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是一种礼貌

  暗恋是一种礼貌,暗地里盖一座城堡。

  然后再当你的警卫、跑腿和小猫。

  随时你要我重灌电脑,随时你要我随传随到。

  买面包、鸡排和水饺。

  你每次对着我笑,你的笑里面有毒药。

  我看着你出了神,还丢掉了解药。

  可能你从来没感觉到,最好你永远感觉不到。

  爱上你,越来越无可救药。

  这首没有再听的歌,我却牢牢的记得歌词、曲调和唱法。

  无意间在微博上看到了一个女生,她注册的时间很短,却写了很多。

  因为在女孩的心里住着一个他,一个没有注目她的他。

  言语之间的苦涩,让我想到这首歌《无可救药》。

  我也有个和这首歌相关的故事,味道也一样苦涩,但觉得幸运很多,因为现在我不是一个人。

  之前看《初恋这件小事》,我没有太多的眼泪,因为我不是小水。

  没有一个我暗恋的学长刚好也暗恋我,这样的情节,确实有点狗血。

  但我还是很感动,特别是小水表白的时候,只有这时,才是我的哭点。

  觉得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去表明心意,结果却换来有缘无分的结果。

  虽然最后是标准的团圆结局,但我其实更希望就这样结束了吧。

  这样狗血到底是比较符合大家的期盼,不过我还是腹黑的希望就这样散了,就要这样错过。

  这样不完美。

  才让我们知道爱情的真正模样,因为我们总幻想的太过美好。

  明天平安夜,后天圣诞节,充斥着过节的气氛,时间也被各种玩乐排得满满的。

  又是一个适合表白的时间,如果真的好喜欢他/她,就赶快告诉他/她吧。

  告诉他/她有一件他/她不知道的事。

  如果不说,别人不一定会懂,纠结的话就说出来,不愿意说,那就自己承受这份煎熬。

  我们总爱把自己搞得太辛苦。

  喜欢就说,不爽就发脾气。既然有这些情感就是要表达的,手就是要拿来弄脏的,衣服就是要拿来穿破的。

  我是个脾气不好的人,对发脾气这件事基本没有妥协的时候。

  不爽就要发脾气,哪怕只是一点小事,针尖也伤人,所以没什么小事。

  即使是,那也是最重要的小事。

  就是要发脾气,耍耍性子,耍任性,不爽为什么还要憋着呢?

  一定要等到憋抽抽了才能爆发吗?

  痛痛快快的吵一架就没事了,生气时候乱说的气话就不要当真,不然又给自己找累。

  但是也不只有说气话吧,有时候也能说出来憋了很久不好意思说的事情呢。

  这也是一种情感宣泄的途径,也是一种交流的方法,为什么会觉得不好呢?

  需要有两个人的爱情里,只有你在唱独角戏,演员观众都是你。

  这样身兼数职,最后就只有疲惫,哪里来恋爱的美丽,暗恋也应该是美丽的。

  喜欢上一个人不是应该会焕然一新吗?就像小水,那么努力的改变自己。

  即使最后没有成功,以后想起来,还是会喜欢当时那么努力的自己,还是觉得那时候的自己最好看。

  暗恋是一种礼貌。

  但过于礼貌不免就生疏起来,只有陌生人之间才苛求礼貌。

  走过去告诉他/她,你的心意,然后说。

  我这么勇敢,是不是该有什么奖励?

  得到一个拥抱,或许就可以了了自己的心愿…

  因为这之后,要么继续,要么放下。

没有朋友的朋友圈

我常觉得,微信朋友圈是近年来最伟大的社交发明。人人网既庞大又臃肿,你大力扑腾起的浪花,很快就被淹没在跨越太平洋的代购里。微博离现实太远,又顾及转发量,说什么都得字斟酌句,情绪攥在手里,像受潮的一团盐巴。而且这些账号吧,都太公开了,太透明了,谁和谁互动频繁,谁和谁成为了好友,都一目了然,就像韦小宝同时被康熙帝和天地会关注了一样,讲什么都施展不开手脚。

