共同话题的人。当我们排除了物质的干扰后,得来的一切都是最纯粹的:纯粹的友情、纯粹的爱情、纯粹的爱好……做一个纯粹的人,才可以在躺在坟冢里时,说无憾走过。
  
  让自己当一个有骨气的人,才能有纯粹的人生。
  
  【不进行无聊寒暄,不讨好不想打交道的人】
  
  我觉得,人身边的人可以分成几大类:一,陌生人,比如网上关注你的人,QQ上从未见过面的人,不了解对方面目,不了解对方故事,如果你们以后也不会走入对方的生活里,那就是陌生人中的陌生人。还有一种是熟人,就是现实生活里有几面之缘,或者曾经和你夜聊到深夜,彼此打气的网友等,包括短暂就职公司的同事,QQ上很对味的网友,小学高中大学同学等这些,曾经或者现在正和你的生命有短暂联系的人。但你们的关系也只能止于客套的寒暄,并不能走入现实生活里去频繁交往;还有一类是好友知己,你饿了深夜他给你下面条,你哭了他的肩膀就是你的枕头,你们可以彼此借钱都不觉得关系疏远,对彼此谁打呼谁半夜哭的泪流满面都知根知底。对于这几类人,统一的应对态度就是:不进行无聊寒暄,不讨好不想打交道的人,有感恩之心患难相助但不过渡逢迎。
  
  我觉得最好的朋友关系就是——彼此关心但互为尊重,尊重对方的性格、爱好、私生活等,不需要天天见面,但即使几年后再相遇,依旧熟络的可以你捣我一拳,我骂你一声混蛋。我很庆幸我身边有一些这样的朋友,我们互相不过问对方为什么这么做,也不八卦,因为成年人的社交关系,他如果这般去做,必然有自己的理由。患难相扶,但互为尊重,时间甄别良友。
  
  而每个人估计都有在网上因为些观点和陌生网友掐架的经历,对于这些事情,可以谈两点:
  
  一、我们对于那些网友的谩骂啊诋毁啊,完全可以不当回事情。因为回应实在太无聊,你如果实在难忍心结,可以暗自问自己,他们见过你吗?他们说你影响你一分一毫吗?影响你工作,赚钱,少二两肉还是?你为了这些人掐架不是浪费生命吗?喜欢背后阴损,却不敢正面冲突,装聋作哑的人,都是人品有问题的,不要让自己的智商被拉低。不喜欢,简简单单,拖黑或者不回应,眼不见为净。
  
  我一直相信一点,一个人把时间用在哪里,哪里就构成了他的生命。
  
  二,不要觉得自己像救世主,可以拯救这个世界的苦难。有正义感是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但正义感过多就会活的很累。关心太多的社会问题,会让一个人的心情变得特别糟糕。作为一个网易新闻的深度用户,我曾经每天都会在临睡前看1,2个小时的新闻,关心下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发生了什么,可眼见车祸强奸敲诈等事情接踵而至而你无能为力,会让你一天的心情都很受影响,你会变得越来越有戾气,越活越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悲观。其实当你关了电脑,放下手机,你去外面看,那些公园里的老太太老大爷依旧笑呵呵的挥舞着扇子,逆光飞舞;孩子们依旧眼神纯洁的放飞着风筝;摆摊的小贩也会热情的和你打招呼,倒掉的自行车被路人扶起,加班累了合眼而睡时,的士师傅也会善解人意的给你摇下窗户,怕你被风吹着感冒。这个世界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那些坏事发生的比率不会超过千分,万分之一。不要被这些坏事拉低你对这个世界的信心。
  
