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不炫富,他们只炫你

–1–

前几天我和我妈去商场逛街,来到了New Balance店里面试鞋。我妈最近在跳广场舞,总想要买双舒服的运动鞋。

这几年,New Balance莫名其妙地火了,穿上它,好像整个人就牛逼起来。

我妈看上了一双,红色的,上面有些花纹,说真的,大小刚刚合适,我问我妈:穿着舒服么。

我妈站起来,在镜子面前转了一圈,她那模样,还挺自得:挺好的,感觉挺轻松。我看见她啊,笑眯眯的,眼睛都笑弯了,显然是很喜欢了。

然后一问价格:八百多。

我妈一听价格就有点犹豫,我看她在镜子面前转了两圈,那副又喜欢又嫌弃的模样,显然啊,纠结了。

“我就偶尔穿一次,要不就算了,不买了,家里也不是没运动鞋。”我妈轻声嘀咕着,可是我知道她没有说出来的话――太贵了,买回去又不穿几次,浪费。

“穿着好看就买么,你跳广场舞的时候,刚好合适。这钱,我出。”

“太贵了。”我妈轻声说着,可是啊,那语气,却是没那么坚决了。

我直接让导购把鞋子装好,然后就到前台把钱给付了。那段期间,我妈跟个小媳妇样跟在我身边。等到走出店铺,我看见我妈拎着购物袋,嘴角却是浅浅的笑容,似乎还想要矜持,可偏偏又是止不住的开心。

我突然就觉得,这钱,花得真值,哪怕穿的次数少,可至少让我妈高兴。

–2–

那天回到家,我妈就兴冲冲地换上了新鞋,然后去跳广场舞了。

本来一般跳到九点就要回家的人,那天跳到了十点才回来。

我去客厅接水,然后就看见我妈哼着歌,一副乐滋滋的模样,显然是心情极好。

我冲着我爸挑了挑眉,我爸摊了摊手,随后就是说道:“你妈说你买的鞋,跳舞跳起来就是舒服,开心着呢。”

我突然就乐了,忍不住说道:“那妈你多穿穿。”

我妈冲我招了招手,一副神采飞扬的模样。

接下来几天,我妈每天不到十点就不回家。我往鞋架上面一看,那双NB鞋总是不在。

我爸坐在客厅里面看电视,形单影只的,他冲我喊道:“你妈啊,这几天都开心坏了,天天穿着你买的那双鞋出去跳广场舞,每见到一个人,就说这双鞋是你送的,她啊,正N瑟着呢。”

我忍不住就是一笑。

随后,我爸又嚷嚷道:“闺女,你什么时候也送老爸一个呗,我也出去显摆显摆。”我爸一副不好意思又理直气壮的样子。

“好啊,过两天就给爸爸买。”

我爸听了这话,似乎就心满意足了,“别买太贵啊,意思意思就行了。”我爸忍不住又加了一句。

我突然想起,我小的时候,有了什么新玩具,总归要把它带到我的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瞧见所有人羡慕的眼神,然后再加上一句:我爸爸给我买的。

那语气,又得意又骄傲,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小公主,我有的,你们都没有。

现在长大了,彼此的位置反倒是颠倒过来了,我爸妈拿着我送的东西,相比于我的喜新厌旧,他们总是一遍一遍地夸着。

送了条围巾,恨不得天天是冬天,然后挂在脖子上。送了双球鞋,每天都要出去运动,送了个手链,那更是挂在手上不肯摘了。

若是生日送了蛋糕,恨不得昭告天下,我女儿买给我的。然后,朋友.圈马上九张图附上,再加一句:今天我生日,女儿给我买了蛋糕,谢谢女儿。

子女做了一件小事就让他们铭记于心,片刻不敢忘。

只是啊,长这么大,不知道给我做过多少事情了,且不说尚未成年之时,就是长大之后,每月的零花钱,时不时的嘘寒问暖,我工作时的关心,我失业时的鼓励,大概是我一向来都觉得理所当然,所以没往心里去。

