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别人的最佳方案

  记得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某电视公司请我去主持个特别节目,那节目的导播看我文章不错,又要我兼编剧。
  
  可是当节目做完,领酬劳的时候,导播不但不给我编剧费,还扣我一半的主持费。他把收据交给我说:「你签收一千六,但我只能给你八百,因为节目透支了。」
  
  我当时没吭声,照签了,心想「君子报仇,三年不晚。」
  
  后来那导播又找我,我还「照样」帮他做了几次。
  
  最后一次,他没扣我钱,变得对我很客气,因为那时我被电视公司的新闻部看上,一下子成为了电视记者兼新闻主播。
  
  我们后来常在公司遇到,他每次笑得都有点尴尬。
  
  我曾经想去告他一状,可是正如高中那位同学所说,没有他我能有今天吗?如果我当初不忍下一口气,又能继续获得主持的机会吗?
  
  机会是他给的,他是我的贵人,他已经知错,我何必去报复呢?
  
  后来我到了美国留学。
  
  有一天,一位已经就业的同学对我抱怨他的美国老板「吃」他,不但给他很少的薪水,而且故意拖延他的绿卡(美国居留权)申请。
  
  我当时对他说:「这么坏的老板,不做也罢。但你岂能白干了这么久,总要多学一点,再跳槽,所以你要偷偷学。」
  
  他听了我的话,不但每天加班,留下来背那些商业文书的写法。甚至连怎么修理复印机,都跟在工人旁边记笔记,以便有一天自己出去创业,能够省点修理费。隔了半年,我问他是不是打算跳槽了?他居然一笑:「不用!我的老板现在对我刮目相看,又升官,又加薪,而且绿卡也马上下来了,老板还问我为什么做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变,变得那么积极呢?」
  
  他心里的不平不见了,他作了「报复」,只是换了一种方法,而且他自我检讨,当年其实是他自己不努力。
  
  大概前五年吧!我遇到个有意思的事。
  
  一位老友突然猛学算命,由生辰八字、紫薇斗数、姓名学到占星术,没一样不研究。
  
  他学算命,当然不是觉得算命灵验,而是想证明算命是骗人的东西。
  
  原因是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大师为他算命,算他活不到四十七,他发誓,非打烂那大师的招牌不可。
  
  你猜怎样?
  
  他愈学愈怕,因为他发现自己算自己,也确实活不长。
  
  这时候,他改了,他跑去做慈善,说「反正活不久了,好好运用剩下的岁月,做点有意义的事。」
  
  他很积极的投入,人人都说他变了,由一个焦躁势利的小人,变成敦厚慈爱的君子。
  
  不知不觉,他过了四十七、过了四十八,而今已经五十三,红光满面、生气勃勃,比谁都活得健康。
  
  「你可以去砸那大师的招牌了!」我有一天开他玩笑。
  
  他眼一亮,回问我:「为什么?」又笑笑:「要不是那人警告我,照我以前的个性,确实四十七岁非犯心脏病不可,他没有不准啊!」
  
  各位朋友!
  
  你喜欢逞强斗狠吗?你总是心有不平吗?你有「此仇不报非君子」的愤恨吗?
  
  请想想我说的这几个故事。
  
  你要知道,敌人、仇人,都可以激发你的潜能,成为你的贵人。
  
  你也要知道,许多仇、怨、不平,其实问题都出在你自己。
  
  你更要知道,这世间最好的「报复」,就是运用那股不平之气,使自己迈向成功,以那成功和「成功之后的胸怀」,对待你当年的敌人,且把敌人变成朋友。
  
  当「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双赢,能成为「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双赢。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吗?
  
  是不是:如果你是正确的,你的世界就是正确的!

你还没真的努力过,就轻易输给了懒惰

  前不久一个孩子在微信上发了一大堆截图给我,仔细一看,都是介绍北大清华的牛人们的。这个得了奥赛冠军,那个门门年级第一。那孩子很颓丧得说:“我觉得我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他们啊,突然对自己的未来好没有希望。”
  
  忽然想到了知乎上的一个经典回答:“以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根本还没到拼智商的地步。”
  
  我的一个远房舅妈,一直是个亲戚中的著名人物。
  
  由于时代的原因,她读到初中毕业就没有继续念书了。毕业后进入了工厂上班,经人介绍认识了舅舅,生下了表姐。一家人蜗居在一室户的小房子里,每天与邻居共享厕所厨房,每月挣着些死工资,日子平静无争。也不知道哪天起,或许是突然意识到了如果这样过下去,可能永远无法为女儿开始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舅妈开始重新拾起了课本。
  
