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你多么爱一个人,都不要去寄生

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自从丈夫离开人世后,妻子觉得世界都不存在了,她是如此爱他。空荡荡是我没有依靠,孤独而悲伤。她去拜访一名出色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因为她痛苦得想要自杀。

“我实在太爱他了,没有了他,我不能再活下去。”

“你知道不知道,你根本不是爱他!”心理医生回答。

“你这是什么话?没有他我不能活下去。我可以为他去死。”她愤怒了。

心理医生问:“你知道什么是寄生吗?”她愣住了。

“当你需要靠着另一个人而活下去,你便是一个寄生者。在你们的关系里,没有选择,没有自由。爱应该是自由的选择。两个人相爱,意味着其中的每一个人,完全有能力独立生存,但是他选择了与对方在一起。”

这段话闪电一般击中了她。

一连许多个漫长而辗转的夜,她若有所思。

后来,她不再找心理医生。因为依靠医生,也是一种寄生。

她只带上医生的那句话,真正地像一个成熟的人,去学习生活。慢慢地,她学会为自己寻找生命中的快乐。当时的伤痛,渐渐地愈合,丈夫逝世的阴影,也在慢慢褪去。

一年来,她的父亲和母亲相继离开人世,她安静地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伤,却再也没有绝望与自杀的念头。她已经学会了情感的独立。她明白了,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在情感上不需要依靠任何人,能够独自地站立起来。

还有一本著名的心理之书《无路之行》给爱下的定义,让人看见后愣住了。定义是这样的:爱,是一种为了哺育自身或他人的精神成长而延伸自我的意愿。

美国的家庭心理治疗家保罗博士夫妇,在《假如你真的爱我》一书中,将这个精辟的定义,用更加明晰、易懂的两句话来展开:

真爱的行为,是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

是的,一个人一辈子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黯然神伤的事情。那些事情,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漫长的辗转而沉默的夜。在少年时期无所畏惧地去爱,然后被伤害之后,我们退回去,一直退到内心最狭窄的地方,封闭自己,并且贴上标签,说,我不想再被伤害了。也许因此,好多日子我们不想说话,不想去爱,不想好好生活,也不想去寻找快乐。

但是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想到,那所有的难过,其实不过是因为,我们对于爱是如此的幼稚而生疏。

因为有了伤痛,我们才会在暗夜里不断地辗转与反思。而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失去了爱,但我们没有失去爱的能力。当我说,我爱你,那意味着我并不是必须爱你,而是我选择了爱你。“我爱你”,不是其他任何什么,而是我自由的选择。

它只是被你锁了起来,像一个孩子一样害怕成长。而我们彼此都需要学习爱的成长。没有成长的爱,又怎么能够拥有幸福?现在彻底明白了。

爱不是纯粹的占有,不光是身体的愉悦,孤寂时候的陪伴,也不是相互的饭票和归宿。

爱是一种行为,它能够让我们彼此成长起来。让我们彼此摆脱了拿别人当拐杖,寄生在爱人身体上的幼稚病,真正独立成长起来。

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不放弃的自己

女神的标准是什么?

对我而言,只有两点,一是美,二是简单。

我身边就有个正能量女神Canny。

Canny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弃经济学院到外语学院,拿到五百强企业offer(录用通知函)又拒了它,一路丢着精英玩。

于整日熬夜写稿的宅女而言,能得以如此近距离接触女神,我对Canny满心崇拜。她总能令人愉悦,更何况她一直都没流露过居高临下的精英范。

有一天,她告诉我:“曾经最胖有一百二十斤,不过一年以后再也没高过九十二。”

面对如此让人眼红的战绩,我迫切地追问原因。

结果,她居然告诉我,减肥的终极目的是为了省钱。

我听了差点笑晕过去:“你一毕业就拿着八千块的月薪,为什么还要省钱?”