可是啊,现在看着他们两个,稍微送个礼物,稍微送上一句关心,就高兴地跟什么似的,不知道为什么,心里面有些不是滋味。

大概是没心没肺久了,难得有心了,就会难受。

–3–

我闺蜜十一的时候回到家,拉着他爸妈去周大福,给她妈买了一条金项链,给她爸买了一个金戒指。

当天我就看到了他爸妈的两条朋友.圈推送。

闺蜜妈妈:女儿真的懂事了,给我买了项链,给她爸爸买了戒指,有女儿真好。下面是全家福,顺带礼物特写。亮晶晶的,简直就是闪瞎我的双眼。

闺蜜爸爸:女儿十一回家特地带我们两老去挑礼物,女儿有心了。顺带全家福和闪瞎眼的金子配图。

我爸妈和闺蜜爸妈都是好朋友。

我瞧见我妈就在下面评论道:老李,你家丝丝真懂事,看来你们以后要享福了。

然后我就看见我爸迅速点了两个zan,紧接着就是说道:丝丝真的很孝顺,老李,你家闺女真不错,真不像我家这个……

大人们你来我往的,夸来夸去,你女儿好,我女儿差,中国的国情似乎总是要把自己的孩子损一损,然后使劲夸夸别人的孩子。

我闺蜜丝丝却是微信发消息给我:我没想着买金子的啊,我爸妈硬要买金子,说是金子升值,以后还可以留给我,算了,他们开心就好。

原来父母就是,你送给我贵重礼物,我高高兴兴收了,可是到了最后,还是忍不住为你着想,想要把它留给你。

那时候,我们全家在外地旅游。

我爸妈到了晚上的时候,迅速在朋友.圈发了几张餐厅和白天拍的风景照。

我爸说:全家一起出来旅游,女儿终于懂事了,吃喝都是她安排的。

我妈说:女儿出门安排好旅游景点,票都是她订的,有女儿在,事事放心。

我瞧见闺蜜爸妈也是迅速点zan,紧接着就是评论道:你家陆陆真懂事,还带你们出去玩,不像是我家丝丝,不爱出门……

似乎又是重复了一样的情景。

这是中国式家长的典型特点。见到别人家孩子的好,总是夸别人的孩子,然后说自己的孩子不好。

可是,我们忘了一点,除了他们,没人能够说我们一句坏话,若是有人说我们一句,他们肯定第一个不同意。

我想说,你们肯定会说他们炫耀孩子。

可是,这又怎么了?

就是我们,还不懂事的天天炫耀一下吃饭的高级餐厅,自拍的美照,新买的奢侈品。

父母殷殷切切地把你的照片发在他们的朋友.圈,就是因为真的觉得你好,你最珍贵,才忍不住想要公之于众,一起来分享他们的幸福。

想要昭告天下,你的存在,是他们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哪怕,你仅仅只是做了一件小事。

–4–

今年父亲节的时候我在外地,事情太多,没给我爸打电话祝福他。

过了好几天之后,我回到家,我爸一如既往,啥事都没有。我妈却是忍不住跟我说:你爸父亲节的时候等你等了一天的电话,就说你怎么连个爸爸节日快乐都没说,怎么短信都没发,你爸也不是想要你送什么东西,就是……

说真的,当时我听到这话,我真的感觉臊得慌。

我其实是知道那天是父亲节的,可是就是犹豫要不要打电话给爸爸,大约是我觉得自己长大了,矫情的话,真的很难说出口。我总感觉发微信发短信都不是很好意思。然后在那儿忙着,随后就忙过了节日。

可是啊,家人之间,不就是需要矫情的话语来亲近么?

哪有那么多不好意思啊?