  多年没有接触过书本,整日在流水线上的忙碌已经磨灭了在校时候的激情。再次拿到课本的时候,发现很是晦涩难懂。后来听表姐说起,发现在当时年幼的她的记忆里,舅妈的形象便是一个日夜苦读的身影,手边永远放着一本本的参考书和英语字典。看不懂的单词和要点就查,然后记在小本子上反复琢磨。就这样学习了好几年,舅妈考取了夜大,并在读夜大的期间发现了精算行业的稀缺,以自学了精算知识,考上了精算书,在那个精算师十分稀缺的年代,她的证书变得炙手可热,帮助舅妈找到了一份非常优厚的工作。
  
  舅妈从工厂辞职后,鼓励舅舅也考上了夜大的文凭。如今他们早已经告别了一居室的生活,跨入了中产阶级。而一些当年的工友还生活在这些破旧的老宅里。老同事见面的时候,总有人说舅妈运气好,找到了好工作。但是所有的好运,背后都是无数的努力。
  
  高考后暑假时候,大家在新生群里爆照,一个男生发来一张他高三拍毕业照时候的照片,又发来一张近照,简直浑若两人。高中时候一百八十斤,眼睛被挤得只剩一条缝,肥大的运动校服被撑得满满当当,顶着一头乱草似的头发。而近照上的他,虽然脸还是有点肉,但是身型已经十分匀称,不复浑身是肉,松松垮垮的模样。群里的妹子纷纷问他如何做到的,他说暑假吃得很少,然后每天拼命去健身房锻炼,才达到了这个效果。
  
  大一时候认识的D哥还是一个浑圆的胖子,在大学的四年里看着D哥越变越圆。一动就赘肉在颤抖。D哥比我大一届,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并不顺利,许是形象的原因,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考公务员的时候又以几分之差失之交臂。D哥非常黯然得回到了家乡,准备起了去英国读研的事情。之后很久没有联系,再一次聊天的时候,D哥已经从那个浑圆的胖子,怒减几十斤,成了一个结实的肌肉男。
  
  后来看到D哥写的日志,在大四毕业后是他非常难熬的一段时光。工作不顺利,体重又达到了人生的峰值。在万般无奈下才准备起了留学。按照D哥的话说,“认识的自己已经低过了底线”,出于想要改变的心态,D哥决定开始减肥。这个过程是非常辛苦的,一开始他在跑步机上跑了十几分钟就累得气喘嘘嘘,到可以坚持一个多小时。过了中午以后不管多饿都不会再吃一口,真正做了个“过午不食”。
  
  某个朋友喊着要减肥已经许久。每天还是吃饱了饭躺在沙发上一边玩手机一边吃零食。当你好心提醒他去运动的时候,他又会找出种种的借口,“今天太累了,明天吧”。过不了几天,站在称上惨叫的还是他。当然,如果新年愿望上写“我要瘦”也算是减肥的一种的话,那么他也不是没减肥过的。
  
  经常听无数人嚷嚷着要减肥,但是成功者总是尔尔,失败者总会说减肥太难了。而问起那些减肥成功的人秘籍,无外乎少吃,多运动。懒惰的人才会编出“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不是不减肥而是敌人太强大”的段子,而真的去做的人,好身材就说明一切了。你叫了那么多句你要瘦,却从舍不得少吃任何一口。减肥药、一周二十斤减肥法,从来都不过是做美梦的人的安慰剂。
  
  接下来再来聊聊爱情故事。
  
  之前曾经在微博上发过一个有关异地恋的真实故事。父母朋友的女儿,和男友异国了七年。两人高中同学,毕业以后男生出国读书,女孩考上了国内某名校。七年里不是没有争吵和分离的,也不是没有诱惑和孤独。女孩从大学开始,就一直四处实习攒钱,为了假期的时候可以去澳洲看一下男友。而男生则在课余的时候去餐馆端盘子,去车行洗车,就是为了攒一张机票钱回来看女友。
  
  这样的生活一直维持了七年,直到男生研究生毕业,回到了国内。两人在去年九月结婚了,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异国恋终成眷属,在彼此最美好的年华里没有选择轻易放手,而是选择了坚持。
  
