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是用来抱怨的

  孩子:今天是你的生日。不知不觉,你已经20岁了。按中国传统观念,你从此就是成年人,可以自主决定生活方式和人生道路了。你将面临一系列人生课题,如求学、恋爱、婚姻、家庭、职业等等。如何完成这些课题,直接关系你的人生是否幸福。

  在这个最重要的时刻,爸爸想对你说——

  人总是在困难中前行,千万不要抱怨。生命犹如溪流,源于何处,流经何处,归向何处,由不得自己,无所谓好坏,坦然面对、全盘接受便是。抱怨是弱者的心态,于事无补,于人于己无益。

  烦恼与快乐只在一念之间,守住善念不移。人之忧乐,系于得失。得之不惊,失之莫憾。结善缘,诚感恩,人神共佑,处处安泰。纵遇违逆,莫生恶念,恶念只会带来烦恼。

  人的价值在于付出,以索取为耻。付出,证明你富有;索取,证明你贫穷。帮助别人,快乐的是自己。向人索取,得到的是失落。尊严比黄金宝贵千倍。

  没有坏运气,只有坏习气。种种不顺,习气所造。好习气带来好运气。所谓好习气,概而言之,乃一心不乱、一丝不苟。好习气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点点滴滴事关修行。

  学习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享受。掌握一门专业知识,便拥有进入文明社会的名片。专业没有高低,喜欢便好。知识不在多少,会用便好。会学习的人,其实是在玩一种智慧游戏。

  工作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快乐。干什么并不重要,喜欢就好。钱多少并不重要,够用就好。最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释放能量,释放快乐,释放人格之美。

  爱情不是拥有,而是相互赠予。与其追求爱情,不如打理自己。从内外兼修到内外兼优,爱神自然眷顾。不排斥、不攀附,善良真挚最可靠。切莫追求完美,切莫迷信激情,切莫执着永恒。

  相对宇宙地球很渺小,相对人类个人很渺小。爱护自己,悲悯众生,欣赏自然,乐观自在,安身之处即故乡。财富、地位等仅是身份象征,个人的本质特征是心灵。心量大者,不计较、不比较,烦恼随风散,动静皆自由。

  身体比事业重要,成长比成功重要,追求比超越重要。人生是一个生命过程,好好享受这个过程,让生命之光活泼泼地闪耀在寄身所在的时空中。

最爱我们的人,做饭最好吃

  微博上有人说,成熟的标志是,不再浪费食物,也不再忽视爱。细想之下,觉得自己实在晚熟,迄今为止,似乎没有珍惜过食物,也没有对爱重视过。

  生命中第一个给我做饭的人是爸爸。每天早上五点起床,给我和弟弟做早饭,一边催促我们吃完,一边帮我们把午饭装进饭盒。爸爸对应的关键菜式是土豆丝,他土豆丝切得极好,粗细均匀,刀法明快,我站一边看着,觉得叹为观止。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弟弟每天中午吃的,都是土豆丝,直到现在也没有因为腻烦而把土豆丝列入黑名单,大概跟爸爸的厨艺有关。总之在那个时候,觉得天底下的土豆丝,就我爸做的最好吃。

  最爱我们的人,做饭最好吃爸爸非常重视早饭,每到周末,都想好好睡个懒觉,但都不能得逞。不到七点,爸爸就会在门外喊:“起床吃饭了啊。”不起来他就站在门外喊一个小时。当时尚且年幼,毫无健康观念,爸爸那么“爱吃饭”,我完全不能理解。

  小时候心目中的“厨神”是奶奶,不知道为什么,奶奶做的饭味道总是很特别,米饭盛在碗里的形状似乎都要讲究些。奶奶腌的香肠尤其香,奶奶做的泡菜尤其鲜脆可口。奶奶会做腐乳,会酿糯米酒,会发豆芽,会做豆豉… …超市里也能买到香肠、泡菜、腐乳、糯米酒、豆芽、豆豉,但是味道嘛,实在不能跟奶奶做的比。

  下一个给我做饭的人是男朋友。跟“学弟”一样,他在饭桌上对我的照顾无微不至。帮我夹菜,开饮料瓶盖,在桌子下面抓着我的手,帮我挡掉朋友起哄要我喝的酒。在看《你饿不饿,我做饭给你吃》的时候,里面关于学弟那几篇文章,我非常有共鸣。大概天底下,爱与爱的表现形式都一样。