Canny严肃地说:“身材不好的人选择衣服的余地很小,只能买连衣裙。但是,低档的连衣裙穿起来很容易走形,也容易撞衫,看起来非常廉价。高档的连衣裙则太贵,而且损耗率太高,算来算去,最省钱的办法就是把体重减到四十六公斤以下,塑造出比较坚实的曲线。等到香港打折季,抱上一堆十几二十几的贴身莫代尔连衣裙,还能提前体验一把身后都是外国人的快感。”

Canny看了看我,然后像往常一样笑歪了嘴角,向我发出邀请:“跟我一起健身怎样?”

在我欣然应邀跟着 Canny去健身的时候,我笑不出来了。

每天下午,Canny都会拽上我去健身,在干净整洁的健身中心,她娴熟地在跑步机上热身,然后拳击,举哑铃,一步步有条不紊。

我在打了半场拳击以后退下来休息,一边喝水一边跟 Canny闲聊:“亲爱的,你说我身材练到360度无死角了,是不是也可以当教练了?”

事实上,我根本就没想过要做健身教练,无非是没话找话,我是为了拖延点时间。

“你啊,当然不能。” Canny雷打不动,看都没看我一眼,嘴巴细碎地动着。

“为什么?”我很诧异,讪讪地摸了摸微凸的腰腹,纵然没有天分,但是好歹咱有一颗向上的心啊。

“想当裁缝的厨师只能当个卖布的。”Canny终于放下了哑铃。

她坐到我身边,一边喝水一边说:“高中的时候我是个小胖妹,高考以后我有了健身意识,周围的女生都在关注八卦,我在研究饮食%&&&&&%和运动成效。她们逛街消遣的时候,我在跑步机上慢跑,我骑动感单车,后来我请了私教,跟着教练做体能测试,身体韧性、手指握力、弹跳力、平衡能力……各种数据都很差,教练带我练拳击、跳健美操。你羡慕我腰细臀翘、手臂纤细,可是这一切是怎么得来的,你不清楚。我即使加班到很晚都不敢间断运动,我

慢跑从500米到1500米,从徒手深蹲到负重15公斤深蹲,我挑战了这么多极限。当然,大汗淋漓也让皮肤的状态好到不能再好。我就是这么走在健身路上,一步一步,慢慢走过来,已经10年了。”

我瞪大眼睛看着Canny,她真是个漂亮的姑娘。眉峰微抬,眸子乌黑,宝蓝色运动装,一身奶油白的肌肤仿佛随时会融化似的。

原来,再幼稚的理由也是需要付出百分百努力的。

我低着头,盯着脚下的砖地,有那么一点点不易察觉的湿意染了眼眶。我承认,我被打败了,因为我没想到肤白貌美的Canny竟如此励志。

她拥有开连锁餐厅的富裕家境,从小享受着优质教育资源,独立又努力。

我想,我明白了Canny的意思。

做事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并为之努力,而不是一开始就抱着功利心去想结果,那样充其量只能当个半吊子。

出来的时候已是暮色垂垂,我和Canny肩并肩走在宽阔的柏油路上,晚风清凉,温柔地抚着她翩翩起舞的裙角。

我突然想起自己初出校门的那一年。

我以为凭借在杂志上发表的几篇文字便拥有了专职写字的资本,事实上,贫困潦倒困扰了我很长一段时间。迷茫和烦躁如影随形,我只能努力让自己忙起来,不停地阅读,有灵感了就提笔,常常写到深夜倒头就睡,才能忽略见缝插针的挫败感和无助。

如今,我终于如愿以偿,至少能以文字换得温饱。

有时候在论坛里遇到网友问我怎样写作才比较容易发表,或者出书有什么捷径,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经验这东西并不是传授得当就真能运用自如。

而且,写作真的是一件既辛苦又微利的事,于想赚外快的她们而言并不划算。

生活从来不是励志剧,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没有足够地用力,即使努力到八分,你也真的撑不下来。