  世界很美好,而你要出去看看。要相信,如果你内心为善,你眼见的善事一定多过恶事。我们每个人只要坚持自我为善,那这个世界就是个温柔、乐观、阳光、体谅的世界。
  
  【每天吃好喝好睡好,多赚钱多完成爱好,宠爱自己为大。】
  
  这么多年我一直都有个很好的习惯,如果今天晚上我加班很累了,比如深夜才入睡,那我一定会第二天买好吃的犒劳自己,家里自己爱吃的零食水果从没断过,并且坚持日日敷面膜,我一买都是几箱子入,净肤美白保湿,盒装袋装等样样俱全,这让我在忙碌一天后能够随手抽一张敷在脸上。一个女人,保养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要相信那些内在美才能hold住世界的鬼话。你一定是没有感受到那种长得好看就像自带刷级的快感。如果一个人底子较薄,就更要保养自己。吃好、喝好、睡好——这三件事情大过天,大过你手拿手机和男女朋友发甜蜜短信,大过你给老板发的方案,大过一次灯光闪烁的聚会。我一直保持两个习惯:1,如果有不错的收入进账,第二天一定会买一些好吃的或者出去好好玩一趟犒劳自己和家人。2,如果一个月收入可观,就不会让自己拼搏太累,看看电影书籍带宝宝出去逛公园,一般每个月我会努力工作半个月左右,去挣够1个月的收入,剩下半个月拿来充实自己。一年赚到足够的钱了就彻底歇息。每年我会心里有个数字,达到这个数字了我就休息。人工作一定要有弹性的休息时间,不要让自己每日处于疲惫的工作状态里,要给自己心里设定一个底限和上限,达到这个限度就刹住闸,这样你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爱好。
  
  【多给自己找一些有趣的爱好,而这些爱好无关生存】
  
  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哪怕你就是喜欢拿放大镜在路边盯一天的蚂蚁都行,兴趣这个事情,能够让你在不论发生什么样的起伏时都能立刻调整好自己。比如我最近就一直在琢磨过2年去报个厨师学校学一下烹饪雕花什么的,这个念头蠢蠢欲动,想一想一个南瓜在自己的手心里被雕成一条龙的感觉,该多么有成就感,一根面条蹭蹭蹭的就弹成了几百根上千根……我在豆瓣很喜欢的友邻,经常能看见她在雕刻橡皮,七龙珠也好,路边随处见到的行人也罢,真的很有趣。如果你确实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就问自己,做什么事情你能够坚持下去,先尝试着做这件事情。久而久之,它可能就会变成你的兴趣,你疲惫时的快乐之源。
  
  【无论盈亏,学会对自己的选择买单】
  
  这一点也最重要,无论你做什么事情,是好是坏,记住一句话:“就当对自己的选择买单。”这句话是我一个好朋友告诉我的,如今成为了我的座右铭,每当我发生什么变故或者情绪波动时,就想起这句话,然后能迅速找回平静。就像你去饭馆吃饭一样,无论咸淡嫩老,你都要付钱。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没有任何人逼迫我们去选择这份工作、这个爱人、这件事情、这个爱好——那就要去为自己的选择买单。这是成年人的胆量和担当,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不要轻看自己,相信自己,你的韧性远比你想象的要坚韧。

如何变成一个特别会说话的人

  总觉得“会聊天”、“会说话”是一项蛮重要的技能。
  
  无论工作、生活,还是谈恋爱,我们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所思所想、分享情感。我觉得所谓“会说话”并不是指专挑别人爱听的说,而是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同时恰当地表达自我意愿。学好这一项的技能,无论对于恋爱、人际关系或职场,都会有莫大的帮助。
  
  一、聆听&掌握节奏
  
  所有说话招人讨厌的家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完全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我相信很多人都曾经遇到过“拷问型”的谈话者。翻开你和他的聊天记录,10段对话里,其中90%都是他在问你各种问题,小到你爸妈在哪里上班,大到你的收入和私生活。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让你有一种被敌人抓起审问的错觉。
  
  除此以外,我还知道一些“表演型”的谈话者,他们基本不给你说话的机会,全程喋喋不休地谈论自己多牛X,再塞给你一套人生大道理,简直烦到没边儿了。他们不需要正常的交流,而是热切地把每一次谈话变成舞台,给大伙儿来一场免费的脱口秀,只为了能满足自己狂热的表演欲。
  
  你当然可以提问,但是一定要掌握好频率和隐私的边界;不要滔滔不绝地谈论自己,要给对方一些说话的机会。谈话节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决定了你们是否能愉快地进行交流。顺便说一句,如果你不讨厌对方,可以尝试微笑、保持友好的表情。
  
  在任何一场谈话之前,都请记得要聆听对方,而不是胡说乱问一气。
  
  二、不要吐槽,要委婉
  
  大概吐槽的风气太重,所以大家开始觉得“吐槽”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有时候,看吐槽的段子是挺爽的,可轮到自己身上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尤其被不够亲密的人吐槽,你估计会挺生气的。在现实生活中,除了相声演员以外,吐槽并不会让你看起来风趣幽默,反而会让人觉得你“缺乏礼貌和教养”。吐槽的讨厌之处在于,你在对方的痛处上撒上一大盆盐,就是为了展示“一针见血的廉价趣味”,它不能帮你解决任何问题,相反还可能会让事情看起来更糟糕。
  
