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这就是爱了

  你翻阅他的人生履历,追寻着他的足迹,感受着他的喜怒哀乐,并为他的开心而开心,为着他的忧郁而忧郁。

  你以为这就是爱了。

  你读他的文字,欣赏着他的才气,喜欢听他的言谈欢笑,喜欢贴近他的感觉,甚至为着他愿意与你说话,而欣喜异常。

  你以为这就是爱了。

  你对自己说你是愿意做他的新娘的,愿意与他携手百年,愿意为他置一处温暖的家,让他从此不再漂泊,愿意为他生儿育女共享天伦。

  你以为这就是爱了。

  不可否认,你的确对他动情动心了。

  只是,某一天,当他离你而去,最开初,你有过思念,有过失落,甚至有过惆怅与痛楚。但是,随后的日子,你忘记得很快。另一处风景闯入你的视野,代替了先前所有的思念,你觉得相形之下,你更爱眼前的风景。

  你欣赏着眼前这个他,喜欢着眼前这个他,并时常幻想着与这个他共结连理。亦如当初对先前的他,感觉是惊人的相似。

  这个时候,偶尔想起先前的他,你只是笑笑,笑自己当初的幼稚与天真,你说,那不是爱,那只是自己给自己编织的情网,你喜欢垂钓爱情,钓的是自己的感觉和自己的血肉。

  可是,你又如何把握眼前这一份感觉,就真的是爱了呢?

  或许,你喜欢的只是他头上的光环,喜欢的只是打败身边那些仰慕者的感觉。

  因为年轻,你耐不住寂寞;因为年轻,你争强好胜;因为年轻,你酷爱着征服。你用征服男人,来见证着你的魅力;征服男人,也带给你作女人的快乐。正如某人说,你爱的不是他这个人本身,而是恋爱的感觉,你需要有一种恋爱的味道恋爱的气息恋爱的热闹充斥你年轻的生命过程,消耗你过剩的精力。因此,你不断的制造着爱的对象,制造着爱的感觉,你爱着爱他的感觉,爱着想念他的味道,爱着为他写情书的激动,同时还爱着被他冷落被他粗暴的教训的酸涩,爱着因为他喜欢众多女人和众多女人喜欢他而引发的醋味。你沉迷在这种爱的痛快之中,无法自拔。

  这,其实是爱的错觉。

  爱的错觉,让你忽略了一样,最现实的一样,那便是与他真实相守一辈子,那些平平淡淡岁月里,柴米油盐的琐碎;那些风霜雨雪来临时,生命要承受的刀光剑影。对这些,你没有想过,或许你想过,却只是轻描淡写的以为那很简单。

  在你看来,有爱就够了。

  可是,有爱是绝对不够的。纸上谈兵似的恋情,无异于画饼充饥;只沉浸在甜言蜜语中的恋情,是经不起时间和霜雪考验的。

  爱的错觉是一场爱的作秀,在某个时候,会切割青春,会捣碎你美好的理想,然后把灰暗的色泽涂抹在你生命的天空,以至于影响到你以后的爱情观价值观人生观。更有甚者,你或许还会把这种错觉变成一把利刃,在你自以为爱着的人身上,留下深深的创口。是的,爱的错觉往往在你的爱没有得到你渴望得到的回应时,变成怨恨,既而在某一段时间,那个你自以为深爱的人,会沦为你诅咒的对象。大凡成不了恋人,便成了仇敌,都是爱的错觉下的畸形产物。

  爱源于一种感觉,这感觉有些像海市蜃楼,美则美已,却太虚幻。是的,说爱是很容易的事情,写一封情书也不是很难,作出一个爱的空头承诺也仅仅是开出一张空头支票。或许你精于的其实只是恋爱的技巧,你自以为成熟的只是将爱写成词,谱成曲,然后非常张扬的放声歌唱。可是,你是否知道,爱的过程却是长久的跋涉,除了花前月下,除了卿卿我我,还有义务、责任,那些东西看起来一点儿也不浪漫,甚至是沉重的,却需要你付出毕生的精力;你是否知道,最真实动人的情书,不是写在纸上,不是唱在嘴里,却是付印在你每天为你和他组合的那个家的操劳之中。因此,真正的恋爱,是从组合了家才开始的,开初的一切,都只是爱的序幕,厚实而精彩的内容,在以后的章节。

  那么,当你以为自己爱了的时候,不妨让自己暂时的远离,把心里升腾的爱火人为的灭一灭,然后重新打量你自以为爱着的对象,看看自己是不是具有足够懂得他的能力,至少是不是愿意努力的去了解他、理解他,并始终欣赏着他。然后,你还需把他所有的优点全部抛开,只看他的缺点,并尽可能放大他的缺点,再问问自己,你能不能够包容?在今后的岁月里,你会不会因为他的这些缺点不仅没有改变,反而膨涨,而轻易的离弃?你是否愿意无论贫富、疾病、环境恶劣、人生失意失利,都一心一意忠贞不渝地爱护他,在人生的旅程中永远与他心心相印相依相偎,甚至白头偕老?

