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过年,我都很期待收到N的短信,因为那是独一无二只发给我一个人的祝福,而且,我知道这条消息不会在年三十至年初三任何一个享受假期或者与家人团聚的时候收到,它往往出现在上班第一天,心里依旧带着年味,手头却有了充裕回复的时间。
十多年前,N是我的同事,那个年代,千万级别的媒介客户不像现在这么普及,N手上有4个千万以上的客户,是毫无疑问的业务大咖,他的客情关系维护几乎是行业里的样本。
当年的手机时代,N和我讨论过年发短信的规则:
第一,不要群发。那种没有称呼不带落款从网上摘抄的段子必定湮没在海量信息中,不会给人留下多少印象,甚至,假如别人没有存你的手机号,便陷入了“猜猜我是谁”的困惑中,微信时代也一样,如果对方没有设置你的备注信息同样不知道这条千人一面的消息是谁发的。
第二,最好别在年三十到年初三之间发。多少人跋山涉水只为回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最大的体谅不是送祝福,而是不打扰,或许有人觉得在家人面前手机提示音响个不停是朋友多混得好的佐证,实际上,靠发短信维系的关系往往算不得太近,至少没近到抄起电话直接问候的程度,所以,体贴比殷勤更重要。
第三,别发太长。那种“送你九个祝福”的段子,大部分人都没有耐心看到第四个,真诚简单,反而印象深刻。
说完这些,我请N再教我点给客户发短信的技巧,他坏笑着露出一口白牙:“小姑娘不要老想着技巧啊捷径啊,最大的技巧是用心,就像最高的情商是待人真诚一样,越往后你会越明白。”
也正是那一年,我收到了他的第一条过年短信:“筱懿,人生是一棵爬满猴子的大树,向上看都是屁股,向下看全是笑脸,新的一年,愿你看到更少的屁股更多的笑脸,当然,不看尽屁股,怎能看到笑脸,哈哈。”落款是他的名字。
当时,还是老板行政助理的我会心微笑,这条消息发给初入职场的姑娘,励志而不鸡汤,说到我的心里。
于是,开年上班,我问N上哪儿找到这么多特别的内容给每个人写不一样的祝福,N说,这可不是临时找的,大约过年前一个月,就准备短信的内容了,预备发给哪些人什么话,事先想好编辑好,存储在手机里,过了初三再发送。
短信要么不发,要发就认真发。
他说,思考信息内容的时候,也是梳理人际关系的机会,想起与这个人的点滴交往和情分,各种感触涌上心头,落到键盘,必然是独一无二的问候和情谊。我又问N每年发那么多短信累不累,他惊讶地看看我:你以为我是按照通讯录一溜儿发过来?人哪有那么多朋友,值得发短信的人再多不会超过100个,其余发不发都不会影响彼此的关系。
细节决定成败,一条短信就看出了我和N维护朋友圈的差距,接下来的十年里,我几乎都在向他学习。
冯仑曾经说,人一生中所交朋友的极限大概是10个、30个和60个。
所谓10个,就是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去找别人借钱,把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都算上,能借给我们钱的人不会超过10个,这些人是最亲密的朋友,是我们的安全底线。
30个则是时不时有通讯的朋友,比如毕业之后还保持联系的同学,有事没事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彼此还想念着惦记着,这样的朋友大概在30个以内。
而60个就是关系相对淡的朋友,看到这个人的名字能知道对方是谁,只是好久没有联络,类似十年没见的曾经的同事。
所以,朋友这个概念再宽泛,人一生中交到的朋友也不会超过100个。
这100个人里,60个人是流水席,因为某件事和我们相识,事情结束便失去了联系的理由,慢慢从60个人中消失,被其他新人取代。而前10个人是最稳定的,剩下的30个人则处于中间状态,相对来说比较稳定。
即便一个人的朋友圈或者手机通讯录里有成百上千人,称得上朋友的也就这么百把人,给这百把人每人送上独一无二的祝福,还是能够做到的,所以,何必撒胡椒面般群发一些谁都记不起来的短信呢?