朋友圈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你需要从蛛丝马迹的互动中,去猜想、挖掘、定义两个人间的关系。每一次新增一个联系人,迅速地浏览一遍对方的朋友圈后,总能发出“原来他们俩也认识”的感慨,同时也得出“原来他还有这一面”的结论。是谁发明了“圈”这个精妙的说法,它封闭又敏感,拒绝接纳新成员,又时刻渴望被窥视。你只知道你的朋友列表里有谁,却永远无法囊括对方的联系人,所以你回复时,既战战兢兢,又胆大妄为,你不知道有谁沉默地盯着你们的互动,也不知道他回复别人时,又是怎样的声口。就像我加过的一个文艺青年,朋友圈里满是豪言壮语,“不想被任何名利捆绑”等,几天后我又在一个富二代朋友晒的新车照片下看到他的回复,充斥着兄弟啊改天一起聚聚啊这些热忱的字眼,最后还不经意地带了一句:“最近有什么靠谱的实习吗?”

朋友圈最伟大的功能,就是分组,它的伟大之处在于,你没法判断对方是公开还是分组,还是就你一个人可见。这功能给了多少人伪装的机会——有人跟男友稳定交往三年,对外一直宣称单身;有人在这个组里装完孙子,又到那个组里去扮大爷;有人盗这个组的图去那个组装;有人喝完这个组的酒又去那个组励志。它给了一些人活在平行时空的机会,给了收取不必要的艳羡的权利,也给了从日常生活中叛逃的可能。你能看到的,永远只是一个分组里的内容,就像你能辗转听说的,只有故事的一个版本。谁都在管中窥豹,谁都在扮演陌生,谁都想要借虚假的朋友圈,活出现实里不存在的风生水起。

大概人都有一千张脸吧。所以她简洁地回完“去洗澡了”之后,又放下自尊蹲下身子,去捡另一个人的话头,小心翼翼地问“你在干嘛”;他在知乎洋洋洒洒过万赞后,又起身去茶水间泡一杯速溶咖啡,独自打发又一个加班的夜晚。所以,每次我一不小心,闯进两个圈子间的交叉地带,都会格外唏嘘,因为没有防备到陌生人的到来,所以那些亲昵的生硬的掏心掏肺甚至套近乎的回复,都还没来得及删除。我置身于他们的互动间,像是参观了一群人熟睡时的面容,既陌生,又脆弱。

朋友圈里所呈现的,大多是提炼后的人生。旅途中可能拍了七八十张照片,最后能通过层层遴选的,不过那么三两张。通宵做案子,八小时里脑内奔腾过千万匹草泥马,最后公开的,却是 PPT 页面和一句“年轻就属于奋斗”。和伙伴一道做项目,不管过程多的么跌宕起伏抱怨过多少次对方的不靠谱,结束时还是要 po 集体照,感慨“相聚是缘,有你真好”。当然,围观群众也很上道,女生自拍一律默契点赞,发侧颜挑战的就高喊“女神”,发凌晨两点落地窗前万家灯火的就恭称“X总”,至于考前拍概率论封面声称终于要开始预习的,评论里都会默契地回“学霸轻虐”。

这种互动,也未必不出于真心。就像街上有人爬梯子,行人都会下意识搀扶一把,当他人用心也用力地证明自我时,我们也乐于从点头之交,进化为点赞之交。这种看似虚伪的社交下,其实藏着一点“搵食不易”的同理心,一点礼尚往来的私心,一点想开疆拓土人际关系的野心,这些心意或者心思拼凑起来,也够大家和和睦睦地在朋友圈里天天见。

有时我也会懊恼地想,朋友圈里,其实压根就没有朋友啊。真正亲密的人,总是即时性地跟你分享喜怒哀乐,做完美甲就兴冲冲地问你好看吗,打牌赢了六十块都要汇报,哪顾得上纠结,到底要为这张抓拍选用哪款滤镜。就像逢年过节,你跟大部分人转发老套的祝福短信,末尾还不忘署名,生怕这一点社交的努力白费了。而跟最要好的朋友,和最喜欢的人,却不必假借节日的名头问候,你们自然地把话题延伸下去就好,在你们毫无重点、絮絮叨叨的对话间,月亮落下去,太阳升起来了,这便是最具仪式感的“节日快乐”。人世间最郑重其事的庆祝方式,都该是朴素而随意的,不必有蜡烛,也不需要烟火。