  请把每种情形都好好的思虑一遍,并认真的在心里演绎一次。

  然后你可以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了。

  这,到底是不是爱呢?

有一种成功叫做家庭的和睦,人生的平淡

  英国某小镇,这儿,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这儿,有一个中国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

  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有一天,女人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我介绍你到中国去教书,在那儿,你完全可以拿到比你现在高很多的薪水呢。”

  小伙子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难道我现在从事的不是正当的职业吗?我喜欢这个职业,它给我,也给其他人带来欢乐。有什么不好?我何必要远渡重洋,抛弃亲人,抛弃家园,去做我并不喜欢的工作?”

  邻桌的英国人,无论老人孩子,也都为之愕然。他们不明白,仅仅为了多挣几张钞票,抛弃家人,远离幸福,有什么可以值得羡慕的。在他们的眼中,家人团聚,平平安安,才是最大的幸福。它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贵贱无关。于是,小镇上的人,开始可怜这位女士了了。

  在山东,有这样一对夫妇。刚刚结婚时,妻子在济宁,丈夫在枣庄;过了若干年,妻子调到了枣庄,丈夫却一纸调令到了菏泽。若干年后,妻子又费尽周折,调到了菏泽,但不久,丈夫又被提拔到了济南。妻子又好不容易调到了济南。

  可是不到一年,丈夫又被国家电业总公司调到重庆。于是,她所有的朋友,就给她开玩笑——你们俩呀,天生就是牛郎织女的命。要我们说呀,你也别追了,干脆辞职,跟着你们家老张走算了。但是,她以及公婆、父母,都一致反对。“干了这么多年,马上就退休了,再说,你的单位效益这么好,辞职多可惜啊。要丢掉多少钱呀!再干几年吧,也给孩子多挣一些。”

  其实,他们家的经济条件已经非常优越。早已是中层阶级,但是他们仍然惦念着那一点退休金。于是,夫妻两个至今依然是牛郎织女。

  我们一直是为了某种自己未必真正明白的主义而活着。于是,我们不能在没有目标的生活中活着。而这个目标,可以是工作,可以是理想,可以是金钱,可以是孩子,可以是老人……

  但是,唯一不可能是的,就是自己。

  有的人可以很委屈的活着。可以是工作上的极不顺心,可以是婚姻上的勉强维持,可以是人际关系上的强作笑颜,可以是所有欲望的极端压制,可以是为了一个所谓的……哪怕牺牲自己一生的幸福,也在所不惜。有的人可以过异常艰难的日子,但并不能安贫乐道,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幸,必定有一个近乎玩笑的借口:有的人可以把高官厚禄当作成功,有的人可以把身家百万当作理想,有的人可以抛却天伦之乐四海飘荡,但是,为什么,我们唯一不认可的成功——就是家庭的和睦,人生的平淡呢。

  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么?

  有一个美国商人坐在墨西哥海边一个小渔村的码头上,看着一个墨西哥渔夫划着一艘小船靠岸。小船上有好几尾大黄鳍鲔鱼,这个美国商人对墨西哥渔夫能抓这么高档的鱼恭维了一番,还问要多少时间才能抓这么多?墨西哥渔夫说,才一会儿功夫就抓到了。美国人再问,你为甚么不待久一点,多抓一些鱼呢?墨西哥渔夫觉得不以为然:这些鱼已经足够我一家人生活所需啦!美国人又问:那么你一天剩下那么多时间都在干什么呢?

  墨西哥渔夫解释:我呀?我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抓几条鱼,回来后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我的日子可过得充满又忙碌呢!

  美国人不以为然,帮他出主意,他说:我是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的硕士,我倒是可以帮你忙!你应该每天多花一些时间去抓鱼,到时候你就有钱去买条大一点的船。自然你就可以抓更多鱼,在买更多渔船,然后你就可以拥有一个渔船队,到时候你就不必把鱼卖给鱼贩子,而是直接卖给加工厂,然后你可以自己开一家罐头工厂。如此你就可以控制整个生产、加工处理和行销。然后你可以离开这个小渔村,搬到墨西哥城,再搬到洛杉矶,最后到纽约,在那经营你不断扩充的企业。墨西哥渔夫问:这又花多少时间呢?美国人回答:十五到二十年。墨西哥渔夫问:然后呢?美国人大笑着说:然后你就可以在家当皇帝啦!时机一到,你就可以宣布股票上市,把你的公司股份卖给投资大众。到时候你就发啦!你可以几亿几亿地赚!然后呢?美国人说:到那个时候你就可以退休啦!你可以搬到海边的小渔村去住,每天睡到自然醒,出海随便抓几条鱼,跟孩子们玩一玩,再跟老婆睡个午觉,黄昏时,晃到村子里喝点小酒,跟哥儿们玩玩吉他!墨西哥渔夫疑惑的说:我现在不就是这样了吗?