  还有前不久,微博上晒出的一对异地恋情侣,曾想过那么多次的放弃,最后又凭借几十次的互相鼓励而坚持了下来。那一沓厚厚的火车票,大概是支持他们走向婚姻最大的动力。
  
  我们总说现在的人太浮躁了,说现在的社会没有了真爱。这世上有那么多人一边抱怨着要开始相亲度日,一边又罗列种种条件。强调家世,苛求学历,要求身高长相年龄,拒绝异国恋异地恋,林林总总,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少麻烦。要求越精准,对方也越符合过下去这个要求。其实说到底,不是真爱少了,而是人懒了,再也没有了去为爱坚持的勇气,和付出一切去努力的决心罢了。
  
  那些把你感动得痛哭流涕的所谓正能量,不过是主人公比平常人多坚持了一点,多努力了一些。
  
  见过很多人,总喜欢给自己定一个巨大无比的目标。有一个远大的梦想是一件很不错的事,但是实现远大梦想,靠的是一个个短期目标的相连。可是他们在定目标的时候就暗藏了懦弱的退路,脑海里怀着“既然目标那么难,那么不做到也没人怪我的吧?”的想法,然后拖拖沓沓,喊着苦喊着累,又随随便便放弃了。你问起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找出无数冠冕堂皇的借口,却始终无力承认自己的懒惰。
  
  也有人会整天里说,“我努力挣钱有什么用呢?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我为什么要努力读书呢?那些高智商的人随随便便就能把题目都解开啊”,怀着这些说辞的人往往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而又不愿意直面人生惨淡的最关键因素始终在自身。 见别人奔波受苦熬夜苦读,心满意足于自己的贪图享乐,见别人情商高朋友多,就觉得别人是这个婊那个婊,别人辛苦工作获得晋升,就觉得对方肯定送礼拍了马屁,浑然忘了自个儿每天迟到早退,工作起来推三阻四。也忘了面子是别人给的,里子却是自己挣的。
  
  什么都没干,就什么都想放弃。张嘴一来就是安享平淡,其实都是懒惰者的说辞。这想要的平淡里有花不完的钱,住着舒服的好房子,漂亮的衣服美好的食物,还有爱的人。你以为轻而易举,可是你看,这哪一样不得要费尽心思拼了命去奋斗?
  
  特别喜欢《老情书》里面老太太的那段话:老和尚说终归要见山是山,但你们经历见山不是山了吗?不趁着年轻拔腿就走,去刀山火海,不入世就自以为出世,以为自己是活佛涅槃来的?我的平平淡淡是苦出来的,你们的平平淡淡是懒惰,是害怕,是贪图安逸,是一条不敢见世面的土狗。
  
  别在这辈子,活成了一个让自己都看不起的人。

二十多岁的你觉得苦,可能不是真的苦

  快乐的感觉是一种自我体验,当然,也要有社会的评价。如果你自己的体验和社会的评价能平衡,那你的快乐分值就会比较高。比如,你认为自己很牛,大家也吹捧你很牛,这就说明你的自我体验和社会对你的评价是一致的。而像唐骏,他自己认为他的成功可以复制,但大家发现他的学历可以粘贴,这就说明他的自我评价和社会对他的评价出现了误差。人生其实是非常公平的,在每个阶段,你得到的快乐都来自于自我的评价和社会的评价。极度爱慕虚荣的人内心是极其虚弱的,他的自我评价系统很弱,他完全靠社会对虚荣的评价系统来支撑自己。外重者而内荏,所谓外重者,就是特别在意外在形式的人,比如一个人出门带五个保镖,八辆汽车跟着,吆五喝六的。内荏,就是内心胆怯、恐惧。也就是说,如果你特别在意外在的东西,比如特别在意别人怎么吹捧你,你不是博士,非要让人家说你是博士,就说明你的内心其实是很懦弱的。
  
  所以,要有理想和信念,也就是说,要建立内在的价值系统和自我肯定系统,同时要获得一点儿成功。获得一点儿成功,外部就会给你一点儿评价,就会鼓励你、鞭策你,强化你的自我评价系统。如此,这两个系统就能保持平衡,你就能一直很快乐。如果只有社会的高度评价,你内心完全不够自信,就会出现这个门、那个门的笑话。相反,如果你只相信自己,完全不在意别人怎么看,那你就可能走向极端。所以,一个健全的人,其内在的评价系统和外在的评价系统要保持平衡。
  