他们求得也不多,就是想要你给他一个电话,一句祝福,仅此而已。

可是我,居然吝啬得连句话都没给。

哪怕他待我一如既往,我却觉得受之有愧。

后来,我跑出去买了个钱包,我爸原来那个用了好久用破了还舍不得丢。

我记得我爸那天下班回来,高兴地喝了两瓶啤酒,冲我看了好几眼,然后忍不住就是说:有女儿真好。

当晚我爸发的朋友.圈是:女儿送的钱包。

我回了一句:爸爸,我爱你。

我妈说我爸第二天上班的时候都是哼着歌去的,回来的时候就给我带回来了两盒我爱吃的黑巧克力。

我们这一辈的父母,大多寡言,不善表达,就是跟随潮流,发个朋友.圈,夸你的时候也不知道怎么夸,最多说一句你懂事。但是,他们对你的好,真的是真真切切落在实处的。

可是,他们不会表达,我们会表达啊,他们不会说只会做,我们可以边说边做啊。

他们为你做了那么多事情,你夸一下他们,又不会损你分毫,你又有啥好不好意思的?

–5–

我给我妈买了一双800多的New Balance 的运动鞋,我妈能够炫耀得整个广场跳舞的阿姨都知道:我妈有个孝顺女儿,给她买鞋。

一下子,我妈整个人就觉得牛逼起来了,跳舞也有精神了,可是,她真正觉得牛逼的,就是我惦记着她,我想着她,我舍得为她花钱,我爱她。

长大了以后才明白,父母炫耀的唯一的资本就是自己的孩子。

因为,孩子是他们的最珍贵。孩子对他们的一点小贴心,都是他们心底的最柔软。

我想着,以后得多惦记他们,让他们觉得,有了我,人生特别的牛气哄哄。

你瞎忙的样子看起来真失败

Lisa辞职了。

她本来在一个知名公司做中层管理,拿着不菲的薪水,除了工作忙,没别的毛病。

大家以为她找到了更好的地方,谁知道她说,不工作了,要好好玩一段时间。

一下子炸了锅。

“玩?现在经济这么不好,工作很难找啊!就这么裸辞?”

“我实在太累了,每天加班到深夜,这把年纪了谈恋爱都没空”,Lisa解释。

“谁不是这样的?高薪和轻松都想要,哪有这么好的事情”?

“连富二代都那么努力,完全不敢休息,更何况咱们这种普通人”!

“我们是为你好,世界这么大,到哪都一样,赶紧让自己忙起来,千万不要闲下来,年轻时就贪图安逸享受,对自己太不负责了!”

Lisa听完沉默了。

这突然让我想起了一种人——那些不聪明还很忙的人。

他们喜欢发朋友圈: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吗?

你问他四点之前在干嘛,他可能一时半会儿答不上来。

– 01 –

你看起来很忙的样子只是在感动自己

同事K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他看起来很忙,但你又不知道他在忙什么。

K先生特别喜欢请教问题,但永远问不到点上,还特别喜欢召集大家开会“沟通”,证明自己的“努力”。

无论你是不是手头有事,他都会用“xx总监和xx副总也来了”这样的理由来逼你参加,营造出一种大家都很忙,你不参加就是偷懒的氛围,不忙的话都觉得自己没脸出现在他面前。

可是,每天开了十几个会之后,同一项工作还是没法有任何的进展,而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早就没空做了。

这样一来,怎么可能不加班?最后还要发朋友圈告诉大家,加班到现在!

这样表面上的“忙碌”通常体现为,大量的时间都在做重复性的工作,讨论一个毫无意义的方案,用一种看起来拼命努力的忙碌,隐藏背后心怀不轨的企图心。

这到底是为了感动别人还是感动自己?

– 02 –

努力就一定会成功?

你根本没有思考从哪里发力

只有那些没获得好结果的人,才会说我真的尽力了。

成功的聪明人分享的是胜利的果实,真正忙碌的过程大多是痛苦的,他们不愿回忆。

努力本应该是一个特别正能量的事情,不应该被偷换成忙碌的概念,反而让人焦虑和不安。

总有人能翻出一堆鸡汤来给你洗脑:

明星们每天只能抽空睡觉,一天飞5个地方,再累见到要合影的粉丝都会保持笑容;

CEO们都自豪地说:每天我只睡4个小时!

科比说了那么多话,最红的就是:你见过凌晨4点的洛杉矶吗?