  人的一生,究竟在追求什么?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回答。但我们应该知道成功有很多种定义,有些人终生都在追逐名利,他们生活得很快乐(也许),有些人毕生都在灯红酒绿,他们生活得也很幸福(幸福);还有更多的人在平淡充实、日复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度过平凡的一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或许,真正的成功只有一个,就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女人的一生该怎么度过?

  18岁以前

  主要任务是读书,而且要锻炼出自己能判断该读哪些书的本领。

  尽量掌握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专注从事一两项体育运动,体育能保持身体发育良好,并增强耐力。

  但不要在意打扮。

  懂得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社会见识更重要。

  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18岁以前的大石头有两块:学习、身体。

  要尽力考上大学。

  游戏玩耍是不能缺少的,那是沙子和水。

  也不要错过一切可以自我表现和锻炼的机会。

  要做好面对复杂社会的心理准备。

  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

  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即出众又与周围人关系融洽,需要的不仅仅是聪明智慧,还要有宽容的胸怀。

  18-28岁

  要多读书,多思考。

  知识不仅仅能让你有生存的技能,还能改变你的生活与命运。

  要明白,在读书思考基础之上的社会经历对你的成长更重要。

  读大学的时候不要错过谈恋爱,每天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投入地爱一次。

  女人需要一次刻骨铭心的爱。

  如果第一次的爱情以失败告终,那也有好处,有了情感免疫,以后就会理性得多。

  要找到一份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记住:把爱情投资在一个人身上,冒险;把爱情投资在许多人身上,危险。

  但婚姻能不错过就别错过。

  女人的价值曲线是这样的:在22岁以前,价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

  随后,在顶端有一段停留期。

  过了此期,女人的价值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但婚姻不能将就,找错人给你和他带来的伤害比不结婚还要大。

  年龄越大,跟陌生人磨合的成本就会越高,变成第三者的几率也就越大。

  不过,生活是自由的。

  单身有单身的寂寞和快乐,结婚有结婚的孤独和苦恼。

  如果不考虑以婚姻为归宿,以现在的社会发展来看,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如果你决定和你爱的人结婚,不要在乎主动付出做一个体贴的好老婆,

  能有人值得你付出是你的幸福。

  有爱才有温存,有温存才有快乐。

  恋爱是想一个人的心,婚姻是拴一个人的心,爱情是吞一个人的心。

  要把自己锻炼成聪明有品味的女人。

  也要找到自己匹配的男人。

  28-38岁

  结了婚的,抓紧时间生孩子。

  要有几个红颜和蓝颜知己。

  红颜知己可以让你了解和放松自己,蓝颜知己有助于你了解男人和社会。

  跟已婚男人愉快而又不越轨的交流,需要学会拒绝的技巧。

  如果他离开,不要自责。就当男人是一片美丽的风景,但绝不需要你留下来点缀。

  因为美丽的风景处园丁有得是。

  已婚男人是美丽的花园,想呼吸新鲜空气的时候,逛逛就可以了。

  记住有一种人不可交,不论男女,永远不能成为你的知己。

  这种人终生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就妒嫉你;你失败了,就笑话你。

  婚姻的杀手有时不是外遇,而是时间。

  过了28岁以后,要有自己的事业。

  当然也不是每个女人都有这种强烈的事业心,但至少你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不能把一切都寄托在丈夫身上。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浑水摸鱼时有时会摸到螃蟹。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尽力做一个经济独立、思想独立的女人。

  在这个前提下,有个尊重你的好丈夫至关重要。

  你可以躲开人群,却躲不开一只苍蝇。

  生活中使你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所以,别把鸡毛蒜皮的小事当成生死攸关的大事。

  夫妻没有不吵架的,而且越吵越凶。

  所以,聪明的女人知道第一次吵架后立刻停下来。如同开车,自己脑子里要有个煞车机构。

  38-48岁

  中年以后的女人最漂亮的时期已经过去了,这时候的女人气质最重要。

  气质离不开内涵。

  感谢你曾经读过的书和奋斗自省、乐观付出的生活历程。气质是装不出来的。

  38岁以后的女人终于可以比较放松和安全地处理两性关系了。

  在事业上更能显现出你的真实才干。

  女人不能没钱,就象男人不能有钱。

  钱可以帮女人解决问题,却帮男人制造问题。

  别太对年龄自卑。

  如果没结婚的话,还可以来一次轰轰烈烈、正而八经、刻骨铭心的恋爱。

  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48岁以后的女人应该懂得如何生活了,经历了人生这样几个重要的阶段。到了晚年该知道如何面对家庭和爱人了。