真正的感情,从来不是靠点赞维持的,就像存在感,也不是靠刷屏累积的。只是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太过稀薄,才想攥一把叫好声在手里,假装永远身处闹市,永远有人醉笑陪君三万场。有时我甚至觉得,朋友圈就像一个买家秀,不管是秀恩爱还是秀绩点,发自拍还是拍豪车,都只是为了证明,我的决策都正确,我的品位都高端,我此刻走在命运的阳关道上。那就大方点赞吧,反正淘宝不能无理由退货,人生的每一个岔路口,也没法回头。

所以,一旦某个人停止了晒图,我总愿意相信,他是不必再向朋友圈索要安全感了。这安全感可能来自于强大的自我建设,也可能只是因为,被人端端正正地摆在了聊天页面的置顶。我有个女朋友,做了多年的单身公害——对,就是那种深夜传自拍配歌词,传泳衣照说“哎哟又胖了怎么办”,情人节只晒花不见人,暧昧对象够集齐一个电话簿,签名仍然是“我要稳稳的幸福”的女生。一整个暑假,在铺天盖地的旅游照支教照摆拍照旧同学合照中,都没有看到她的踪影。我激荡着八卦之心,兜着“不会被屏蔽了吧”的揣测,委婉地向她提问,她却是难得地直白:“太麻烦了,懒得发。”

我当然不信。

聊天页面来来回回地显示“对方正在输入”,过了好一会,突然弹出来一大段话。

“那天给他看小时候的照片,不小心滑到了去云南的旅游照,都是原片。反正你也能想象,有些笑得眼睛都没了,有些是麒麟臂,有些被抓拍腿短得像柯基。我都做好分手的准备了,真的,虽然本人也就这样吧,可那些照片就跟整容医院前期对比照一样,能够拆散任何真爱。结果他来了句,你好可爱啊。”

我回答:是吗?

“不是讽刺也没有敷衍,你看得出来,他是真觉得那个肉呼呼的小姑娘可爱。”

“我现在就想扎着马尾陪他上自习,不想再硬凹姿态,证明自己活得千姿百态。要是有个人能够接受你的原片,你就懒得再为无关紧要的人,动用修图软件了。”

我愣了一会,然后退出了聊天页面,随手点开了朋友圈的那个小点。

你比她坚强,她更需要我

  在20岁出头的时候,我有一群有趣的同事,共享一个“只谈风月”的工作群。是的,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人们的各种情爱状态中寻找话题,做成好看的内容,传播出去。我们常常在会议室围成一圈,讨论男人与女人、婚姻与嫖娼、暗恋与表白、歇斯底里与冷静报复……,如此种种。

  情感话题很容易做得低俗聒噪,但也恰好是人性的宝藏,即便是最上流的文学作品,又如何离得开情爱?“太阳底下无新事”,指的是人心,而不是日新月异的科技与经济。人心虽不新,却繁复多变,甚过夜空中的星斗,无穷无尽、周而复始。我那些有趣的同事,总能从微小的切口中发掘出大天地来。当年的同事“大灰狼”做过一期话题调查:他让你最伤心的一句话。名列榜首的,是“对不起,我喜欢你也喜欢她”。这简单一句话,大约就可以概括地球上一半以上的情感纠葛。每个人都以为自己的感情是独特的,但其模式恐怕已经早已上演了数千万次。

  我还记得上榜的另一句:“你比她坚强,她更需要我”,当时略感震惊,不得不承认生活就是戏剧。最早对“你比她坚强,她更需要我”这种模式有感触,是看日剧《东京爱情故事》,男主角完治摇摆在里美和莉香两个女人之间。里美的性格是“哎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你能来一下吗”,莉香的性格则是“没事,我可以搞定的,你去吧”。我当然喜欢莉香,但完治选择了里美,他就是无法抗拒里美对他的需要。

  论坛上曾流传过一个“怎么抢有女朋友的男人”的帖子,其中的招数步步为营,高超决绝,第一步就是示弱以获取帮助,激发男人的英雄情结,不知不觉侵入他的生活,等到其女友以第六感直觉发现端倪,就以朋友或妹妹之名装无辜,反衬出正牌女友的无理取闹,让男人的心理天平渐渐倾斜。看了这帖子,我倒吸一口凉气,倒不是为心计之狠辣,而是为心计之有效,估计80%的男人都逃不出这样熟稔人性的圈套吧。