友情不是流水线,无法批量生产,能够有一定交情甚至感情深厚的,基本都是私人订制,这样的朋友,早已超越了“人脉”的意义,值得用独一无二的祝福去表达和维护。
大年初六,我像往年一样收到了N 的新年定制微信:筱懿,时常来往机场看到你的书,真为你骄傲,来年新书大卖,一切顺利。
落款是他熟悉的名字,附注了一张在浦东机场拍的我的书的图片。
五年前,他离职创业,现在把自己的广告公司经营得风生水起。
只是,想起那些年,他比我大三岁,却和我同时同校毕业,高中中断学习做了三年生意,之后返校复读高考超过重点线,所以,当我学生气地行走菁菁校园的时候,他既书生又江湖地在学校附近开了VCD放映室、餐馆和书店,这些“连锁产业”让他比一般学生更早接触社会,也更豪爽和义气,他经常带头大哥似的说出一些简单粗暴的言论:
“我请一个人吃三次饭,ta一次都没有回请我,基本就把这个人从朋友名单上划掉,一个特别小气或者不开窍或者迟钝的人,在任何方面都很吝啬。”
“女孩子不要动不动就麻烦别人做芝麻绿豆的小事,小便宜占久了你和人家的情分就只值这点小事,真正摊上大事需要帮助,人家反而会躲开。”
“过年不要群发短信,很少有人会记住没有感情温度的信息;回复消息把人家名字带上,不要笼统一个谢谢,有名有姓有称呼,是定制版的尊重。”
这些粗糙的话在曾经青涩的年纪说出,虽然有些嚣张和稚气,却也经过了漫长时光的验证,尤其三次饭的言论,我在后来的生活中屡试不爽。
如今,看过百转千回的热闹,经历了若干次过年的鞭炮,再想起这些粗砺的表达,依旧认同他那句话:
真正的朋友,值得我们送上独一无二的祝福。
分类: 暖文章
暖文章
底线决定你所拥有
有位朋友,离开原来的公司十年后,还时常梦见被过去的老板追杀。如今,她做了老板,有了“追杀”他人的资本,回首来时路,她说前上司绝对不是穿Prada的恶魔,甚或在其他人眼里是还是穿Chanel的淑媛,自己那段噩梦似的经历实在是因为初入职场,缺乏底线,长得就像砧板上的黄瓜——欠拍。
爱默生总结美国才华横溢而又行事不端的大律师韦伯斯特一生信奉的三不原则为:绝不偿还任何可能逃过的债务,绝不做任何可以拖到明天的事情,绝不做任何能找到另人替自己做的事情。“正是这些让他走向了成功。不过,他对自己的亲人可完全不是这样。”
这是一个“坏人”当道的世界。如果你不懂得在某些时候变得冷酷无情,那么,不仅成功会离你很远,即使要求不高的舒心与平淡也会被压榨得越来越少,因为你不是黄瓜,不会心甘情愿地被拍成一道配菜。
“可是,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可以坦诚相待?”职场失意,情场受伤者往往会含泪吐血地质问。坦诚相待固然不错,但人与人之间更基本的关系是试探底线。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属于进攻型选手,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坦诚相待,或者说,在试探底线这一工作未完成之前,坦诚相待基本相当于“找拍”。
看看我们周围,不难发现,有些人换了若干家公司,角色永远是受气包,有些人换了若干个男朋友,角色永远是苦情女主角。为什么遇人不淑的总是她们?演员张静初在回应拒绝天价陪酒事件时,意味深长地说:“你是什么样的气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所谓遇人不淑,可能只是因为你的气场正好吸引这样的人,甚至是激发了原本善良的人们心中藏得很深的那一点点恶。人人皆顽劣,谁都希望有机会能欺负一下别人。这个“别人”正好落到你的头上,因为你没有勇气像韦伯斯特或者张静初那样说“绝不”。
许多自认为有底线的人,他们的底线是会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个将“男友出轨”定为分手底线的姑娘,事到临头却在纠结这男人究竟是酒后失身还是主动失身,是他献身还是别人送上门来。一个口口声声无法接受AA制的女子,却在遇到一个自称身家千万却坚持在约会时与她AA制买单的男人时发生了动摇,理由是这个男人条件太好了,他也许只是试探我。一个没办法接受朋友背叛的人,却在那个背叛他的朋友一番花言巧语之下重拾了对他的信任,理由是如今碰上个知根知底的朋友不容易。如果愿意,我们总可以找出许多理由来降低自己的底线,并且这些理由长得还很面善。可是,你会慢慢变成一个不再清晰地明白自己需要什么的人,你的底线与命运全部掌握在其他人手里,你惟一要祈祷的是碰到一个有点良心的上司、朋友与男友,不会将挑战你的底线当乐趣。