  女人的一生如果照着刚才这篇文章所说的去过,总会错过一些烦恼,遇到一些快乐。

  愿正在听节目的各个年龄段的女右们都能够活出精彩,也愿男左们见证我们的精彩。

  美丽人生男左女右。

读人品人悟人做人

人与人最短的距离叫拥抱,人与人最长的距离叫等待,人与人最看不见的距离叫包容,人与人最可怕的距离叫漠视你的存在!

人,都喜欢和不计较的人在一起相处,不计较的人刚开始时,看似失去,但长久下来却是获得;爱占他人便宜的人,刚开始看似获得,但相处久后却是失去。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成的书更难。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歌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一条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你读TA时,千万别反感,因为有人肯与你分享丰收的甜蜜,不管TA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TA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TA的言语行动中。你读TA时,千万别鄙视TA,因为TA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TA是个怎样的人。

读人,是为了自己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读出欢乐,读出幸福。

人与人相处,更多的是需要彼此之间的一份理解,一种信任。凡事多向积极的一面靠拢,你会感觉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对待别人多一份宽容,你就会发现这样的人生会多一份惊喜在等着你的。

人生一辈子,写自己让别人读,你不让都不行;读别人对照自己,用放大镜看别人的真、善、美,吸取营养,完善自我;用老花镜看别人的假、恶、丑,模糊掉、虚化掉。写自己要认认真真。因为在人生的写作里是没有“修改”和“删除”;读别人,不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我喜欢读那些好书。一本好书是一个朋友,一个朋友更是一本好书。书有多少种,朋友就有多少类。有的书装帧精美,有的书朴实无华;有的书只短短几章,有的书则洋洋洒洒;有的书教我们生活,有的书教我们做人;有的书给我们一时欢愉,有的书让我们终生受益;有的书激荡感情,有的书催人奋进……不管哪本书,读到最后,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一句浓缩的话,这些话足以在我们意志最薄弱的时候支撑起人生。

幸福的密码

  1988年4月,24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博士霍华德金森对121名自称非常幸福的人进行调查,得出结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20年后,他回访了这121人,结果却让他陷入了深思……

  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

  1988年4月,霍华德金森24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博士。他毕业论文的课题是《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他向市民随机派发出了一万份问卷。问卷中,有详细的个人资料登记,还有五个选项: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历时两个多月,他最终收回了5200余张有效问卷。经过统计,仅仅只有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

  接下来,霍华德金森对这121人做了详细地调查分析。他发现,这121人当中有50人是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事业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有的是卖菜的农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职员,还有的甚至是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这些职业平凡生涯黯淡的人,为什么也会拥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通过与这些人的多次接触交流,霍华德金森发现,这些人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然,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很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霍华德金森很受启发。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论文总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过修炼内心、减少欲望来获得幸福。如果你是杰出者,你可以通过进取拼搏,获得事业的成功,进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

  他的导师看了他的论文后,十分欣赏,批了一个大大的“优”!

  毕业后,霍华德金森留校任教。一晃,20多年过去了。如今,霍华德金森也由当年的意气青年成长为美国一位知名终身教授。2009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翻出了当年的那篇毕业论文。他很好奇,当年那121名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现在怎么样呢?他们的幸福感还像当年那么强烈吗?

  他把那121人的联系方式又找了出来,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对他们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反馈回来了。当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两人去世以外,共有69人交回了调查表。这些年来,这69人的生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的选项都没变,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成功者的选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有9人事业一帆风顺,仍然坚持的当年的选择——“非常幸福”;23人选择了“一般”;有16人因为事业受挫,或破产或降职,选择了“痛苦”;另有2人选择了“非常痛苦”。

  看着这样的调查结果,霍华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连数日,霍华德金森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

  两周后,霍华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码》为题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论文中,霍华德金森详细叙述了这两次问卷调查的过程与结果。论文结尾,他总结说: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无数读者读了这篇论文之后,都纷纷惊呼:“霍华德金森破译了幸福的密码!”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刊登该文的《华盛顿邮报》一天之内六次加印!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霍华德金森一脸愧疚:“20多年前,我太过年轻,误解了‘幸福’的真正内涵。而且,我还把这种不正确的幸福观传达给了我的许多学生。在此,我真诚地向我的这些学生致歉,向‘幸福’致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