  对80后来说,在刚进入社会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是要靠自我评价的,因为你刚进入社会,社会还没有建立起对你的评价。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我20多岁的时候,也像现在的很多年轻人一样热血澎湃,想干很多事情。有一天,一个很大的领导找我谈话。他说,听说你思想很活跃,我要跟你谈谈。领导要找我谈话,这事儿多了不起啊,进去以后我就开始说,说了大概一个小时。最后,这个领导说了两句话,从此我就踏实了。他说:第一,你说了这么多社会问题、这么多现象,我告诉你,你知道,我比你还知道,因为我是领导,我看到的信息、听到的信息比你多。第二,你着急,我比你还着急,因为我是领导,出了问题,我遭受的损失比你大得多。所以,不需要你教我怎么干,你跟着我干就完了。我一想,这个逻辑也对啊。
  
  后来我明白了,在二三十岁的时候,想得到很多的社会评价是比较难的。在这个阶段,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建立自己的价值系统。比如我想做一件事,我是偏执狂,我就要去做,不管别人怎么说,因为这时候社会不可能马上承认你。等你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你的机会就变多了,因为社会是被四五十岁的人控制着的。那时候,我在机关里是年龄最小的,我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干不了,找谁都是老爷爷,年龄大的人根本不理我。今天我发现,我们同学里什么人都有,有做生意的,有当博导的,有当部长的,不管什么事,只要我打个电话,都能找到相应的人咨询。所以,在20多岁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你扮演的是一个候补队员的角色,甚至可能连候补队员都不是,只是一个足球爱好者。到了30岁, 你就混成了一个候补队员,到了40岁,就差不多可以上场踢球了。
  
  在20多岁这个阶段,怎样才能快意人生?就是用理想来鼓舞自己,用时间来检验自己,用些许成功来安慰自己。你只会有些许成功,不会有很大的成功。当然,有的人在20多岁的时候已经小有成就了,比如丁磊、李彦宏,但这样的情况是很少的。等你熬到三四十岁的时候,你就开始进入另一种快意人生的状态。大家知道,王石60岁的时候又去爬珠峰了,爬珠峰除了要有毅力,还要有很多其他条件。我记得他第一次爬珠峰的时候,因为经费不够,找朋友集资,那时候他40多岁。到了50 岁、60岁的时候,他完全可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了。也就是说,在20多岁的时候,你获得的快意并不是人生峰值上的那种快意,男人的人生峰值应该在45~55岁。在20多岁的时候,你有时间、有未来、有理想、有健康的身体,你不怕失败,你可以做无数次的尝试,等待最后那一次的成功。有人讲过一句话,他说年轻人吃苦不叫吃苦,叫有福气,因为你有选择的机会,有失败的资本。老了以后吃苦才真叫吃苦,比如你到了60岁,贫病交加,这才是真苦。在20多岁这个年龄段,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目标,不要怀疑自己的未来,而且要坚信时间是站在你这一边的,这样,你就可以快意人生。

生活的坑都是自己挖的

  看起来,一个人把自己交给痛苦,比交给快乐更容易一些。
  
  譬如,听别人讲话,听到最后,耳朵里只会记住两类话:最愿意听的和最不愿意听的。然后,喜欢听的未必化成快乐,但不喜欢听的一定化成了痛苦,其他的都化成了风。
  
  有时候,风都早已刮过去了,一颗心,却还在一片无关痛痒的云彩里下着雨。
  
  人的选择性就是这么顽固,顽固得近乎荒唐。也就是说,你本可以云淡风轻地活,然而,却无缘无故地受了伤。是的,有些伤害是来找你的,而有些伤害是你找来的。
  
  好多人强大的想象力,都用在了自戕上。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稍加勾连,就能安排在自己身上。那边还没风声鹤唳呢,这边早已四面楚歌了。就这样,在近乎扭曲的想象力中,完成自戕,又在自戕中,进一步壮大着自我想象力的扭曲。
  