因为努力,所以成功——这个公式给群众们打了一针充满希望的鸡血。

在这种风气下,每个人都必须隐藏好自己内心那颗“贪图享乐和安逸”的心,逼着自己成为那个忙成狗,累吐血的人。

不然你就分分钟被指责鄙视好吗!

买不起学区房?为什么不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这么不努力,不负责,为什么还要生孩子!

父母感冒不给上进口药?为什么不让父母有更好的医疗环境,这么不努力,不孝顺,枉为人子!

你买不起那个两万五的包?为什么不努力好好宠爱自己,这么不努力,白做女人!

一部分先努力带动后努力,最后全民进入看起来拼命努力的忙碌状态中,而这种忙特别具有迷惑性和煽动性:

大家都加班到12点, 我怎么能6点回家?没有人在意其实是别人上班效率低。

大家凌晨2点还在发邮件,我怎么能睡觉?没有人在意其实是方案本身不好。

大家周末都跑来加班,我去喝下午茶岂不是显得很懒?

这种不聪明的努力方式就像漩涡,把所有人都吸进去。

在这种环境焦虑和内心自责的双重鞭笞下,每个人只能一刻不停的往前跑。

可我们怎么还是买不起那套50平米的学区房?说好的努力就能成功呢?

在我们周围有太多鼓吹“你必须拼命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人,他们耗费大量的时间做一切累死自己的事情,来安抚焦虑的心和对成功的渴望,还把这种焦虑转嫁到别人身上。

讲真,这么表面的忙碌,其实十分费力。

不聪明的人很少去思考,究竟应该在哪个方面发力。

而明星、CEO、富二代们也从来不说,到底应该怎么努力,只是胸有成竹地说,我很忙的。

– 03 –

聪明人从来不“拼命”

掌握事情运转的规律才是捷径

我有个土豪朋友,哈佛毕业,白手起家。从创业初期就做的顺风顺水,不到三年就彻底财务自由。

在我还在天天苦逼的加班时,他每天能花好几个小时,给他家哈士奇做一顿狗粮;

在法国和澳大利亚都买了度假别墅,全世界乱跑着玩;

每天坚持健身一个半小时,越来越有型;

还常常没事干就找你聊天,因为太闲了。

我总是问他,哈佛凌晨四点的图书馆人多吗?你们成功人士不都只睡4小时吗?困不困?

他翻了个白眼,凌晨四点谁去图书馆,那都是骗你这种天天加班的人的,睡不到8小时还敢叫成功人士?

我说,你这么不费力,背后总得有一篇累成狗的血泪史吧。

他说,穷人才觉得累成狗的努力才能赚钱,其实狗真没那么累。那种不聪明的努力,除了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富人谁那么苦逼勤奋。我认识的那些有出息的富二代真没你想象得那么拼命。

我说,到底有啥不同?

他说,思维方式不同。提到这个,我突然想起有段时间我准备买车时,问了身边朋友的意见。

先问了几个普通群众,都是加班狂魔,天天吐槽工作性价比低的主。他们第一反应都是:买什么车?有车牌吗?你又不怎么出门,要车干嘛?现在养车越来越贵,没什么用就别买了,打车都比养车便宜啊!路上这么堵,坐地铁就行了!

然后问了土豪朋友,他第一反应是:买啊!有车很方便,你的活动范围会大很多,机会多很多。

我说,你有钱所以不觉得叫事。

他说,比起你未来的机会,这点钱算什么。

我说,可是我怎么知道会不会有机会。

他说,你连这一步都不敢迈出去,机会永远不会来。

我突然感受到他说的那种思维方式。看似富人都在逐利,可其实在他们心中,钱只是工具而不是目标。

赚钱是为了花钱,花钱是为了让自己节省精力、有更高的效率,发现和获得更多的机会,才能有更多的钱。

那些看起来很忙的人,总想着直接用时间换钱。而富人,把忙碌的表皮剥了,发现了这个交换的内核,掌握了赚钱的规律。

那些看起来毫不费力的人,不是他们背后牺牲睡眠和健康去努力,而是他们找到了成功的“捷径”。

他们可以用有限的时间,高效的处理问题,他们知道事情的重点不是表面上的忙碌,而是背后隐藏的规律和方法。

那些花大量时间看起来很努力的人,最喜欢说的话居然都是“我没时间啊”,每一个说出这句话的人,都是在宣布,自己丧失了对时间的主权。

我觉得更应该同情这些人,这些人是被生活操控的布偶,时间会躲在阴影里冷冷地看着他们自我感动,最后呢?