  男朋友做的红烧排骨和糖醋鱼很好吃,但他总嫌自己做得不够好。认识他以后,如果知道哪个男生会做饭,我对他的好感会顿时上升百分之八十。也是认识他以后,我才学会好好吃饭,因为他跟爸爸一样,无比重视“吃饭”这件事。

  在我的心目中,妈妈的厨艺最为一般。她下厨的时间并不多,口味偏重,做的酸菜鱼辣得爸爸吃不下去,摔下筷子念叨了两个小时。嗯,不过我吃得很痛快,辣得很过瘾。妈妈很“懒”,过年时的香肠也是花钱请人做的。给我装满满一箱子,非要我带到北京来。每次逛超市,站在摆着香肠的橱柜前,我都想回去拿上我家香肠在那些一点都不香肠的香肠们面前耀武扬威一番:“你们算哪门子香肠,回家面壁思过去!”

  有朋友说,为什么人长大了,吃什么都没味儿了。我猜是因为人长大了,都离开爱自己的人了。心意才是最美味的调味料啊。

父母不会在原地等你

  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有一次采访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崔琦。

  父母不会在原地等你  崔琦出生在河南农村,父母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但是他妈妈颇有远见,咬紧牙关省吃俭用,在崔琦12岁那年将他送出村读书。这一走,造成了崔琦与父母的永别。后来他到中国香港、美国,成了世界名人。谈到这里,杨澜问崔琦:“你12岁那年,如果不外出读书,结果会怎么样?”结果当然就是他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也许现在还在河南农村种地。

  可是崔琦的回答大大出乎人的意料,他说:“如果我不出来,3年困难时期我的父母就不会死。”崔琦后悔得流下了眼泪。在他拼搏奋斗的生涯中,他肯定不止一次地想过他的父母,也想过有一天终于和父母相守在一起。但世事不如人意,蓦然回首,父母已经离他而去。从此,人生无论怎样辉煌,终究无法弥补父母已经不在的遗憾。

  我想起了前不久从美国归来的一位朋友。接到他的电话时,我颇感意外。因为这位朋友远在美国,想在国外定居,父母也很支持,工作学习都很顺利,我们都以为,他在美国定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有好多人不是都想方设法跑到国外去吗?

  可到了决定的关头,他犹豫了。这些人在国外,看着朋友们来回奔波于美国中国的,这回有朋友的母亲病重了,这回又有朋友的父亲去世了,要回去奔丧了。回来后,朋友们都长吁短叹的,后悔不已。并且出现了很多很多的“早知道……,早知道……”这种情况让他战栗不已,跟着也有了电话恐惧症,害怕听到来自国内的电话,特别是家里的电话,恐惧一直围绕着他。虽然父母也很支持他在美国定居,但是父母单独留在国内,的确也是很令人担心的。思前想后,他下了个大决定,回国!美国的朋友们都出乎意料地支持他,希望他别重蹈覆辙,好好地陪父母走完最后的人生道路!于是他回国了。

  回国后,他在城里上班,父母在离城不远的郊外居住,过着田园般悠闲的生活。他每天都回家吃饭,周末一般没什么活动也呆在家里,陪父母聊天,下棋。某一周末,朋友们约他出去玩,时间是两天一夜的周末,说“你天天回家陪父母,和朋友们都聚会少了,一直呆在郊外多闷啊。走,去好好地玩他个天翻地覆,父母少陪两天没事的”他拒绝了朋友,淡定地说:“父母老了,他们不会一直在原地等你的!他们一辈子在等你,等你出生,等你长大,等你上学回家……现在等你下班回家吃饭,他们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等呢?”说完后就回家了。他所不知道的是,那天的聚会没办成,朋友们都马上赶回家了……因为,父母不会在原地一直等你的!