我还有一个好朋友正在铆足劲学芭蕾舞,当然只是形体芭蕾。世界那么大,我们和身边的人都在为工作、为美丽、为情爱、为了当下的自己,努力作为。它不顶饿,不解渴,甚至还不能获得他人的赞许,却让人甘之如饴。

得不到结果,又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热爱,才会不计较付出全部力气。不能破茧成蝶又怎样,递交给自己的试卷是满意的就很好啊。

我不崇拜魔鬼身材,也没有男神可迷恋,可是我愿意继续努力,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

至少还有你

  人到中年,常听到旁边的同龄人自嘲:老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则是:过去的事情一清二楚,而今天上午做了什么,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如果这就意味着老了的话,那自己恐怕早已老去,因为每一次同学聚会,局面都大致如此。上学的事情,每一个细节都被挖掘出来,知道的不知道的都知道了,然而聚会前后那几天怎么过的,好像都忘了,因为注意力都在聚会当中。
  
  不知什么因素,一种时尚正在快速地扩张,那就是同学聚会。儿子与同伴们十来岁已常有聚会,母亲,七十多了,一回老家,最盼的也是老同学聚会。而我,也经历过,昨天晚上刚刚和高中同学喝完大酒,今天上午十点,小学同学已经在家门口守候,中午喝之前,还要趁清醒提醒自己:晚上还有初中同学的聚会,万万不可被酒冲昏了头脑,可酒杯一端,誓言烟消云散。
  
  一个班级,是否可以常常聚会,一来要看上学时期班级的气氛和友情的密切程度,二来要有几个热心张罗的人,用他们的辛苦与热情点燃那些半推半就欲走还留的同学,第三,还需要组织者拥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总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聚会的理由。
  
  比如我的高中班级,十年一大聚,五年一中聚,有同学从外地回了老家就是一小聚。而在北京的中学同学,在日常聚会之外,还开创了每年九月一日必聚的传统,因为“开学了”。
  
  有一次在飞机上,看杂志上一篇对导演康洪雷的访问。他和我一样,也是内蒙人,每年,他都会回草原,和同学们在一起,不用说《士兵突击》,不用说《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家就说过去,就是大口大口地喝酒,而且行也行不行也行,只要酒下得顺利,同学们和自己都会很释然:这小子没变,还是咱们的那个老同学。
  
  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只好合上杂志,再没看剩下的半本。没办法,感同身受。
  
  大学同学不在草原,不用拼喝酒,但也不少喝。我的一位天津同学如马三立般留下一个经典感慨:每次咱们班聚会,我都只记得前半截,后半截都是下次聚会时同学们讲给我听的。因为每次后半截,我都喝多不记事了。
  
  其实,好多人恐怕都和他一样。
  
  大学入学二十年,我们组织聚会,起名“至少还有你”,用意十分明显,不管怎样世事无常,不管路途顺还是不顺,不管眼泪多于笑容又或者相反,值得欣慰的是:至少还有你。
  
  在聚会前,我们收集了每个同学提供的校内旧照,稍加编辑,制作成一个大大的专辑。在聚会的开场,我们几十个中年男女,重新汇聚在校园内原来的教室里,老师们也都请了回来。一开始,就是老照片播放,二十年的岁月,不要说有时认不出别人,估计连自己都难以辨认,在一片“这是谁”“这是我吗”的七嘴八舌中,慢慢地,开始“老泪长流”,师生都如此。这时,看着有人带来的孩子依然快乐地在课桌间游戏,突然产生了一种巨大的错觉,这是过去,还是现在?二十年时光真的消失了吗?
  
