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呆的美好

  有三十岁的朋友告诉我,他活得很焦虑。社会走得很深,你就会焦虑。能对生活多控制一点,焦虑就会少一点。
  一天到晚在饭桌上跟人说话吃饭——说的话跟自己毫无关系,说的都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好消息、坏消息、真消息、假消息都得搁进去——你就是垃圾桶,你盛也得盛,不盛也得盛。搁这么多垃圾,怎么可能不焦虑?
  朋友往往会问:那你在家都干嘛?我说什么都没干,发呆呢。
  我认为发呆是最轻松最放松的事。尝试把自己脑袋放空,哪怕只有几分钟,其实也挺幸福的。
  人生大部分是空白,人忍受不了空白就要往里边填东西,给自己加载。其实最好的事儿就是跟好朋友们一起发呆,有一起发呆的瞬间,说明关系是多么放松。
  我们常常在与人接触时让自己撑着,都是怕话掉在地上,话接话,赶快接起来,太累了。
  而且焦虑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不自由。我觉得很多人达到“自由”的状态是在“无能期”:退休了,社会不需要你了,年轻人不需要你了,孩子不需要你了,有人认为这是自由,其实那不叫自由。自由不是被抛弃,而是放弃。
  我曾经在西北一个庙门口看到一幅对联:“在高处立,着平处坐,向阔处行;存上等心,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我一直在体会着。“在高处立”是说可以站得很高看问题;“着平处坐”,踏踏实实,平等对人;“向阔处行”,就是说心胸要开阔,做事要变通,别走死胡同;存上等心,就是存善良的心,要自律;结中等缘,就是不拒人千里之外,也不零距离接触;“享下等福”,就是说要能吃苦。
  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
  行而正难,思无邪难上加难。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有时我们在沟通时,会不自觉地用一些“否定式”、“命令式”、或“上对下”的说话方式,例如:“你错了,你错了,话不能这么说”或是“唉呀,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这样做不行啦!你怎么那么笨,跟你讲你都不听……”
  一般来说,人都不喜欢“被批评、被否定”,但是,有时我们在言谈间,却不知不觉地流露出“自我中心主义”和“优越感”,觉得自己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可是,有句话说:“强势的建议,是一种攻击。”
  有时,即使我们说话的出发点是善良的、是好意的,但如果讲话的口气太强势、太不注意到对方的感受,则对方听起来,就会像是一种攻击一样,很不舒服。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心中会有一种感叹……
  你知道吗?其实,我满赞同你的想法,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语气”,其实,我很同意你的见解,但我很不喜欢你“讲话的态度”。
  有时,我们会说:“我这个人很理性,你看,我的门都是开的,大家随时都可以进来和我沟通啊!”
  可是,如果“我们的门是开的,心却是关的”,又有什么用呢?
  因此,在沟通时,必须注意到对方的感受。毕竟每个人都有“自我尊严感的需求”,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赞美、被认同、被附和,而不喜欢被否定、被轻视。
  所以,即使双方意见不同,但必须做到“异中求同、圆融沟通”,“有话照说,但口气要委婉许多。”
  中国人造字很有意思,想想“我”这个字,是哪两个字的组合呢?是“手”和“戈”。
  “我”字,竟然就是“每个人手上都拿着刀剑、武器”,所以每个人都常做自我防卫,来保护自己。
  但是,在沟通时,人除了防卫自己之外,也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来想。
  善用“同理心”,也学习控制自己的舌头,“在适当的时候,说出一句漂亮的话;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打住一句不该说的话。”
  因此,我们必须学习“不要急着说、不要抢着说,而要想着说”,绝对不要“逞口舌之快”而后悔,因为说话是没有“橡皮擦”、没有“立可白”的,不能再把话给擦掉。
  另外,人际沟通中,我们必须学习“情绪忍受力”和“挫折容忍力”,因为,“脾气来了,福气就没有了。”
  在我们碰到棘手的问题时,必须先静下来、勿冲动行事。也学习“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免得事情愈弄愈糟糕。
  有句话说:“生命的长度,是上天所给予的,但生命的宽度,却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的确,我们虽然不能控制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控制生命的“宽度”。
  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之中,学习做更好的沟通,使人际关系更圆融,也使生命过得更漂亮、更有意义。