真正的底线,意味着“绝不”,意味着不可更改,意味着没有“也许”与“或者”。让自己的底线一降再降,相当于没有底线。物价飞涨,人心不古,环境污染,爱情价高,如果不秉承“绝不”这一原则,永远有各种理由逼迫我们降低自己的底线。
并且真正的聪明人,不会轻意地暴露底线,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底线,永远比自己真正的底线高那么一点。“如果你想得到100%,那么你最好提出200%的要求;如果你只提出100%的要求,那你最多能得到80%的满足。”这条商务谈判的铁律适合于任何人生谈判桌。
底线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往往将我们置于死地而后生。涅磐的痛苦与重生的快乐同样深重,因此许多人宁愿放弃底线,苟且于这个残酷的,却永远不忘记用那一点点温情吸引着我们的世界。放弃底线,重新得到的尽管已经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比起坚守底线,瞬间失去的苦,似乎要轻微那么一点点。然而,那是一种绵长无尽的苦,是一种不断堕落于看不到底的深渊的苦,是一种注定只能在人生中充当配角的钝刀切肉的苦。
底线不会让我们立刻快乐起来,却会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而在漫长的生命体验中,尊严是最终极的快乐。当你学会坚守底线,旁人才能学会止步于你的底线之前,做甘愿被你驯养的小狐狸或玫瑰花。当你学会坚守底线,青春临到尽头,蓦然回首之时,你的手里才不会握着一把十三不靠的烂牌。
坚守底线,你不一定得到了全部你想得到的,但你所得到的,一定不是你不想得到的。
沉默,是一个人对爱最苍白的表情
沉默,是一颗心对情最无力的回应;沉默,是一个人对爱最苍白的表情。
沉默的人,爱的最深;沉默的心,伤的最重。人这一生,总有不愿接受的现实,不想承受的心情。总是掏心掏肺去面对,却得不到领情领意的善待;一直倾心倾情去守候,却等不来良心发现的回头。痛,不过感情;伤,不过心灵。认真到死心塌地,却输的一败涂地;专一到不留余地,却冷的忘了哭泣。期望着被看重,却被排到了最后;抱着希望而来,却带着失望而归。有的人心里什么都有,就是嘴上不会说,所以憋屈自己;有的事早已知道答案,就是不想点透,所以折磨自己。其实嘴笨的人,心是最真诚;其实傻笑的人,情是最执着。
舍不得伤害别人,总是带着笑去原谅;顾不得心疼自己,总是含着泪去支撑。
一些感受,只能交予心,揉进泪;一些感情,只能止于唇,藏于心。心里有你的人,总会主动找你;心里没有你的人,总是自动忽略你。等来的不是爱,而是怜悯;求来的不是感情,而是同情。不是你的梦,再美也要醒;不是你的情,再痛也要断。爱过后的人,都喜欢沉默。有时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该怎样说。有些话问与不问,都是多余;有些事说与不说,都已懂得。如实的回答,总怕伤害了别人;虚假的客套,又总是自欺欺人。无奈的选择冷漠,却疼在心里;坚强的只有承受,却流下泪水。
一颗心要伤多少次,才会被迫选择放弃;一个人要傻等多少回,才知自己只是多余。
如今冰封的心,曾经是最热烈;如今无情的人,曾经是最深情。一份真心,经不起一再伤害;一份专情,受不了轻视对待。泪水,是会说话的表情;心疼,是看不见的寒冷。难以捂热的心,不值得疼;不知珍惜的人,不值得等。
想要婚姻幸福,好好照照这5面镜子
镜子一:不是去要求,而是向内求
人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见自己本身的问题。虽然这种盲目现象很容易理解——正因为我们看不见,问题才会是问题。然而问题也出在这里,当问题发生时,我们总习惯把手指向别人,却忘了看向自己。他为什么这样对你说话,那是他的问题,为什么他用那种态度,那是他的事,谁知道他在想什么。但为什么你会那么在意?为什么你会觉得受伤?为什么你会那么生气?这问题出在你,那才是你要关心的。闭起眼睛,向自己内心探寻。把那个指责你的人忘掉,不要去想,不论别人做了什么都将它忘掉,只要深入你自己。你将发现在你内在的伤口。每当你觉得受到伤害,要记住,那是因为你有一个伤口。就因为你有一个,甚至很多个伤口,所以只要别人不经意地触碰,你就敏感地又叫又跳。你痛苦,不是因为别人的错误, 他们或许做了某些事,但那是他们的事,除非你身上有伤口,否则不论他们撒盐、洒水,甚至随便地触碰,你都不会受任何影响。经营关系永远应该在自己的身上着力,要别人为你负责,等于是在“求人”,你成了奴隶,这样迟早会被牵着鼻子走。要想成为主人,一个人必须了解到:“不论什么事发生在我身上,我都必须无条件地完全负责。”在刚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沮丧,因为你无法再在别人身上找答案,但是如果你能坚持下去,继续“向内求”,把指向别人的手转过来指向自己,把对别 人的要求转成对自己的要求,很快的,你就能活出了自己。