  看完后感慨万千,以前的辅导员曾对我说,她的很多同学博士毕业后离开香港去了美国,尽管有一些在学术领域发展的相当不错,但是,他们的心始终充满了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同学的父母年龄已经六十有余,但美国这边的事业有放不下,这个时候,很多人都会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就像头顶悬着什么东西时刻会砸下来。

  很多人背井离乡,甚至远至海外,为了追求他们的梦想,追求事业有成,追求前途无量。总是想着等着自己有了钱一定好好的孝敬父母,想着买了大房子就一定接父母来住,想着忙过了这一阵子一定回家看望父母……然而,父母是不会在原地等你的。也许,等你有一天人生辉煌时,父母却已经离你而去了,让你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懊悔。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年少时不懂这句古语的含义,曾私下耻笑:为什么总要留在父母身边?曾经我很赞叹“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梦想去云游四方。

  带着这个梦想,我们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家乡,也真正离开了父母的身旁。曾经为自己能实现这一愿望而自豪,曾经为自己能走出家门而庆幸。殊不知世事艰辛,唯有离开家乡的人能体会到了。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次离去的结束意味着更远的离去,归期却不可知。回头再望,家乡是如此美丽,父母身边是何等温馨。

  仔细再读: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方觉其中的奥秘。

  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意思是: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不知道我们是否算是“游必有方”呢?

  每一次回家,都是来去匆匆。放一次大假,总是很晚才回去,又很早就返校了;即使在家里的一段时间,也是整天对着电脑,忙这忙那,搞东搞西,连和父母聊天的时间都没有。也许是真的忙碌,也许是习惯了漂泊,也许唯有父母能不挑剔我的所作所为……

  每一次长时间的分别后,第一眼父母给我的感触是:父母又苍老了许多,额头上的皱纹又增加了许多,身体已渐渐逝去,而逝去的光阴却无法再找寻了。

  每次给父母打电话,父亲依旧再三叮嘱我:在外多注意身体!此刻,我深感——母爱、父爱如山!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中对”孝”的强调,一直是从情感意义上进行说教。孝注重的是情感与精神的慰藉,而非物质的满足。切不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夜已深了,不知远在家乡的父母此刻是否依旧还在忙碌着或已睡下。

母亲的心

  朋友告诉我,她的外婆得了老年痴呆了。

  先是不认识外公,坚决不允许这个“陌生男人”靠近她的床,同床共枕了50年的老伴只好睡到客厅去。然后有一天出了门就不见踪迹,最后在派出所的帮助下才终于将外婆找回,原来外婆一心一意要找她童年时代的家,怎么也不肯承认现在的家跟她有任何关系。

  哄着骗着,好不容易说服外婆留下来,外婆却又忘了她从小一手带大的外孙外孙女们,结果都被外婆以为他们是一群野孩子,来抢她的食物,她用拐杖打他们,一手护住自己的饭碗说:“走开走开,不许吃我的饭。”弄得全家人都哭笑不得。

  幸亏外婆还认得一个人——就是我朋友的母亲,她记得她是自己的女儿。每次看到她,脸上都会露出笑容。然后叫她:“毛毛,毛毛。”黄昏的时候搬个凳子坐在楼下,唠叨着:“毛毛怎么还不放学呢?”——连毛毛的女儿都大学毕业了。

  家人吃准了外婆的这一点。以后她再说要回自己的家,就吓她:“再闹,毛毛就不要你了哦。”外婆就会立刻安静下来。

  有一年十一,来了远方客人,朋友的母亲亲自下厨烹饪佳肴,招待客人。饭桌上外婆有了极为怪异的行动。每当一盘菜上桌,外婆都会警觉地向四面窥探,鬼鬼祟祟地,仿佛一个准备偷糖的小孩。终于判断没有人再注意她,外婆就在众目睽睽下夹上一大筷子菜,大大方方地放在自己的口袋里。当然是宾主皆大惊失色,却又彼此都装着没有看见,只有外婆自己,仿佛认定自己干得非常巧妙又隐秘,露出欢畅的笑容。那顿饭吃得……实在是有些艰难。

  上完最后一个菜,一直忙得脚不沾地的朋友的母亲,才从厨房里出来,一边问客人“都吃好了没有”,随手从盘子里拣些剩菜吃。这个时候,外婆一下子弹了起来,一把抓住女儿的手,用力地拽她,女儿莫名其妙,只好跟着她起身。

  外婆一路把女儿拉到门口,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就在口袋里掏啊掏啊,笑嘻嘻地把刚才藏在里面的菜捧了出来,往女儿手里塞:“毛毛,我特意给你留的,你吃呀,你吃呀。”