  在同学的聚会中,常常会有笑话。比如一位男同学对一位女同学敬酒,真诚地借着酒劲说道:“上学时,我一直暗恋你,你叫什么名字来着?”满座哄堂大笑,男同学只好干杯为敬。
  
  聚会时,同学们的惯常语是“没变没变”,大家互相陪着慢慢变老,自然觉得彼此没变。但隔一会儿走进校园,看着校园里年轻的师弟师妹们,正和自己当初上学时年龄一样,大家才哑然失笑,“没变没变”,纯属自欺欺人。
  
  有聚会就离不开音乐,一次,我们将过去校园里最流行的歌曲与舞曲,编辑成二张CD,长达两个半小时,聚会中的舞会,正是在这过去的旋律中行进的,而在这熟悉的旋律中,大家似乎得以安慰,不觉年华老去。
  
  还有一次聚会,晚餐也结束了,舞会也结束了,酒醉的人也醒了,大家意犹未尽,就席地坐在外面的水泥地上,将所有现在能想起来的上学时的歌唱了一遍,直到脑海中一片空白。
  
  2009年就更宏大,毕业二十年,于是组织了全年级的聚会,之前光策划会就开了近十次,最后几百人云集校园,踢球、跳舞、大联欢会。组织者尽力,同学尽情,学校尽心,成为又一段难忘的记忆。以至于一年后,很多同学又要组织庆祝大聚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的聚会。
  
  聚会固然好,然而副作用就是,聚会之后重新回到现实中难。并且岁数越大越是如此,甚至让你产生幻想:人世间,为什么不能一直上学到永远?正是在这样的失落中,一天一天,艰难地从纯真校园岁月再回现实的混乱世界里。而同样难的,是从干干净净的同学友情中,再回到人心隔肚皮的竞争或拥有距离的环境中。不过,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正因此,才有了同学聚会的价值,也才使同学聚会日益时尚并大踏步向产业方向发展吧!
  
  对于我们,同学聚会已经像一个信仰,而且有趣的是,分开之后,反而似乎比大学校园里还亲还互相牵挂。聚会多了,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岁月的催化下,我们的友情已经变成亲情,每一次聚会,都使得亲情的成分进一步发酵。
  
  也因同学在那里,聚会在那里,平日里一些日子才不那么难耐,起码都知道,不必担心岁月匆匆,过去的一切都会模糊,没关系,想不起来的,同学替我们记住。当然,更重要的是,哪怕未来不再让人期待,至少我们还共同拥有一个温暖的过去。

人老了是什么感觉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问我:人老了是什么样的感觉啊?我一下怔住了,因为我还从来没有想到过——我已经老了。

或许在我的生命里,这是第一次,我感觉我活出了理想中的自我。很多时候,我也对自己的身体感觉绝望:满脸的皱纹,松弛的眼袋。我也常常因为看到镜中老态龙钟的自己而感到震惊,但我不会为这些事情痛苦不堪。

我永远也不会去用真挚的友谊,精彩的生活或温馨的亲情,去换取少一些白发和扁平的肚子。我老了,也就更懂得去善待自己,对自己少了些苛刻。我成了我自己的朋友。我不会因为自己多吃了一片甜饼,或没有整理床铺,或花钱买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膨胀螺丝而斥责自己。我老了,我就有资格去大吃大喝,邋里邋遢。我见过太多的朋友过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还没有来得及安心享受这伴随着年老而来的宝贵的自由。

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看书,玩电脑一直到凌晨四点,然后再一觉睡到过午,这又关别人什么事呢?

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独自一人听着五六十年代的优美旋律而翩然起舞;如果我愿意,我可以为我逝去的爱情一洒伤心之泪,想哭就哭……

如果我愿意,我可以穿着被发福的身体蹦得紧紧的泳装在海滩上悠然漫步,然后纵情跃入海浪之中,才不管那些身着比基尼的人向我投来的怜悯目光。她们也会变老的。

我知道,我的记性不好了。可话又说回来,生活中有些事情该忘记的就要忘记。当我到达生命的终点时,我只带上一生中那些最美好的回忆。

我竟有这样的福气,黑发变成了银丝,青春的欢笑在我的脸上雕刻出了道道皱纹。有多少人,还没有开心的笑过;又有多少人,还没有熬到皓首就已经悲戚地离去。我说“不”就是不,我说“行”就是行。当你慢慢老去的时候,你就会变得更加豁达,你就会更不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

