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音量暴露了你的修养

的确,有人说话轻声细语,就有人天生大嗓门。但是一个有教养人无论嗓音如何 ,都一定知道在特定的场合尽量压低自己的声音以防打扰到他人。不分时间场合地点大呼小叫的人不叫大嗓门,而是没教养。

01 – 自古贵人声音低

梁文道在《常识》一书中发问:是什么让香港人十年后让自己在餐桌前说话的音量降了下来?

其原因无疑是源于香港人变得越来越富有,越来越文明,人均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加之社会长期的对公民进行教育的综合结果。

所以,别小觑了声音对人的贵气的影响,俗话说得好:自古贵人声音低。

因为重要的人物所谈论的内容,经常牵涉国家的机密、名人的隐私,因此压低声音自然是绝对必要的。除此之外,贵人往往是些敏感聪明之人,相互交流不费劲,更用不着大力气嚷。

02 – 音量高≠实力强

我曾参加过一次中国赴韩国的商业之旅,每到就餐时,队里一些男士就大声喧哗、碰杯和猜拳,肆无忌惮地大笑,引得当地就餐者侧目而视,然后投之以不屑的眼光。

我问同事:“为什么你一到国外就大呼小叫的?我从来不认为你是这样的人啊!”他说:“我就是想让他们注意到我们中国人的自信、牛气和富有。”我说:“你错了,在这里大声说话不等于牛气,只是在显示我们没有修养。”

在今时今日,渴望成为众人聚焦的“牛气”,早已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审美意识。在公共场合下,刻意引起别人注意,是一种比较过时的魅力美学意识。

相反,在淑女和绅士文化中,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目的就是不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不便。

在任何一个有人群的地方,每个人都应有这样一种自觉,仿佛自己在参加一场无人指挥的团体操,不要当破坏整体和谐的那个特例人物。

03 – 声音与社会属性

如果一位农民在田里干活,从村这头到村那一头,从山这头到山那头,从河此岸到河彼岸,要说什么事情一定得扬声呼喊,否则可能别人听不到。在大自然的环境里,无拘无束地大声说话,放声唱山歌,天真纯朴,与环境亦是相和谐的。

而在现代的都市环境,到处都是人满为患,人们一方面时刻捍卫隐私,另一方面也不愿做他人私事的无奈听众。因此压低声音说话,是实现代社会人人需要遵守的基本修养。

保罗福赛尔在《格调》一书中说:“蓝先生夫妇常冲着对方大喊大叫,声音穿过所有的房间,而白先生一家总是控制着自己的音量,有时声音小到互相听不见。”这里的蓝先生和白先生喻指蓝领和白领,他用音量来剖析阶层的差异性。

一位清华大学教授也如是告诉我,他住在清华教授的宿舍时,几年听不到人和人之间高声说话或夫妻吵架的声音。而在搬进民房公寓后,他震惊地发现,每天都能听到有人家在大声说话和歇斯底里般的争吵。

04 – 难忘的安静

2000年悉尼奥林匹克运动会,我曾在现场一睹盛况。在悉尼奥运村,几十万人从赛场走向进城的地铁,一路上长长的队伍在志愿者的带领下整齐划一地前行,除了不断发出的雄壮的口号和歌声,以及走路时人们衣服摩擦的声音,其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

而这些人,是来自澳大利亚的观众和世界各国的游客。到达地铁车站后,几万人安静得鸦雀无声。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声音一多,队伍就乱,队伍一乱,就可能出现踩踏事件。半个小时内,几十万人安静而有序地疏散,天天如此。

这次奥运会对我来说,观察到这样的人群素质,比所有为冠军升国旗的时刻更让我难忘,几乎成为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人生经历。

05 – 不做公共场合的噪声制造者

也许你也有这样的体验,在诸如飞机、餐厅、音乐厅、电梯、酒店、商店等公共场合,越是安静的地方,往往越是高雅的地方。比如高档餐厅弥漫着轻柔的音乐,灯光柔和朦胧,人们都自觉地压低声音交谈和交杯换盏。此时,雅人,美食,淡光,柔声,成为一种情调交响曲。

或许,经历了太多年狂飙突进式的时代,让我们的耳朵不再对噪音敏感,太多的大呼小叫,鞭炮齐鸣,高音喇叭,声嘶力竭的卡拉OK ,钝化了我们曾经敏感的耳朵,让我们听不到啁瞅的鸟鸣、草叶中的虫鸣、潺潺的流水和风过松涛声,甚至不再习惯恋爱中的轻声呢喃、你侬我侬。

我们习惯了在公共场合放着震耳欲聋的流行歌曲,肆无忌惮地大声说话和呼唤他人制造噪音,这无疑是对他人的感受不敏感的重要表现,是对公共空间的侵犯。

请记住,在公共场合,在办公机构,或任何铺有白色餐桌布的地方吃饭,切切不能大呼小叫。如果你希望彻底放松,或希望肆无忌惮的发泄情绪,包间是你最好的选择。

06 – 手机的声音修养

对于手机的应用方式,在今天也堪称考验人的贵气的试金石,是选择轻柔的古典音乐或轻音乐还是声嘶力竭的流行歌曲当铃声,是贵气之人非常在意的小小细节。

在有亲朋好友在场时,无论是聊天吃饭、旅游还是出行,请不要当着其他人玩手机和煲电话粥。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就是在下意识地告诉大家:“你们在坐的人,对我来说不重要。”