  更不要说世间给女人的情感贴士总有这么几条:眨巴着眼睛听他说话;不要显得太聪明;避免给他压力;要维护他作为男人的自信。

  归根结底,男人这个群体,“被需要”的需要,强烈到超过很多人的预期,甚至成了他们的生存之本。一个“我不能没有你”的女人,和一个“没有你我也可以过得很好”的女人,男人总会一厢情愿地以为,前者才是更爱自己的人。哪怕,事实并不如此。

  如果“坚强”仅仅是拒绝的借口,而不是真实想法,反倒好了。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解读为:他就是不喜欢你,可以放手了。而如果这句话恰恰是真的呢?如果男人就是发自内心地不愿意去爱上一个坚强的女人,那些“坚强”的女人,该怎么办呢?

  她们一定会感到委屈和无措。在这个空旷的世界中,她们应该是独自承担过压力和重任,才有一片立足之地,却发现那带给她们成就与骄傲的“坚强”,成为爱情中的一个惩罚,让她失去自己最想要的男人。是,没有他,她也能活得很好,但并不代表她不曾渴望不曾憧憬有他陪伴的一生。

  她只是不喜欢随时说出她的需求,不喜欢成为别人的麻烦,不喜欢搅乱她那座自尊的城池。她崇尚的是独立与强者原则,却严重低估了在情感中满足他人“被需要”心理的重要性。她擅长清爽明朗的游戏规则,却忽略了,爱情的入口是一个晦涩无序的迷宫,恰似人迷雾般的内心。

  愿意“示弱”的人能得到更多关注,并不是只有在爱情里才会发生的事。“会哭的孩子有奶喝”,是一种生物进化的选择。在群居性物种中,大声表达需求的个体,更容易获得资源。雌鸟通过雏鸟的叫声大小来决定喂食的先后顺序;人类的父母总是更偏爱懂得撒娇的孩子。在强者眼里的“示弱”,在生物界中却恰恰是个体获取群体支持、极富生命力的体现。单打独斗反而显得过于自我、缺乏策略感和灵活性,给同类以距离感。

  当然,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中,独立性强的个体也会遭遇不同的待遇。美国文化是强者文化,他们影视作品里的主角,无论男女,都有强大的身心素质,他们最欣赏的爱情模式,是强者和强者的碰撞与结合,这个最典型的形象就是“史密斯夫妇”——强者才是爱情的宠儿。而东方文化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甚至害怕“个人主义”的萌芽,在这种文化里面,一个自我意识强的人(特别是女人),就像一只混入狗族的猫,格格不入。

  一个女人要为自己的坚强感到抱歉吗?当然不必要。我唯一担心的是,那些坚强的女人,是失去了自然表达情感的能力,失去了柔软和撒娇的能力。即使她们深爱一个人,也难以突破僵硬克制的盔甲,这会使她们永远与一份幸福的亲密关系绝缘。这种情况并不罕见,需要她们非常细微的自省和观察,来辨别“坚强”与“僵硬”之间的区别。

  最好的爱情,是敢于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又敢于放下防御柔软下来——当然这大多是理想状态。独立与亲密,这种矛盾往往会贯穿一个人的一生,除非他/她彻底放弃了对自我和爱情的追求。如果两者都想要,就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不断调试与平衡的挑战。

  人是需要“被需要”的,即使是女人,也会对男人的撒娇失去抵抗力,心生温柔;可是这并不代表,为了满足对方“被需要”的需求,就要让渡和隐藏自己看重的东西。明明是大女人,却要硬生生装成小女生,也是别扭得很。再说,谁说大女人就没有天真烂漫的一面呢?没有什么策略比得上真实与坦诚更能收获一段高质量的爱情。

  我不知道有多少女人还会听到“你比她坚强,她更需要我”这样的话,绕了半天,再仔细思量,这句话和男人听到的“你人太好,所以我选择了他”一样,还是不爱的托词,无关“坚强”与“好”的罪。如果你坚强,就继续坚强,真正喜欢你的人,会在你哪怕钢铁般的意志之中,也发现柔软脆弱的缝隙,撒下呵护与温柔的种子。当然,既然你是一个坚强的人,也就不怕去学习爱,不怕去打碎可能存在的“僵硬”的面具。