  即使在拍出《破产女孩》这种片子的美国,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措辞都是非常委婉有礼貌的。在生活的场合中,大家都倾向于“May I ask your name?”代替“What is your name?”;男生请客付账时,经常说的是“Iwill take care of it”,请注意“take care”这个用法。
  
  你若是希望被认为是一个举止得体的人,那就一定要多多使用敬语和感谢,请别人帮忙的时候多说“请”“麻烦您了”“不知道您是否方便”等礼貌用语。当对方为项目做出了贡献的时候,多说一些“谢谢你在XX方面的付出……”;拒绝他人要求时,你可以态度坚定,但是要采用委婉的措辞,你可以说“真的非常的抱歉,这个事情我确实没办法帮忙,你要不要考虑一下其他的方法,比如说……”。总之,不要扔下一句话就走掉,要让对方感觉到他是被重视,被尊重的。
  
  三、精准地理解他人的信息
  
  许多人之所以说话让人烦、说不到点子上,往往都是因为不能精准地理解他人所传达的信息,或者是傲慢到已经不屑于理解他人了。
  
  当他人对我们说一句话的时候,实际上是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在回馈这个信息之前,我们有必要对这个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
  
  首先,你要判断对方的情绪,他是开心的,沮丧的,还是迫切需要安慰?其次,你要稍微停顿,在脑海中提炼一下对方说话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他的动机又是什么。下一个问题是,对方希望你解决、解答什么问题?
  
  最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可能会有点累,但是坚持思考,你会发现自己说话的能力在很短时间内会获得提高。说到底,表达能力的提高源自于思考。
  
  四、精准地表达观点
  
  A和你借钱,你勉强说“好”,对方会高兴,但是你就未必了;滥情的EX求你复合,你要是说“没问题”,对方欣喜若狂回家睡了个好觉,从此你的噩梦就开始了。
  
  在说话前,不要为了让对方开心就答应一些你不想做的事情;尤其面对重要的承诺,请摸着自己的心,问一句“我希望这个事情是怎样的?”“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你可以在态度上让对方觉得很舒服,但是在具体决策上,一定要遵循自己的内心。
  
  在明确好立场后,你需要在脑海里把繁琐的思路用1、2、3的顺序整理出来。当思路和脉络变的清晰后,你再尝试把信息一条一条地传递给对方。
  
  总而言之,在开口前要想清楚,不要着急胡说八道和承诺,更不要把乱七八糟的思绪一股脑地扔给别人。有条理的表达方式就像是37°夏天里的一根冰棍,带给人一种清爽的快感;在职场上使用有条理的表达方式,同事和老板也会觉得你更专业,更值得信赖。
  
  五、认同对方的感受
  
  当对方觉得很糟糕的时候,故作高冷的甩下几句“人生就是这样子的啊”“这个就是你的选择”,真的挺让人烦躁的,这些大道理谁不懂,谁又不会说呢?有时候,朋友向我们寻求意见、找我们倾诉的时候,实际上是对我们信任的表现,他们认为这一刻的脆弱是可以和我们分享的。
  
  无论是否能为他做一些什么,都至少先要肯定他的情绪,不要吝啬安慰的话语和温暖的拥抱。
  
  有时候,“被认同”是最好的疗伤药;对于陷入困境的朋友,一句“我懂你”“不要哭,有我在”比任何训斥都更能让他们觉得宽慰。
  
  六、我不是教你阿谀奉承
  
  有人会担心地问,“学习说话”是否等于放弃了真实的自己?
  
  我的答案是,婴儿时期的你哭闹不停,现在的你懂得了克制,是否等于你失去了自我?当然不是,任何人都是随着时光、经历不断进化或退化的,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你。
  
  我们早已经不是青春期的孩子,抱着“我不要失去自己”的借口来躲避修正自己,是一件蛮幼稚的事情。耍酷确实重要,但还是不要在关键的事情上耍酷比较好。
  
  我不认同阿谀奉承和拍马屁的价值观,也不提倡大家做这种事情。“学习说话”强调的并不是这个,它强调的是照顾和理解他人,以及精准有条理地表达自己。它是一项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技能,就像学习烹饪或学拉大提琴一样。
  
  无论你是否相信,语言终究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它既有温暖人心的力量,也有本事让你感到万分痛苦,它不仅变化莫测且具有不可预知的魔力。通过和朋友、和爱人的交流,我们渐渐开始相信“我在这个世界并不孤单”,所以,请好好珍惜人类这项特殊的技能,认真地掌握它、对待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