  这个世界上没有愿意自讨苦吃的人,但多少人每天都在自讨苦吃。也就是说,你还没与这个世界真刀真枪干呢,就先在心底里,与另外一个自己厮打到不可开交。
  
  好多时候,是自己把自己折腾累了,自己把自己纠缠烦了,然后,这个自己挣脱不开另一个自己。
  
  坑其实是自己挖的。光阴的泥淖里,多少人,都自己逗着自己玩。
  
  如果生活没有对你曾经犯下的错误做出惩罚,你要告诉自己,这就是宽恕。
  
  但不要因此而得寸进尺。或者说,你不能因此而欺负生活,给脸不要脸。生活不想以此纵容谁,只是想让所有人明白,谁都有犯错误的时候。
  
  有的人,等到生活开始惩罚自己了,才想起后悔。这样的忏悔,不值得原谅。从无意犯错到故意犯错,应该推敲的,不是人生,而是人性。为恶的人性辩护,本质上就是怙恶不悛。
  
  也不要把这一切都推给命运。既然所有的结局,开始就已经料到。所有的惩罚,都是水到渠成的铺垫。不要让命运为你的贪婪买单。在欲海里浮沉的人,个个都是亡命徒。为欲望亡命,是已经注定了的结局。
  
  这个世界,有侥幸。但不宽恕侥幸。不要把自己一步一步拖到付出代价的境地。生活中一切的罪与非罪,罚与非罚,良心会有知,光阴会有知,天地会有知。
  
  不去欺负生活,生活自会安妥地待你。清白干净的灵魂,特征只有一个:无愧过往,不畏将来。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难败:太要脸的人和太不要脸的人。太不要脸的人是不怕败,太要脸的人是不敢败。
  
  虚荣的人属于后一种。
  
  由于太在乎面子,虚荣的人终会被虚荣所伤,但无论多深的伤,虚荣又是最好的创可贴。因为,于他们来说,一方面怕别人看不到自己的好;另一方面又怕别人看穿自己的不好。
  
  于是,虚荣很好地炫耀了自己,也妥善地遮掩了自己。
  
  只要能在人前风光,心底受多深的伤也愿捱着。虚荣的人,一辈子,为了这点荣光和浮华,透支着人生太多太多的东西。然而没办法,相比于取悦自己,他们更愿意取悦世界。因为,只有在别人的艳羡和嫉妒里,他们才能找到自己,才会找到快乐。
  
  在虚荣的路上走多远,就会有多伤。虚荣的人不敢转身,因为一转身,就会看见千疮百孔的心底,以及委屈受尽的苍凉。
  
  虚荣是虚荣者一生的宿命。他们只能往前走,也必须往前走。虚荣的人,是这个世界走丢的孩子,喊也喊不回来。

年轻人,不要随便否定自己的价值

  在这个城市,总有那么一些人,习惯否定自己。充满了挫败,抑郁。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这也不好,那也不好。然后羡慕着别人的好或者幻想着一种理想的状态发呆。
  
  我曾经是其中一个。在北京挣扎,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更找不到价值。每月领着两千块的薪水,不敢随便请人吃饭甚至不敢轻易吃肉,更不敢去谈朋友。在理想面前,所有的现实生活都很奢侈。更可怕的是,没有阅历没有能力没有任何积累,而最让自己难以接受的,则是性格懒散不思进取不够努力,许久来却没有一丝改变的迹象。要财没有要才也没有,甚至连长相都没有,几年下来,依然在挣扎。然后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知道活着这么痛苦有什么意义,然后用沉沦来安慰自己。只有在偶尔回到家的时候,和朋友谈论起,在哪工作,北京。不知道是一股自豪还是自卑感从心底升起。只有听朋友谈论起,你这不错那不错的时候,才开始半信半疑。只有当朋友用羡慕的眼神列举出一大串优点的时候,才开始反思,为什么,我要这么否定自己呢。
  
  当我开始注意的时候,就发现很多人跟我一样,不断去否定自己。
  
  他们否定自己的理由跟我大径相同:年纪大了依然被剩,自己找不到对象觉得要孤独终老;无才无貌平凡到不被人注意到,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悲剧;领着微薄的薪水,痛恨着自己没有能力;拼命坚持着却找不到方向弄丢了理想,觉得再无出头之日;性格懒散拖延成性,能力不济毫不上进,觉得自己活该生活凄惨。总之结局都一样,觉得自己毫无价值一无是处,没有未来没有伴侣,找不到活着的感觉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可是我又很好奇,既然自己这么差,一直都这么差,又是什么让你坚持活到了现在,还活得好好的。是不是真的因为自己太差,就这么否定了自己。很显然不是。和比尔?盖茨比,我们都太穷。和姚明比,我们都太矮。和玛丽莲?梦露比,我们身材真的太差。和周润发比,我们又有些丑。我们总能发现有人有地方比我们好,那是不是我们就要否定自己。
  