一位老人的九句话

  1、不要奢望别人给你经济上的任何帮助,钱对任何人都是不够用的。(学会给予)

  2、朋友帮你是善事,是道义;朋友不帮你也无可厚非,不该心怀怨尤,人家不欠你的!(学会理解)

  3、要知道没有人必须在你需要的时候帮你,只有你自己,所以让自己独立、坚强、快乐、幸福,才是你需要做的,毕竟只有自己必须和你生死与共,休戚相关。(学会坚强)

  4、不要看贫富交朋友,他有亿万家财跟你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别把自己弄成哈巴狗。他也许一无所有却可以把唯一的馒头分给你。(学会分辨)

  5、不要为了经济富有的朋友疏远了精神富有的朋友,慢慢你会明白,经济上富裕的朋友可以带你吃喝玩乐,也可以带给你复杂纷乱的世俗烦恼,精神富有的朋友也许只带你去田野里,去溪流畔,没有美酒佳肴,没有香槟、咖啡、没有舞池,可是她能陪你一起奔跑、一起笑的像个傻子。(学会自重)

  6、可以相信世上真的有美好坚贞的爱情,但是它只属于牛郎织女、梁山伯祝英台、还有外国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因为他们都没有活很久。而我们是要活很久的。(学会珍惜)

  7、不管你因为什么结婚,只要你有了孩子,你就要爱这个家,不管它多么简陋多么寒冷,你都有义务让它温馨起来,因为你是父母!(学会承担)

  8、我们的青春眨眼间就没有了,皱纹一条一条的爬到眼角,我们阻止不了岁月破坏我们的容颜,可是我们可以让心在岁月中慢慢磨砺,如蚌中的沙,慢慢的光润起来,等到我们发苍齿摇、步履蹒跚的时候,还可以让珍珠的光泽晕红最后的行程。(学会成长)

  9、不要执着,人生有很多不如意,世界不会迎合你,地球不是为你转的,所以不要执着于拥有,连我们都只是红尘的过客,生是赤条条的来,死又能带走什么呢?(学会放下)

你的奢望要配得上你的本事

曾经,我有一个神一般的保姆,她在我家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

她只喝自己带来的祁门红茶;她必须睡硬板床,柔软的席梦思是万万不行的,因为担心驼背;她每天早晨一定要吃用纯碱手工而不是发酵粉做的馒头;她每个礼拜天务必休息;她还对我的饮食作息严加管束,我在家做的事,得由她把关。

圣诞节前几天,我准备参加闺蜜的年终派对,惴惴不安好一阵子才打定主意不告诉她,偷偷溜出去。当我画着美美的小烟熏,穿着blingbling的小礼服,拎着闪闪的小高跟鞋,猫着腰,企图逃过她火炬般的目光时,身后响起幽幽的声音:

“小李,你这是要到哪去?下午三点我们家政协会召开年度大会,我要代表理事们致辞,你得留在家里照看宝宝。”

是的,我果断地洗干净了小烟熏,脱下小礼服,放回小高跟,安安静静守着我的小宝宝,成全了神级阿姨的会议报告。

你问我为什么要忍?

因为那时,我的宝宝刚刚出生,每一个小小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不会自带使用说明书,面对这个伸腿蹬脚的小人儿,全家都犯难,而我要继续工作,只有她才能搞定一切。

忽略她的脾气,她是我见过最卓越的保姆——她当得起“卓越”这个词。

孩子在她手上完全是个小把戏,除了所有带孩子的基本功,她会抚触会按摩,会拍嗝会治病,宝宝到点就睡醒来就吃,不哭不闹心情良好,她就是一本关于孩子的百科全书。此外,她亲手给我做固元膏,传授我中医知识,了解一切生活里的小窍门,拆洗窗帘、收纳整理、熨烫衣服、烧菜做饭、读书看报,除了不会英语,她的技能和水准简直是国际化的。

她的能力撑得起她的脾气,所以,我心甘情愿百般佩服地忍了。

今天说起的久违的她,是因为我收到一个问题,有妹子问我:“筱懿姐,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好?比如,让老板给我升职,找到一个收入与心胸都体面的男人,拥有一群合意的朋友?”