留下一句话,我真的拼命了,因为他们没时间拼了,只能拼命了,最后,我想说一句,朋友,身体真的很重要。

为什么我们聊着聊着就没话了

前些日子,偶然的机会之下,加了以前一位大学校友的微信。

那时候我们还挺多话聊的,聊文学,聊音乐,聊电影,甚至连自习都不想上就为了和对方去操场上走几圈。

想来真是年少轻狂,岁月无恙。

可是,当我再次怀着那时的心情去和对方聊天时,却发现我们已经再也没有彼时彼地的心情和状态了,聊着聊着就没话聊了。

是啊,后来才发现,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工作,又有着不同的三观和方向,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最真实的生活。

毕竟,除了父母爱人以外,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义务和能力陪你一起,而其他的人都只能从你的全世界走过。

有时候,总想在圈子里认识几个所谓的大咖,殊不知,交际成本是和你的资源优势挂钩的。

当你拥有优势资源和能力时,需要这些资源和能力的人自然会找上门和你聊。

你需要的不是一个可以聊天的人,你需要的是提高你吸引别人找你聊天的外因。

有时候,蜜蜂围着花儿,是因为蜜蜂需要采集花粉。

有时候,棕熊赶着蜜蜂,是因为棕熊需要蜂蜜果腹。

所以,别老想着别人为和你没话聊,有时候可能是因为你拥有的不是对方的谈资。

圈子决定圈层,能力影响社交,这不无道理。

当然,还有一种聊不下去的情况就是,很多关系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想起之前加入的一个中学群,刚刚那会大家开心的不得了,各自聊的不亦乐乎,各种老朋友老同学好久不见云云。

过不多久,再去看时连个人影都没有,到如今丢红包在里面都没人理。

想起中学那会,大家都没有手机,分隔两地连沟通都需要写信,可是一月等一封信我都愿意,如今明明对方安安静静地躺在你的手机通讯录里,你都不愿意和他多说半句话。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就是相见不如怀念。

手机的出现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当心与心的距离总是隔着一道冷冷的屏幕。

我们愿意在半夜给他朋友圈点个赞,都不愿意好好地当面夸一句你今天真美。

或许,有话说话才是沟通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当然,实在找不到聊天的人,为什么不和自己的父母亲人聊聊天呢?

你也许不知道,你的生活点滴,却是他们全部的快乐与惊喜。

那些和你擦肩而过的人,也不要忘记他们。只要你心里想着,谁来了我都高兴,谁走了我都不惦记。

总之,势不可使尽,山水总相逢。

孩子,我允许你不优秀,但不允许你没教养

海边度假的时候,许多孩子一起在玩沙子。女儿一路小跑,准备去抢夺别人的玩具,我一把抓住女儿刚要落下的手,把她拉了回来。女儿俨然已经是个“人精”,见到母亲佯装哭泣。她是笃定了她外婆会责备她母亲,不由分说地责备我。

果然,母亲说:你把孩子弄哭了,孩子抢玩具不正是孩子的占有欲的表现。这是孩子的必经时期,不必大惊小怪。女儿看着我,露出得意的样子。

母亲没有吭声。回去的路上,我和母亲说了一个故事:

一个残疾的小男孩,天生并不灵敏。除了身体上的缺陷之外,似乎大脑的发育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弱。他每一次考试都是班级最后几名。可是,他却是班上人缘最好的。在小学的时候,他有很多朋友,外出秋游的时候,总是有很多同学争先恐后想帮他推轮椅。到了初中,每个生日,有很多同学给他礼物,他们邀请他去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为什么?

