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懂调侃

  真正的成熟由两部分组成,一半是对美好的追求,一半是对残缺的接纳。当你内心可以容纳许多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时,这叫气场。

  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懂调侃,不仅调侃世界也自我调侃。我敬重这样的态度。不要固执,不要凡事刨根问底,不要得理不让人,不要企图改变他人,不要以自己认定的道德标准要求他人,学会理解最奇怪的事物,学会欣赏与自己距离最远的艺术风格,一句话,学会随便,随便才能宽容。

  成熟就是你越来越能接受现实,而不是越来越现实。

  如果你越来越冷漠,你以为你成长了,但其实没有。长大应该是变温柔,对全世界都温柔。成熟,是对很多事物都能放下,都能慈悲,愿以善眼望世界。

  一个人的成熟与否,不是出口成章,说出许多深刻的道理,或者是思想境界达到很高。而是个接人待物让人舒适,并且不卑不亢。不是你能用很多大道理去开导别人,而是你能说服自己去理解身边的人和事。

  一个人的成熟,并不表现在获得了多少成就上,而是面对那些厌恶的人和事,不迎合也不抵触,只淡然一笑对之。当内心可以容纳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时,这就叫气场!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成熟不是看你的年龄有多大,而是看你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责任。

  成熟的标志之一是懂调侃,不仅能调侃世界,也能调侃自己。

  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道德缺陷挽救不了聪明

  十二年前,有一个小伙子刚毕业就去了法国,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渐渐地,他发现当地的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售票处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车站几乎都是开放式的,不设检票口,也没有检票员。

  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他发现了这个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说以他的思维方式看来是漏洞。 凭着自己的聪明劲,他精确地估算了这样一个概率: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约仅为万分之三。

  他为自己的这个发现而沾沾自喜,从此之后,他便经常逃票上车。 他还找到了一个宽慰自己的理由:自己还是穷学生嘛,能省一点是一点。

  四年过去了,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和优秀的学业成绩让他充满信心,他开始频频地进入巴黎一些跨国公司的大门,踌躇满志地推销自己。

  但这些公司都是先热情有加,然而数日之后,却又都是婉言相拒。一次次的失败,使他愤怒。他认为一定是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的倾向,排斥外国人。

  最后一次,他冲进了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办公室,要求经理对于不予录用给他一个合理的理由。 然而,结局却是他始料不及的。下面的一段对话很令人玩味。

  「先生,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都很感兴趣,老实说,从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想要找的人。」

  「那为什么不收天下英才为贵公司所用呢? 」

  「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三次乘公交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 」

  「我不否认这个。但为了这点小事,你们就放弃了一个多次在学报上发表讨论过论文的人才吗?」

  「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来我们国家后的第一个星期, 检查人员相信了你的解释,因为你说自己还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只是给你补了票。但在这之后,你又两次逃票。」

  「那时刚好我口袋里没有零钱。」

  「不、不,先生。我不同意你的这种解释,你在怀疑我的智商。 我相信在被查获前,你可能有数百次逃票的经历吧。」

  「那也罪不至死吧?干吗那么认真啊?以后改还不行吗?」

  「不、不,先生。此事证明了两点:

  一、你不尊重规则。你擅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

  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的进行是必须依靠信任进行的,因为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

  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雇用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用你的公司。」

  直到此时,他才如梦方醒、懊悔难当。

  然而,真正让他产生一语惊人之感的,却是对方最后提到的一句话: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谨言慎行,共勉之!

你来过北京

不知道是哪一年
一声汽笛把你扔在火车站广场
你数着脚下东倒西歪的行李
盘算着与天安门的距离
实际上你不知道天安门只需往前走两公里
霓虹灯四处闪烁
高楼大厦满街都是
你昂首挺胸
但没人告诉你
你孤零零的像一具尸体背着你的行李

记不清你是坐了黑车还是地铁
随后你租了一间房子
开始投递简历
到处面试
你每天起的很早
走在路灯里
挤在地铁里
站在公交车里
你没想过死

到了公司
你见到了外国人
他们的香水熏的你死去活来
女同事的裙子很短
但没人看你一眼
你学着他们买一些你没见过的牌子
收集各种打折信息
为一些老掉牙的促销高兴不已