我不再自我怀疑,我甚至修来了可以犯错的权利。

我喜欢现在的我。我不会长生不死,但只要我活着,我不会浪费生命去悔恨过往,也不会为将来而忧虑。每天餐后,我还要吃香甜的点心——

这就是年老的感觉,我喜欢年老,它给了我自由。

和优质女生谈恋爱是什么感觉

  在某网站上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女朋友是那种很有趣、很乖、很漂亮的女孩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
  
  然后有个男生给出了这样的一个回答。
  
  我女朋友就是你说的这种人啊。
  
  她是那种很漂亮,很独立的女人,自己还开了家花店。虽然平时很忙,下班也比较晚,但她很少有事情需要我帮忙。每天回到家后,不仅买菜做饭洗碗的事归她了,甚至连我的衣服内裤袜子都是她买。
  
  我是个很懒的人,上班比较迟,下班比较早,一回来就是上网,但是不玩游戏,通常就是逛逛IT科技类论坛。虽然我比较乱花钱,并且没有什么理财习惯,但还是很自觉地把百分之七十的工资给了她。如果我加班晚了,她也会自己先睡,从不会打电话给我,我回家后,她也从来不看我手机。平常我喜欢叫哥们来家里聚会,她会很自觉地为我们准备很多菜,任我们几个在桌上吹牛逼耍酒疯,然后她自己一个人在沙发上安安静静地看她的电视。过年过节的时候,我女朋友从不要什么礼物,都是自己想要什么自己买。当然,我钱都在她那。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太不可思议了,许多人都说我运气太好了捡到这么好的媳妇。其实,我俩是青梅竹马伙伴,在遇见彼此前,都没有谈过恋爱。有时候我也问她,我身上这么多臭毛病,我妈有时候都忍不了,你怎么对我这么好?她说:因为我从小就喜欢你啊! 我问她喜欢我什么,她说:喜欢就是喜欢,就像不喜欢别人一样,没有理由。
  
  是的,从小到大追她的人不计其数,但是我的想法很奇怪:就是她不会离开我。我工作的性质决定我和女客户的接触会比较多。为此,她小姨也常提醒她,管我管紧点。她却说:我是看着他长大的,他想什么我都懂,他不会喜欢上别人。
  
  想到这些,我觉得我很幸运。
  
  第一次在网站上收到这么多赞和评论,真是受宠若惊,真是谢谢大家了!虽然她的人格很独立了,那些小孩子的浪漫在她眼里都是浮云。但我也不是个呆子,她的种种好我都记在心里。我俩一个小学、一个初中、一个高中,大学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是也就半个小时车程。在我心里,她早已不再是我的恋人,我们的感情也早已超越了爱情的界限。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作为中英留学交换生,她去英国待了一年。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电话没超过10个,也没有甜言蜜语。不过……她回来后,走出机场见到我那刻就对我说:我们把证先领了吧!当时我都懵了。
  
  以她的学历和能力是可以这里寻求一份非常好的工作,可是还是呆在我的城市开了一家小花店,这件事情我非常感动。
  
  当然,我们的感情也不是这么平淡无奇的。她喜欢看书收藏书,所以只要是她想看的书,我都第一时间帮她买到;她喜欢唱歌,我就陪她在ktv里疯一晚上;她喜欢爬山,我就准备带她把全国大大小小的山全都爬个遍……
  
  关于吵架:吵架肯定是有的。曾经,我们住在一起近三年的时间都没拌过嘴,反倒是大学刚毕业那会,她在纠结出不出国而烦恼的同时,我也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两方面原因加在一起,我的心情变得很糟糕,常会觉得她不理解我。结果,我混账地搬了出去到杭州哥们那待了两个月,这件事情一直觉得很伤她的心。
  
  大家别觉得我秀恩爱啊,我只是看到这个问题不由的想到她的种种好,马上就要举办婚礼了。也请大家祝福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