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是一种软实力

  对人最高的赞美不是你有钱有才,而是你真有趣。有趣,正在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生活与工作中发挥着隐形的力量。

  一个有趣的人会向周围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气场,令人趋之若鹜,心情愉悦。

  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你将发现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多的幸福——因为你开始关注与名利无关的生活智慧。

  美国人不仅把幽默看作一种可爱的性格,更将其视为一种可贵的品质。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家里被窃,朋友写信安慰他,罗斯福回信说:“谢谢你的来信。我现在心中很平静,因为:第一,窃贼只偷走了我的财物,并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窃贼只偷走我一部分东西而非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人是他而不是我。”这样的幽默着实令人钦佩,它折射的是一个人举重若轻的良好心态,这样的心态意味着更大的担当。

  看看《猫和老鼠》之类的动画片就知道,美国人的确有幽默感,而且这种幽默感很普遍。看到一篇报报,“9·11”事件中,一个消防队员在世贸大厦90多层救出一名男子,随后两个人一起逃命。但楼层实在太高,两人跑得筋疲力尽,并且随时有生命危险。这时,男子边跑边递给消防队员一张名片:“亲爱的,如果我们逃不出去,到了天堂,一定要保持联系。”

  有研究显示,现代人开怀大笑的时间是30年前的1/3,人们在对名利的追逐中失去许多快乐。对健康生活的需求,令幽默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市场。

  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备几个经典的小笑话,需要的时候用来“抢救”压抑的气氛,这当然不错。但真正的有趣,不是会讲几个段子那么简单,它常常是历经并过滤了人生的诸多不美好,呈现给自己与别人一个由内而外的微笑和一份化腐朽为神奇的幽默。

  冯巩的妈妈是著名的大家闺秀,她说:“留万贯家产,不如让他拥有幽默感。”作为母亲,她饱经沧桑和磨砺,深知幸福其实很简单。老人家所说的幽默其实就是有趣,她教导儿子有趣的背后是对生活的有心。

  人生难免“摔跤”,有心人也不能避免,不同的是对待“摔跤”的态度。一位获得奥斯卡奖的女演员在上台领奖时被长裙绊了脚而摔倒,面对全球直播的摄像机镜头,她说:“为了走到这个位置,实现我的梦想,这一路我走得艰辛、坎坷,付出了很多代价,包括有时跌跌撞撞。”她的话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直接展示了用幽默感化危机为神奇的巨大威力。

  人们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是:“这个人有趣,很有意思。”这是一个在美国知识阶层很认同的标准说法,反过来,批评一个人最狠的话莫过于说“他是一个无趣的人”。那些有趣的人,比起有能力、有才智但了无生趣的人,多了一份勇气、智慧和深刻。

  事实上,有趣被很多人视为有钱有闲后的附属品,其实它是零成本、零门槛的。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你将发现更多的乐趣,拥有更多的幸福——因为你开始关注与名利无关的生活智慧。

读人品人悟人做人

人与人最短的距离叫拥抱,人与人最长的距离叫等待,人与人最看不见的距离叫包容,人与人最可怕的距离叫漠视你的存在!

人,都喜欢和不计较的人在一起相处,不计较的人刚开始时,看似失去,但长久下来却是获得;爱占他人便宜的人,刚开始看似获得,但相处久后却是失去。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它文字写成的书更难。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有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歌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一条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你读TA时,千万别反感,因为有人肯与你分享丰收的甜蜜,不管TA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TA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TA的言语行动中。你读TA时,千万别鄙视TA,因为TA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TA是个怎样的人。

读人,是为了自己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读出欢乐,读出幸福。

人与人相处,更多的是需要彼此之间的一份理解,一种信任。凡事多向积极的一面靠拢,你会感觉生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对待别人多一份宽容,你就会发现这样的人生会多一份惊喜在等着你的。

人生一辈子,写自己让别人读,你不让都不行;读别人对照自己,用放大镜看别人的真、善、美,吸取营养,完善自我;用老花镜看别人的假、恶、丑,模糊掉、虚化掉。写自己要认认真真。因为在人生的写作里是没有“修改”和“删除”;读别人,不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

世界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我喜欢读那些好书。一本好书是一个朋友,一个朋友更是一本好书。书有多少种,朋友就有多少类。有的书装帧精美,有的书朴实无华;有的书只短短几章,有的书则洋洋洒洒;有的书教我们生活,有的书教我们做人;有的书给我们一时欢愉,有的书让我们终生受益;有的书激荡感情,有的书催人奋进……不管哪本书,读到最后,总有这样或那样的一句浓缩的话,这些话足以在我们意志最薄弱的时候支撑起人生。