你在周末去颐和园去故宫
还起了个大早去看升旗
看的你热泪盈眶
你热血沸腾地以为
凭你的双手能在北京开出天地
很快就能在东三环买上房子

你以为北京没有办公室政治
但很快你便被收拾的一片狼藉
你以为你才华盖世
但很快你便被骂的像一堆狗屎

你和理想说了再见
跟现实成了天敌
你还做过文学梦
也写诗
当你开始写诗你并不知道那是你臣服于现实的开始

你还是起的很早
挤在地铁里
站在公交车里
你只想到了死

好在有段恋爱救了你
你们一起去看电影
一起挤在地铁里
一起走在胡同里
吃热气腾腾的涮羊肉
去簋街吃又辣又麻的小龙虾
你们上床
你们同居
你们合伙做出了第一顿饭
有的糊了有的咸了有的没放盐
她还给你买啤酒帮你洗衣服
你在圣诞夜跑到三里屯喷泉下大声说我爱你
夜空如银河一般美丽
你屁都没有却觉得拥有全世界
你觉得你们会永远在一起
你们开始攒钱买房子
甚至计划环游世界
攒了一年的钱你们发现还不够下一年房租

你骗父母说北京很大
你还有了女朋友
你说你住的地方很好
还有暖气
你的上司对你不错
你最近可能要升职
所以你还在加班
挂了电话你抽了自己一耳光
你学会了北京人的话并且对自己说:你丫真傻逼

在沙尘暴肆虐的季节
你看不清方向
也逐渐把理想隐匿
你觉得生活就是这样
每天说是或者不是
你开始有秘密
做坏事
也开始无能为力

下了几场雪的功夫
好几年过去了
你留起了胡子又剃掉
你过去的衣服开始穿不上
你学会了指使新人
也学会了怠工消极
你跳槽了
加薪了
失恋了
就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了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
好再还有几个狐朋狗友
你们喝着三块一瓶的燕京
在大雪纷飞的深夜烂醉如泥
地铁早就停了
你打不到出租车
零下十度的北京
你站在大街上骂骂咧咧:
操你妈的北京,你为什么这么大
幸好有个路人带你上了辆黑车
像刚来北京一样你战战兢兢
但一路什么都没发生
汽车带你驶过东三环
你想起你刚来北京那天发的誓
要在东三环买房子
直到你厌倦北京了也没在东三环睡过一夜
你看到好多酒店都是五星级
回去的路你也很熟悉
车玻璃像面镜子
它轻轻告诉你
好好看看北京吧
夜空依稀
你不再觉得北京美丽
你明白来北京是场空欢喜

你在合租的房子里昏睡一夜
第二天醒来
你去辞职
去跟所有你认识的人告别
你给父母买了礼物
你打包好了行李发现当年带来的书你还没有打开过

你买了回去票
火车驶出北京
你站在车门前
两手空空
你说:
你来过北京
尽管它葬送了你的青春,和爱情

后来
你有机会去北京出差
看到那些刚到北京满脸斗志的学妹师弟
仿佛看见那年自己
你不忍心告诉他们什么
你觉得有理想总是好事
你只是说
人这一辈子
总要去一次北京

哈佛大学对幸福的最新定义

1.什么叫幸福?

  • 每天在学习和成长中的感觉就叫幸福。

2.何为智慧?

  • 掌握了世界万物发展的规律是智慧。

3.人性是什么?

  • 说话让人喜欢,做事让人感动,做人让人想念 。

4.每天开口給什么?

  • 給人希望,給人智慧,給人快乐,給人自信,給人方便。

5.如何辨别所属圈子?

  • 上流社会人捧人,中流社会人比人,下流社会人踩人,每天学习一些,领悟一些。然后每天成长一些!

你必須要知道的

  • 学历是銅牌,能力是銀牌,人脉是金牌,思維是王牌。
  •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 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而是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
  • 小聪明是战术,大智慧是战略;小聪明看到的是芝麻,大智慧看到的是西瓜。
  • 能说出自己故事的人,是个有思想的人 。能说出自己的故事,让人爱听的人,是个有影响力的人。能帮助别人,说出自己故事的人,是个有价值的人。

你曾多少次,误解了他人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讲孔子周游列国,曾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

  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问:为什么?

  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我平常对颜回已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所谓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逢事必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角度来认识辨知,我们主观的了解观察,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单一角度判断,是不能达到全方位的观照的!

  当你要对一个人下结论的时候,想想: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实吗?还是你只从一个面,一个点,去观察一个人呢?

  大多数的人根本不了解对方的立场与困难的时候,就已经给了对方下评语了,更何况是在有利益冲突下的场合。

  现今的人们拥有高学历高知识,却往往过度仰赖高知识,而忘了让自己在智慧上成长。

  很多事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要客观地跳出成见,才有机会接近真相。

  连孔圣人也会对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况我们呢?

  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因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对他人产生了某种印象,从而为他人打上某种“标签”呢?

  孔圣人可以当下就用智慧,轻易了解真相,消除误会,可是我们呢?

  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亲眼所见”,从此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实是自己“看错了”?!

  两个人交流时,其实是6个人在交流:你以为的你,你以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你,真正的他。

  你想,这里边会有多少误会,会有多少误解?

  你总在和“你以为的他”交流,你知道“真正的他”的想法吗?

  你曾经多少次误解了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