妹子的期望可不低呀,简直是一场关于人生的全垒打,所以,我想到了曾经高要求的神级保姆。

一个人,当TA对生活提出要求的时候,生活也会对TA提出反向要求,所以,比较现实的做法是,首先反复掂量自己有多大本领满足生活的要求,考察自己的能力与愿望是否匹配,然后再给出问题的答案。

而清醒、客观地认识自我,是个异常艰难和痛苦的过程。

每当我在家照镜子,经常觉得自己肤白发黑,各种美貌淡定有气质。可是,等到出了门,哪怕在经过一些会反光的玻璃门时不经意扫过一眼,才发现,那个身材不够凹凸有致,头发蓬松,脸泛油光,表情茫然的身影,真的是自己。而平时,我活在美图秀秀的天地,我知道让自己变美的秘笈:

化妆有三宝,BB霜、眼线、遮瑕膏;

照相有三宝,低头,半侧,手叉腰;

PS有三宝,修补、液化、调色调。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包括我,对自我的认知,都有意无意地停留在PS的世界,自动选取最完美的角度观察自己。

TA们害怕承认是因为自身努力不够,才无法走到梦想期望的高度;TA们不肯明白是由于本人美貌出色不足,所以吸引不来男神和女神的爱情;TA们拒绝看清自己的性格缺陷,固执地认为目前坚持的一切都无比正确;TA们摈弃忠言逆耳的善意劝告,觉得那些不中听的真话都是羡慕嫉妒恨的打击。

总之,TA们自觉否定生活给予的真相,宁愿隔着美图秀秀看到自己PS后被美化的能力和本事,然后痛斥世界对自己太不优待。

人生的残忍在于,拼尽全力以后,承认自己终究不过是个普通人,有些宏大的蓝图,永远不会在自己生命的疆域里生根发芽。

能够坦然面对自我的渺小,承认自己的能力够不上愿望,愿意把目标降低到一个可行的水准,是勇气,也是智慧。

我的朋友高老师说:“这世界上有很多活得很努力的女人,但是有的让人赞赏,有的让人心疼,前者姿态优雅,后者表情悲壮。有些女人,无论怎么制造热闹,都难掩心底的崩溃。分寸是个技术活儿,用力太猛难免姿势走形,你之所以迷茫,就是因为你的才华和你的梦想不匹配,而活得老让人觉得心疼,也是因为能力与愿望不匹配。”

这是我一大早扒拉了半天,从她微信里找出来的。

回到今天的这个问题,怎样才能获得美丽人生?怎样才能拥有好职业、好男人、好朋友?

先看看手中的底牌,衡量下能够付出的代价,计算出必须付诸的勤奋,然后,设置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

作为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员,我们需要接受事实:即便再勤勉,比尔。盖茨也只有一个;即便再深情,布拉德。皮特的老婆也只能是安吉丽娜。朱莉;即便再贴心贴肺,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的友情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我们如今得到的一切,都是愿望与能力最终谈判和妥协的结果。

还记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渔夫的老太婆吗?她要钱,要大房子,要珠宝,要仆人,要当女王,可是最后,她一无所有——因为她的奢望远远超越了她的本事。

当能力与愿望匹配,所有期许都是正当需求;当能力小于愿望,所有要求便都成了贪婪的妄想。

努力与用力的区别是,前者向着垂手可得的梦想,后者朝着遥不可及的奢望。前者虽然辛苦,但是快乐;后者即便暂时热闹,也难免结果寒荒。

我和我的神级保姆最终难免一别。

在我的钱包赶不上她的工资增长要求后,我心痛地和她分开,心情之沉重犹如被人棒打了鸳鸯,我深深的知道,我没有本事再继续拥有她,我的能力与我的愿望不再匹配,只好放弃。

我找了一个月薪RMB2500的大姐。她带孩子的时候就顾不上做饭,做了饭就来不及洗衣服,她看不了书读不了报,自己的名字也写得歪歪扭扭。

但是,她每两个礼拜才休息一天,每次休息,她老公都来到我家楼下高高兴兴接上她手牵手走回家;只要我有工作,她毫无怨言调整自己的休息时间配合我;我生病了,她实心实意给我倒水买药量体温。

我喜欢她,她才是和我匹配的那个人。

而前面那个,我高攀了,所以活该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