另外,过分关注手机也显示了你信息来源的匮乏。其实,手机里的信息基本上都是极为大众化的内容,你对手机的钟情,至少揭露了你生活品质的乏味和信息来源的平民化。

更不能当众在手机里大谈买卖,这会让周围的人知道你的商务隐私,还可能让人误以为你是在显摆经济实力。

凡是做大生意的人,不会有在公共场合中肆意用手机谈金钱的习惯。如果有重要的公务电话要接打,也要事先与正在会面的人打声招呼:“对不起,我今天不能关机,因为我有点急事需要处理。”然后在接到来电时,要去比较私密的地方通话。

身为都市人,尤其需要注意在公共交通场所(如飞机、火车、地铁、公交车等),请不要旁若无人的高声说话或接打电话。

因为,这里可能很多人在休息、处理工作,或在电讯设备上看节目,不要让你的随意造成他人的不便,不要让你的声音揭露了你的缺乏教养。

压低声音说话,不制造噪音,这是贵气之人的行为底线。

回复别人的信息,是一种修养

01

公司要召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因为有外方代表参会,领导要求统一着深蓝色工装参会。

于是早上一上班,我就把这个通知要求在微信群里发了出来。

最后特意叮嘱一句,‘各位收到请回复’。

很快,大多数员工都回复,收到。

午饭时候我看了一下,就剩四五名人员没有回复。心想可能工作忙,一时没有看到信息,就再等等。

下午下班前,又有三名同事回复了。

我长舒了一口气。

下通知这种小活,虽然简单又无技术含量,但却极考验人的耐性和细致。

第二天早上,我仔细统计了一下,还有两位没有回复。

于是,我只好单独给他们两个发了信息。

一会,同事a回复道:知道了!知道了!上午就在群里就看到了。

我心里想着,看到了怎么也不回我一下?!手里发出去:知道就好,请按要求准时参会。

另一个同事c,发了信息之后依然很久没有回复,于是我只好电话拨过去。

电话那头小c显然有些惊讶。他说,不就是开会要穿秋季工装吗,我已经看到要求了,觉得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就没回复。

末了,来一句:没想到你这么较真,还专门打电话过来。

听着他那不屑和不悦的语气,倒显得我小题大做的可笑。无语。

02

我很讨厌询问别人一件正经事,对方爱答不理或视而不见。

有些人是确实忙碌忘记了回复,有的却是觉得这种份量的小事不值得一回,有的还说因为不想回答,干脆装着没看到。

有一次出差,因为有一个环节上不是很确定,就发信息给团队组员,结果他没回。于是打电话过去,也不接。

心想可能手机碰巧没在身边吧,可是转眼就看到了他发的朋友圈,当时的心情真的特别抓狂。

有人可能说,既然这样,就说明他不想搭理你呗。

如果是生活中,可能真的会不再和这样说不上来话的人做作朋友。

但是工作上的接触与合作,真的不能由着性子来。

最想说的是,不成熟的工作理念要不得。

这是你作为职场人士专业素养的一部分,千万不要因小细节,丢了大果子。

03

那天,有一位公号的小编辑在微信上要我的文章授权转载。

我正好当时看到了,就回复到:好的,现在就给你开。

事后,我们又进行了多次的合作。那个小编辑说,对你的文章认可是一方面,你的态度也是让我印象深刻。

对于每天都要进行文章编辑的人来说,及时的收到回复,或者确切的知道能否使用的时间,对我们来说真的挺重要。

否则,今天的推送内容就一直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整个人都不能安心的松一口气。

是的,在很多业务往来方面,我也是深有体会。你满怀期待的询问过去,结果是有问无回,扑了个长久的空。

在这种情况下,我想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这句话在询问的人眼里,绝对是不适用的。有时候一个否定的回复都比那些一直无视要好的多。

04

我还遇到这样的情形,想起一件以往的事情,可能想会咨询一下不太经常联系的老同学或老朋友,一个信息发过去,就犹如石沉大海,再也不见回复的波澜。

一天可能没看到,三天可能没注意,但是十天八天到一直不回复,那么一切就已经明了了。

对于这种行为的朋友,我知道,可能在对方眼中,我已经是一个不值得他再付出心力的无关紧要的人了。

那么,我们之间的这段情谊,估计也要在这种沉默中划上一个静悄悄的句号了。

可能有些人说,有些信息一看就是可回可不回的,或者我实在没有想好怎么回的,所以我想时间上拖一下,再考虑下。

还有些人说,提问题的人也要有些自知之明,有些问题别人不想回答,自然就不要再眼巴巴的等答案了。

我想说,如果两个人的交情真的已经到了连多说一句都会觉得浪费的情况下,那真的是太可悲了。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全零落。

所以,既然是朋友,就不要玩什么你追我躲的游戏。

05

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检查一下微信,看看自己有没有漏下什么未回复的信息。

对于那些有回复时限要求的,一定要遵循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及时予以回复。

你不经意的一句知道、好的、收到,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已经翘首以盼了一整天的工作交代。

所以,对于那些必须要回的信息,除非你真的没有看到,否则真的不要视而不见。

至于那些老提你不想回复的问题的无聊之人,如果超过三次,可以直接屏蔽了。

虽然现在是信息泛滥、垃圾信息横行的时代,但有些信息,依然要及时回复。

回不回信息虽然是一件极细小的事,却是人品的试金石,是素养的照妖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