幸福的密码

  1988年4月,24岁的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博士霍华德金森对121名自称非常幸福的人进行调查,得出结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20年后,他回访了这121人,结果却让他陷入了深思……

  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

  1988年4月,霍华德金森24岁,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系博士。他毕业论文的课题是《人的幸福感取决于什么》。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他向市民随机派发出了一万份问卷。问卷中,有详细的个人资料登记,还有五个选项:A非常幸福;B幸福;C一般;D痛苦;E非常痛苦。历时两个多月,他最终收回了5200余张有效问卷。经过统计,仅仅只有121人认为自己非常幸福。

  接下来,霍华德金森对这121人做了详细地调查分析。他发现,这121人当中有50人是这座城市的成功人士,他们的幸福感主要来自事业的成功。而另外的71人,有的是普通的家庭主妇,有的是卖菜的农民,有的是公司里的小职员,还有的甚至是领取救济金的流浪汉。这些职业平凡生涯黯淡的人,为什么也会拥有如此高的幸福感呢?通过与这些人的多次接触交流,霍华德金森发现,这些人虽然职业多样性格迥然,但是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要求。他们平淡自守,安贫乐道,很能享受柴米油盐的寻常生活。

  这样的调查结果让霍华德金森很受启发。于是,他得出了这样的论文总结: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最幸福。一种是淡泊宁静的平凡人,一种是功成名就的杰出者。如果你是平凡人,你可以通过修炼内心、减少欲望来获得幸福。如果你是杰出者,你可以通过进取拼搏,获得事业的成功,进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幸福。

  他的导师看了他的论文后,十分欣赏,批了一个大大的“优”!

  毕业后,霍华德金森留校任教。一晃,20多年过去了。如今,霍华德金森也由当年的意气青年成长为美国一位知名终身教授。2009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又翻出了当年的那篇毕业论文。他很好奇,当年那121名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现在怎么样呢?他们的幸福感还像当年那么强烈吗?

  他把那121人的联系方式又找了出来,花费了3个月的时间,对他们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反馈回来了。当年那71名平凡者,除了两人去世以外,共有69人交回了调查表。这些年来,这69人的生活虽然发生了许多变化(他们有的已经跻身于成功人士的行列;有的一直过着平凡的日子;也有的人由于疾病和意外,生活十分拮据),但是他们的选项都没变,仍然觉得自己“非常幸福”。而那50名成功者的选项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有9人事业一帆风顺,仍然坚持的当年的选择——“非常幸福”;23人选择了“一般”;有16人因为事业受挫,或破产或降职,选择了“痛苦”;另有2人选择了“非常痛苦”。

  看着这样的调查结果,霍华德金森陷入了深思,一连数日,霍华德金森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

  两周后,霍华德金森以《幸福的密码》为题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论文中,霍华德金森详细叙述了这两次问卷调查的过程与结果。论文结尾,他总结说:所有靠物质支撑的幸福感,都不能持久,都会随着物质的离去而离去。只有心灵的淡定宁静,继而产生的身心愉悦,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无数读者读了这篇论文之后,都纷纷惊呼:“霍华德金森破译了幸福的密码!”这篇文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刊登该文的《华盛顿邮报》一天之内六次加印!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霍华德金森一脸愧疚:“20多年前,我太过年轻,误解了‘幸福’的真正内涵。而且,我还把这种不正确的幸福观传达给了我的许多学生。在此,我真诚地向我的这些学生致歉,向‘幸福’致歉!”

善用6句职场C语言

“压力山大”的职场上,最怕“硬碰硬”,一句话没说好,就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和心情。只要熟记下面7句靠垫语言(Cushion Words),就能让你学会缓冲铺垫,婉转表达,让硬邦邦的话软着陆。不但可以避免尴尬,工作中的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不得不跟老板报告坏消息……

“我们好像碰到一些状况……”

如果一个重要的案子出了问题,你闯进老板办公室,张口就说坏消息,即使不是你的责任,老板也会质疑你处理危机的能力,甚至迁怒于你。避免使用“问题”、“麻烦”等字眼,改用“状况”,传递给老板的信号会更积极,“这不是一件无法解决的事”;用“我们”更能体现你的责任和担当,让老板知道你关键时刻可以依靠,不是“反正后果有老板担着”的普通员工。从容不迫地说完这句话,别忘了马上补充你的解决办法,老板一定对你刮目相看。

老板给了你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好的,我马上处理。”