  • 他对谁都很礼貌。他懂得爱人也爱己,他懂得接受时礼貌,拒绝时也彬彬有礼;
  • 他为人不贪心。不贪心别人对他的爱,不贪心别人的玩具,他不会觉得自己残疾而应该享受更多的爱,他常常一跛一跛地去集体活动,和那些快迟到了的同学说,没事,我自己慢慢过来就成。他知道自己应该得多少,也知道别人应该得多少;
  • 他懂得分享。每次母亲带给他的喜糖,他都会带到学校,给同学吃,倒并不一定有多昂贵,也并不会多好吃,但是分享中建立的感情却难能可贵。

母亲说,我知道你说的是谁。前些日子在路上碰到他,看到他和一个保安室门口的大叔在聊天。后来,保安室门口的大叔说:这样一个有素质的男孩,根本不用担心生计,走到哪里,都有人愿意帮助他。

一个人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一个人的教养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我认识一个培训机构的校长。他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做过一个研究。

他发现,一个班上,如果这个学生有足够好的人缘,为人纯良,那么长大后必定能够在社会上获得一席之地。

因为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很多年后,你就发现,除去一部分智商卓著、能力超群的人,不需要比拼情商外,大部分人需要的就是拼人品。而这个人品,与他成长环境、家庭教养密不可分。如果说外貌是人的第一张名片,那么教养是一生的盔甲。

我也有一种感觉是,在我的学生时代,那部分与人为善、彬彬有礼、为人正直、勇敢果断的同学,无论成绩是否优异,在踏进社会之后,都混得风生水起。而那一部分性格脾气古怪或是伸手打人,张口爆粗的人,多年之后,依旧还是原来的模样。但我们最不能忽略的,却是在每一段时期,纠正孩子身上最不该有的习惯——暴力、抢夺和刁蛮。

我特别认同有一句话是:穷养也好,富养也罢,但教养最不可缺。

孩子从来不是我们的工艺品,但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不磨平孩子的个性,也不纵容孩子的缺点。未来的某一天,希望她活在人世,对于她自己,是一件高兴的事,而对于人间,是一个美好的存在。

你总抱怨得不到,其实也没多想要

当年做实习记者时,曾经采访过一位创业成功名利双收的师兄。

采访比想象之中要顺利,原本预约了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到了之后他主动说,“你们要是不着急,就再留一会儿,等我开一个会,然后一起去吃个下午饭?好久没听到学校的事了,感觉自己一下子又年轻了几岁。”

我们欣然应允,他离开之后我和前辈在会客室里一边等着,一边整理采访稿。前辈一拍脑门,问我,“你有没有觉得这个报道缺点什么?”

“人家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还缺什么?”

“他逆袭的故事啊,成功的心路历程,奋斗史,得到的和放弃的,有关他个人的一切,鸡汤的狗血的都行”。

前辈挂着一丝坏笑看我,“这个部分就交给你了,今晚吃完饭回去整理好给我,在线等。”

晚饭茶过三巡之后,我鼓起勇气问出前辈教我的问题,“你这一路走来,有什么背后的故事可以分享的吗?”

他挑挑眉,“你们这些孩子,就是故事听得太多,以为照着别人的故事给自己打打鸡血就能成功了?”我语塞,倒是他看出我的尴尬,补充一句,“如果你答应我不把它写进报道,我倒是不介意讲给你听。”

刚毕业的时候他进了一家小私企,虽然职位低工资少,但好歹图个安稳,谁知道刚满一年,公司就因为收购失败导致现金流短缺,员工每个月能领到的,是只有平时三分之一的工资以及一张签着老板名字的白条。