  你说,他们都是名人,你并不奢望达到那个地步,你只是想有个正常的能力。可是你告诉我,界限在哪里。和吃不上饭的孩子比,你又太优越,和重病在床时的人比,你又太健康,和被大火毁容的女孩比,你又太美丽。和在工地上挥汗的伯伯比,你在办公室又太舒适。那么这个正常或者比较的标准在哪里。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的有些方面比我们优秀,让我们惭愧难当。我们想成为那样,却没有做到,然后挫败,然后否定自己。可是你又是否知道他的痛苦。我们羡慕那些年轻有为的咨询师,却看不到他成长的历程中父母早年离异自己饱受沧桑,他只想象我们一样有个正常的家。我们羡慕那个有钱的孩子继承了父亲遗产,可是他只想用所有的钱换回父亲的一年,羡慕我们父母虽穷但是依然健康。我们羡慕那个在单位叱咤风云的女领导,可是她年近四十依然跨不上红地毯,她羡慕我们活得平凡但家庭和睦。我们羡慕的很多人都在羡慕着我们。
  
  听起来像是每个人都有优缺点,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我们要做的仅仅是不要比较而已。我们不可能成为那个完美的人,在所有方面都是最优秀。有些人有些方面会比我们优秀,但是这些人同样羡慕我们的一些其他方面。羡慕我们习以为常不以为然他们却拥有不起的东西。
  
  既然没有完美的人,那我们只要多看看自己的优点和拥有的地方就好了,就容易感觉到价值了。我们都是半杯水,看你是看到空的部分,还是看到有的部分。
  
  我们拥有太多资源被我们所忽略,以至于我们常常挖掘自己的优点或价值的时候,也难以找到。
  
  我们能工作在北京,却感觉不到价值。我们享受着办公室的空调,感觉不到价值。我们健健康康着,却感觉不到价值。我们父母曾好好爱我们,我们感觉不到价值。我们还能够在年轻的时候奋斗着,我们感觉不到价值。我们在北京租得起房子,我们感觉不到价值。我们能吃饱饭,我们感觉不到价值。
  
  可是当我们换一个环境的时候,又感觉两样。当我们回到家,带着北京的特产给亲戚朋友,我们享受着那些羡慕在北京工作的眼光;当我们到孤儿院去救济献爱心的时候,我们又感恩着父母给的幸福;当我们和给家里装修的工人一起用餐的时候,又怀念起单位的空调温度;当我们去医院探视的时候,又庆幸着自己的健康;当我们和刚失业的朋友聊天的时候,又觉得自己能领到两千块而沾沾自喜。
  
  同样是那些让你感觉不好的东西,又会让你感觉很好。价值感是个很奇怪的东西,同样是我们拥有的特质,有时候会让我们感觉很好有时候又让我们感觉很差,可是我们自己本身却没有变。那是不是环境变了,我们的价值感就变了。也就是环境控制了我们的价值感。
  
  我们的价值到底建立在哪里之上。
  
  很多年前,当我还没有开始研习心理学的时候,我听说,幸福是由你的邻居决定的。当你拥有了你的邻居没有的东西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价值,感觉到幸福。好可悲的思想,我们自己的价值感,居然要被环境所控制。我们把价值建立在环境之上。
  
  有时候,别人夸我们,说了我们很多好,我们就觉得得意,喜笑颜开。别人说我们不好,说了我们很多缺点,我们就觉得难过,自己哪都不好。又常常把价值建立在别人的评判之上。如果从事的是公务员,有的人羡慕我们的工作有的人则说我们安于现状。如果我们吃饭吃两盘肉,有的人说我们浪费有的人则说我们爱自己。如果我们赚到很多钱,有的人说我们能干有的人说我们精神匮乏有什么用。如果我们考试考了高分,有的人说我们学习好有的人说我们是书呆子。我们听到不同话的时候,感受就会不一样。
  
  我们是否要将自己的价值建立在环境之上,那么当我们失去环境独处的时候,我们的价值感要从何而来。我们是不是要将价值感建立在他人之上,那当不同的人说我们不同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没有一样特质是好或者是坏,只是我们身上的一样特质,只是我们用了褒贬的形容词来形容。但当我们把他还原,他依然只是我们拥有的特质。倔强其实就是坚持,讨好其实就是爱心,指责其实是力量。年近三旬是成熟美,长得太平凡则是安全。防御是因为保护自己。如果我们退去了比较和评判,那只是我们身上的特质而已。无所谓好坏。
  
  我们都是半杯水,没有人会一满杯。有空的部分,也有有的部分。看到什么,则就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