镜子二:不是去改变,而是去接受
爱情的目的,就是让彼此学习成为“更理想”和“更完整”的人。然而问题也出在这里,当人进入了爱情,往往就迷糊了,他们不是让自己成为理想的人,而是努力让对方合于自己的理想;不是让自己成为更完整的人,而是期待对方填补自己的缺憾。你去观察一下人们的感情,是不是彼此都在挑对方的毛病,都在试图改变对方?当你爱一个女人,你就会立刻开始改善她,你就会认为她应该怎样。当然,她也会反 过来改善你,要你做这个做那个,要你这样或那样:“说话要像这样”“举止要像那样”。然后当对方不是“这样或那样”,问题就来了。你没注意到吗?夫妻间吵来吵去都是为了同样的事、相同的问题、相同的冲突。太太有一个概念,认为先生应该这样,而先生则认为太太不应该那样,双方都在试着 改变对方,使对方符合自己的“理想版本”,结果把原本美好的关系搞得很糟。到了最后,他们甚至都不再说话,要怎么说呢?因为一开口谈话表示争执又开始了,而那是老掉牙的问题,没有改变的余地,反正已经争论过无数回,每次的结局都是一样,他们已经对彼此失望透顶。如果你了解人性,你就会发现,想要改变一个人是很困难的事。你怎么能够改变别人?你听过有任何人改变过别人吗?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依照自己的想法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为自己而活,你没有办 法改变任何人。即使有人真的改变,那也是“他自己”想改变。没错,除非他自己想改变,否则没有人能改变的,你的努力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为什么你曾经爱上这个人,然后又一直尝试要改变他?这就是你所谓的“爱”吗?我必须告诉你,如果他必须变得更好,你才能够爱;或是他不改变,你就不爱,那不是爱,而是你为爱开出的条件。爱一个人,不能只爱半个,不能只爱你爱的部分,要爱就爱他的全部。爱他美的部分也爱他丑的部分,爱现在也爱过去,爱优点也爱缺点,因为那缺点也是他的一部分。要是你努力想改变对方,就表示你不是真正爱他,你爱的是你自己。要别人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终于放弃改变他人,就叫“成熟”;懂得改变自己,就叫“成长”。如果你真的懂得爱,你会让自己成为那个理想的人,而不是改变他人来符合你的理想。
镜子三:不是变完美,而是变完整
有个非常理性的男人和一个非常感性的女人在一起。对男的来说,如此可以发展他的情感面,变得更完整。而对女的来说,培养超然理性态度,让她更平衡。如果这 两个人不整合自己的对立能量,而是企图改变彼此,则他们会失衡而且分裂。这男人会变得更理性,喜欢说理;而这女人则会变得更感性,更容易“情绪化”。在这 种情形下,他们会越来越痛恨彼此。你寻找另一半是为了让自己更完整,而不是找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你爱的是一个对象,而不是一个偶像。
镜子四:不是去求人爱,而是去爱人
大多数人都因“错误”的理由进入爱——为了终止寂寞,为了填满空虚,为了满足安全、性、爱、感情、财务……等等的需求。每个人都有需要,你需要这个,我需要那个。爱人们在彼此身上看到了一个需要满足的机会。于是两人开始交易,如果你给我你有的东西,我便给你我有的东西。人们把这种交易称为“爱”,而当对方无法给你对等价值的东西,你很难再交易,也就“不爱”了。如果你深入去看人们的恋爱关系,它们就像是商业关系。很多怨偶,常觉得心有不甘,都觉得自己牺牲太多;很多失恋或失婚的人,会苦苦纠缠,也是不甘心。因为我对你一再付出,你就是不应该辜负我,你就应该给我回报,这样的爱,跟“做生意”有什么不同?因为两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欲望,都为了满足自己而要求别人,这种关系怎么会有爱?只要你需要别人爱你,你就是欠缺爱的人,而如果你心中欠缺爱,你又如何给人爱呢?那就好像两个乞丐在互相乞讨它们没有的东西。爱不是名词,而是动词。爱的感觉,是行动所带来的结果。用你希望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去做你希望对方为你做的事。