  女儿双手捧着那一堆各式各样、混成一团、被挤压得不成形的菜,好久,才愣愣地抬起头,看见母亲的笑脸,她突然哭了。

  当疾病切断了外婆与世界的所有联系,让她遗忘了生命中的一切关联,一切亲爱的人,而唯一不能割断的,是母女的血缘。她的灵魂已经在疾病的侵蚀下慢慢地死去,然而永远不肯死去的,是那一颗母亲的心。

要对得起这幸运

这是今天打开后台管理系统,看用户的评论,突然发现了一个用户刷了好些评论,仔细一看注册的手机号码,居然是老妈的,我突然有点儿想哭。第一次这么直观的感受到,我走得太远又太快,而父母为了能够离我近一点儿,一直在后面不停地追着跑。

一个月前从清闲的餐饮杂志辞职跳槽到移动互联网,开始做美食APP,从此下班时间没有点儿,工作量比之前翻十倍,工资并没有涨多少。告诉父母的时候,他们是很不愿意的,觉得一个姑娘,到了这个年纪,有份清闲又稳定收入还不错的工作挺好,犯不着瞎折腾。之前每天晚上固定和爸妈视频的时间现在也因为加班越推越晚,但我做得十分开心,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斗志昂扬上蹿下跳。我父母是这样的,只要我开心,总是无条件支持我的决定。

老妈问我怎么才能支持我的工作,怎么能看到我做的东西。移动互联网这些概念,离他们太远,我只好跟她说,等我下次回去,拿着手机慢慢给她讲,现在只要多看看,多转发一下我们的东西,就是支持我啦。

于是我先是看到老妈在朋友圈里转发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每天推送的内容,接着她学会了关注微信公众号,然后某一天我发现微信后台的粉丝里多了好几个我们院儿里的阿姨,再接下来,老妈开始在微社区里面发帖子晒图了。

安卓版上线的那天,老妈说要装个来看看,我电话指导她了好久,她还是没搞明白,下载个应用并安装这个事情对她来说实在是有点儿搞不懂,于是只好放弃,我说下次回家再帮她安装,现在她只要关注关注微信就好了。

上线之后,我昏天昏地的忙了几天,没有顾得上联系老妈。有天她突然兴奋地打电话来,说自己装上了APP了,还指导我的姑姑小姨们全都装上了。我还将信将疑,觉得她不太可能自己搞懂这个东西,于是便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今天居然在后台看见来自老妈的评论,她是花了多少时间才慢慢搞懂了这些东西呢,就跟之前无数次追赶在我后面一样,付出了多少我看不见的努力呢。

12岁第一次要独自出门旅行的时候,他们说好,送我到车站转身就走,其实悄悄地安排了人在到的城市照顾我。

初中报道第一天,我说不要送,他们说好,前一天晚上老妈反复不知道把我的证件和行李检查了多少遍。

高中时迷上各种天文生物竞赛,数理化学得一塌糊涂,他们说好,然后悄悄地在准备如果我高考不理想就去德国学生物的钱。

高考时候我不让陪同,他们说好,等我骑车出去三分钟之后,老爸骑车远远地跟着直到看我进了考点的大门。

我跑到各种偏僻的地方旅行,他们说好,然后在我到每一个地方之前都在网上把这个地方了解一遍,什么色达、玉树、新藏线、尼泊尔、东南亚,所有稀奇古怪人烟稀少他们从未踏足过的地方,都因为我而让他们对每一条街道都了如指掌。

我说不要在体制内生活,他们说好,然后背地里推掉了熟识的伯伯提前帮我安排好的舒适又高薪的事业单位工作。

我喜欢北京,他们说好,然后爸妈的手机里永远都有北京的天气预报,对于北京的菜价甚至他们比我还要了解。

如今我换了工作,他们完全不了解的领域,他们也只是说好,你开心就好。然后默默地上网去学习究竟怎样去下载安装一个应用,然后怎样去用它,并在和每一个亲戚朋友聊天时,打开它,自豪地对他们说,你们看,这个是我女儿做的,你们也装一个用一下吧。

这是世间最为深沉的爱,任何的煽情都配不起。

原谅我的不能陪伴,我也没法停下脚步或者走得慢一点,我只能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过上理想的生活,并带着你们一起往前走,去看更多精彩的世界。我明白这是你们希望看到的。

我知道,出生的时候,我就遇到这辈子最大的幸运了。

我要对得起这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