他是在连续领了五个月白条的时候决定辞职的,父母,亲戚,朋友,所有人都在反对,他们告诉他,忍一忍就过去了,要是现在离职,欠的钱可都打水漂了。

让他下决心的,是一个普通的午后。

他女友工作的地方离家近,为了省钱,每一天中午都会回家做饭,并给他送上一份,从不重样的两荤一素,在他的薪水陡然少了大半之后,依然没有任何变化。

他在她营造的温柔错觉里,也曾一度以为自己还能撑得起一个家,直到他有天忘了东西回去取,才发现她做给他吃的菜,就真的只有那么一点点。

菜汤和残渣还剩在巴掌大的小盘子里,而她正在拿着馒头蘸着那些汤汁吃,吃的很香。

“就是那种当时一块钱四个的白馒头,而她每顿给我送的都是米饭”,他说,隔着氤氲的咖啡香气,看不到眼圈的微红,却能听的出声音中的一丝哽咽。

“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那么失败过,看到别人开着豪车,没有这样觉得,看着别人洋房别墅一掷千金,我也没这么觉得。只有那一刻。”

只有那一刻

他正是从那一天,决定要自己创业的。

没想过有一天能做到盈利百万,只想让她过上能好好吃一顿晚饭的生活。

没有启动资本,就腆着脸拿着商业计划书去找好友,亲戚,同学,借钱,被一次又一次质疑,拒绝,甚至辱骂。

没有员工,他一个人做着一个公司的活儿,每天只睡三个小时,靠着楼下商场的免费咖啡提神,厚着脸皮应对服务员惊异又鄙视的眼神。

“当年我拿着这么大一个水壶去接咖啡,做贼似的,连我自己都鄙视我自己。”他比划了一个军用水壶的形状,苦笑一声。

“我从来都不讲自己的成功故事,倒不是因为见不得人,而是因为,听故事的所有人都不是我。”

他这样说。

“光谈成功的光鲜时刻,自然是人人想要,可很少有人真的舍得让自己付出相应的代价,太多的人嫌苦,嫌累,嫌创业的初期看人脸色巴结奉承丢人现眼,但是对于真正急切的想要出人头地的人,这点事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困难。”

我们想要成功,想要博学,想要被喜欢,我们想要有很多的爱和很多的钱。

至少我们以为自己是渴望的,

可是我们却懒得为自己的渴望付出一丝一毫,讨厌屈就,也讨厌枯燥,讨厌虚与委蛇,讨厌示弱,讨厌加班,也讨厌重复。

所以永远也得不到,而越得不到的东西越难以放下,竟逐渐变成一种执念。

我们为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梦想。

梦想这东西,本来就是有可能实现不了的啊,除非见鬼。

我们这样安慰自己道,

所以不尽力的话,也没关系的吧。

那些说着“今天已经健身两小时了,吃块黑森林安抚一下自己吧”的人,总是为自己丝毫没有下降的体重痛心疾首。

那些说“今天加班好累,就不看书了吧”的人,每到年终也总会为自己差了一大截的阅读计划懊丧不已。

那些说“本来应该做三个备选方案的,但是最近太忙了”的人,在年终得不到加薪升职而忿忿不平。

我曾经很想不通,为什么有些困难对一些人来说易如反掌,对另外一些却重于泰山。

后来慢慢明白,浮于表面的欲望和扎根在心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真的是不一样的。

一个人无法管住自己的嘴,无法控制自己的腿,无法左右自己的心,并不是因为德行有亏或是智商有缺,而是因为那个你以为自己渴望着的东西,其实根本就没那么想要罢了。

教条没用,鸡汤没用,鸡血也无法长久。

只有“喜欢”和“需求”,才是生活最好的老师。

面对自己既不喜欢又不需要的事,是很难尽全力争取的。

那努力只流于表面,像是跟生活的一场赌气,那坚持只浅尝辄止,像是对这无聊节奏的挑衅。

决定做一件事情前,咬牙坚持着把自己弄得辛苦又狼狈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吧:

对于这件事,我到底是喜欢还是需要呢?

喜欢到什么程度?又是生活中怎样的必要。

我愿意为它放弃什么,又想通过它争取什么。

欲带皇冠,必承其重。

生活比我们意想之外的公平,

你愿意为它付出多大的代价,才有资格期冀多少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