即便你心里的OS是“这怎么可能做到?!”,也要先爽快做出肯定回应,接下任务。过一段时间,再敲开老板的门,说说经过深思熟虑,你觉得哪部分有问题,不能按原计划实现,你打算怎么做……先肯定,后反驳,是职场受命的准则。虽然你对具体业务更熟悉,但当场反驳、质疑,给老板的印象一定是,你想都没想就反对,对TA缺乏起码的尊重,面对困难只会找借口。平时也要把这句话常挂嘴边,老板最爱“即时生效”的员工。

当你想给下属或同事提批评建议……

“xx做得不错,就是xxx还不够好。”

借用心理学中的“反差句”欲抑先扬,用对比做铺垫,可以缓和说话气氛。比如:“你文章写得很好,就是字还不够漂亮。”其实这句话的重点不是“文章好”,而是“字不好”,但因有了前面的夸奖,对方很容易接受后面的批评。用这样的方法提建议,既不刺耳,又能达到目的,说不定还会激励TA超常发挥,做出更好成绩。

被老板问住了……

“我再认真想想,下班前给您答复,可以吗?”

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业务问题。但是,在老板办公桌前,说出“不知道”这三个字可不太妙。一句“让我想想,x点前答复您”,不仅能给你回旋的时间和余地,还会让老板觉得你在这件事上很用心,不想草率作答。争取到时间之后,赶快恶补盲点和漏洞,展现你的专业性吧。

忙到手脚并用,老板又器重地交给你一项“重要”工作……

“我知道这件事很重要,我先安排一下手头的工作……”

真的不是想偷懒,但你的日程表里再也容不下任何新任务。直接推掉,显然不是好主意。用这句话缓冲一下吧,先说明你了解新任务的重要性,然后请老板帮你确认工作优先级。别忘了提醒老板,你正在做的事比这个还重要,更紧急,而且非你不可。不露痕迹地告诉TA,你的工作量已经非常饱和,这样一来,至少可以为你争取时间,如果两项工作有冲突,新任务还很可能被转交他人,老板对你的好印象一分都没减哦。

当你需要同事的帮助……

“这件事没你真不行!”

有件棘手的工作,你无法独力完成,面对这方面最拿手的同事,怎么开口才能让TA愿意助你一臂之力?在职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辖区和任务,有时你好话说尽也未必管用。一句“这个Presentation没有你根本做不好”,既肯定了TA的专业地位,又很诚恳地表明了你的需求。对方很容易为了不辜负自己的专业名声和这份存在感,答应你的请求。

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在一家餐馆里吃饭,负责为我们上莱的那位女服务生,年轻得像是树上的一片嫩叶。

  她端上蒸鱼时,盘子突然倾斜。鱼汁鲁莽地直淋而下,泼洒在我放在椅子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来,阴霾的脸,变成欲下雨的天。

  可是,我没有发作,我亲爱的女儿便以旋风般的速度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女服务生身旁,露出了极为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的。”

  女服务生如受惊的小狗,手足无措地看着我的皮包,害怕地说:“我,我去拿布来擦可以吗……”

  万万想不到,女儿居然说:“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你去做事吧,真的,没关系,不必放在心上。”

  女儿的口气是那么无所谓和柔和,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

  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皮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

  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光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眼睛里,竟然镀着一层薄薄的泪光。

  当天晚上,返回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女儿在伦敦求学三年,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我和先生在大学的假期里不让她回家,我们要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儿。

  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服务生来体验生活。

  第一天上班,便闯祸了。

  她被分配到厨房里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翼,只要力道稍微重一点,便会分崩离析,化成一堆晶亮的碎片。

  女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正松了一口气时,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踉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连续不断的一串串清脆响声过后,酒杯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女儿说:“妈妈,那一刻,我真的有种堕入地狱的感觉。”

  “可是,你知道吗?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搂住了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

  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

  对我,她连一字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还有一次,女儿在倒酒时,不小心把鲜红如血的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衣服上,那一刻她简直是紧张的不得了。

  原以为顾客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反而倒过来安慰女儿,说:“没关系,不就是酒渍嘛,不难洗。”

  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女儿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嚣张,把眼前这只惊弓之鸟安抚成梁上的小燕子。

  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妈妈,既然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就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

  此刻,在这静谧的夜里,我眼眶全湿。

  原谅别人便是放过自己。

  这个故事,读了一遍眼角有泪,再读一遍,依然有泪珠滑落…

  我想此刻,你的内心也无法平静吧…

  检视一下自己平日的言行,原来有这么大的上升空间……原来,善意可以如此美妙……原来,善意可以如此接力般地传递……

  亲爱的男左女右们,当你听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既然我们感动着对方的感动,让我们从当下改变自己的言行吧,把这份善意长长久久地传递下去……

  如此,我们每一天都是幸福、幸运的。

  原谅别人的错,自己好心情……生活,原来如此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