镜子五:不要被激怒,而是去感激。
藉由别人你才能认识自己。是的,如果没有别人给你打击,你就不可能知道自己的脆弱;如果没有别人让你忿恨,你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包容力;如果没有人让你气 愤,你就不可能知道自己的气度。可惜的是,很少人善用关系这面镜子。当人们从别人身上发现镜中的自己,要不是转身视而不见,就是否认或破坏它。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镜子使我变丑,所以我就摧毁镜子,那样我就不丑;因为这个人让我变丑,因此我就丑化他……但是这样做有用吗?当然没用,不管你打破再多的镜子也无法改变你的容貌。如果我们这一生从来没有遇过那些伤害你、批评你、指责你的人,你恐怕永远都长不大,不是吗?你会对那个诊断出你疾病的医生生气吗?即使医生开刀伤害你,但当你得到救治,你是不是也应该感激他呢?当别人以他的“恶”来成就你的“善”,你不觉得应该感谢吗?伴侣是最可贵的镜子……你可以籍此找出你反应背后隐藏着什么,你或许会发现长久以来一直携带着的某些创伤和内心深处的阴影,那也许是你童年和年轻时的一段 伤痛,也许是已经好几世以来的东西,谁知道?在婚姻中你可以去面对那个经验,那正是自我认识和自我觉察的最佳机会。遗憾的是,多数人都不喜欢这样的“被显 露”出来,因而一再否认和排斥那面照出自己本然的镜子,那就是婚姻失合的原因。还好,既然结了婚,不能像换工作或与人拆伙那样潇洒地一走了之,彼此只能努 力“重修旧好” 。然而就在这一次又一次“重修好合”的过程中,两个不合的人慢慢得到整合,这就是婚姻的真意。
让步的男人是最可交的男人
一个不懂得为亲人让步,为朋友让步,为女人让步,为合作伙伴让步的男人,是缺乏胸襟的,最无能和不可交的人。
长不大的男人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跟自己人,跟自己所爱的家人无谓的争长短,论输赢。那些看起来很爱面子的男人,其实,通常内心充满着不自信的胆怯!那些装成硬汉、从不会懂得认错和让步的男人内心往往都充满着嫉妒、狭隘,很难让阳光照进他们的心灵。
何谓成熟的男人呢?周润发有很多影片里的角色演绎了这样的男子汉,对自己人、对家人、对爱人,很温柔,温柔得如同孩子、如同女人。而对外,对困难,则蔑视,毫无惧意,顶天立地,不慌不忙,淡定从容!
如果,你动不动就与亲人争执,寸土不让哪怕口舌上的输赢都要争,可以敢保证,你在外面必定没有什么作为。
女人,当她退一步,男人就要退两步。一个懂得爱的人,宁可扮演输家,也不去打败自己的人。打败了她,或者他,你想得到什么呢?爱,就要懂得让步。让步,不是退却,也不是从权,而是尊重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不要在自己人那里去争权威。
爱,就是妥协!是宽容!
男人和女人,我们彼此不是对手不需要竞争!好好珍惜吧,别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逞能、较劲、争长短…
懂得是一种难言的柔情,入心入肺,入骨入髓;懂得即使不言不语.即使山高水远,彼此的心依然贴近,惺惺相惜没有离开;懂得是发自内心的声音。
有些人无需相识却能通过一段话,一篇文章明白彼此的心情,虽然隔着一张屏,一本书、一页纸因为懂得,所以ta就是那个可以走进自己内心深处的人。
有些情无需轰轰烈烈,却能深深铭记在心底一辈子,虽然时光荏苒,青春不在,因为懂得所以ta依然是那个不管是开心或是悲伤都可以在心底温情拥抱的人。
然而,在我们漫长的一生里,又会遇见几个懂自己的人?就算是遇见了,又会有几个真正愿意懂自己的?这样的人如果遇到了或男或女,只需一人便足够了,真正的懂得,不是相邀、也不是牵引,更不是逼迫,而是实实在在自然而然的明白。这样的明白,无关风月,无关功利,无关风雨,也无关晴天。
真正的懂得,不必言语,不必刻意、有时只需浅浅一个微笑,真正的懂得,不必解释,不必逃避,有时只需轻轻的一声呼唤,真正的懂得是一种心情,一种欣赏,更是一种心灵的默契。
懂得是无声的,也是有声的,每当你开心时,忧伤时,伪装时、失落时,流泪时、甚至你对生活不满抱怨时,无需多言,因为ta会说出那句足以让你感动流泪话语:“我知道,我懂得,我明白”。这是一句比爱和喜欢更深情的表白。
缘是多么美的相遇,而懂得,又是多么美的缘。
如果你的生命中有一个真正懂你或愿意懂你的人,那你一定是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