生命的空隙

  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生活的空间,需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

  打桥牌时,我们手中的牌不论好坏,都要把它打到淋漓尽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假如我们转身面向阳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因此,要时时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

  光明使我们看见许多东西,也使我们看不见许多东西。假如没有黑夜,我们便看不到闪亮的星辰。因此,即使是曾经一度难以承受的痛苦磨难,也不会完全没有价值的。它可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定,思想、人格更成熟。因此,当困难与挫折到来,应平静的面对,乐观的处理。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有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同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地被别人的话扎伤。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你的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地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在生活中,一定要让自己豁达些,因为豁达,自己才不会钻入牛角尖,才能够乐观进取,还要开朗些,因为开朗自己才有可能把快乐带给别人,让生活中的气氛显得更加愉悦,心里如要常常保持快乐,就必须不把人与人之间的琐事当成是非。有些人常常在烦恼,就因为别人一句无心的话,他有意的接受并堆积在心中。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时时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不管现在的世界如何变化,自己能有一片清静的天地。清静不在热闹繁杂中,更不在一颗所求太多的心中,心胸开阔,心里自然清静无忧。

每个人的青春都有一条弯路,你要自己走

  朋友A,暗恋一个女生六年,最后还是无果而终,而我们最为他不平的是从始至终他都没有让那个女生知道自己喜欢她。可是他说没关系,某天他回想起那个女孩的时候,他发现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期望她会出现在他的明天里,但如果时光倒流,他一样还是会去喜欢她。
  暗恋的好处就是,那个女孩的一个举动,一个微笑,就能让你莫名的记住好几年。
  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happyending,但不是所有不是happyending的故事都没有意义。即使某天你回想起一个人,她曾经让你以为她会出现在你的明天里,可是却从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也不会觉得白忙活了一场。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那是扯淡,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这才叫青春。
  朋友B,前阵子一个人去西藏回来,我们还是不能掩饰对这个女孩的佩服。她的空间年开始的轰轰烈烈,在前阵子结束了,她说自己从来不是一个那么坚持那么笃定的人,但是突然觉得,就这么一次,不能再半途而废。她说这一次她要把自己以前所有没用到的倔强都用完,把所有的半途而废都弥补上。
  她这么说着,她也这么做了。
  然而在她这么独立的形象之前,是一次失败的感情。双方父母同意了,订婚酒也办了,男主角却突然变卦了。我不想去评判什么,然而还是替女孩可惜。
  只是我们谁也没有想到,她会以这么独立强大的形象回来。她说自己已经把之前黄金年代的一部分全部给了那个男人,之后的日子不想再为他浪费了。
  不久前同为留学生的M问我,每一次在机场最让我触动的是什么,我想了会说,是看到留学生们离别时候的感伤吧。他摇摇头说,最让他触动的是,无论那个人之前的生活是怎么样,他的性格是懦弱是坚强,在走进海关的那一刻,即使已经泪流满面了,他也不会回头。
  最让我佩服的,是那些已经难过到抑制不住哭声的人,也绝不会回头,也绝不会把自己的软弱展现在父母面前。
  每到六月,就会有很多人绕了一个大圈子,然后回国,终究是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曾经我想,为什么我们绕了一大圈还是毫无例外地回到了原地,为什么明明全世界最爱我们的两个人都已经在身边了,我们却还是要离开他们。
  后来我才想明白了,我也在之前的文里说,所有漂泊的人不过是为了有一天能够不再漂泊,能够保护起自己的家人。只有经过这样的折腾,这样看起来的一种徒劳无功,才能明白原点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我从来不觉得我自己是一个很靠谱的人,我谈不靠谱的恋爱,写没人看的书,打着旅行的旗号一个人去很多地方。每次我在陌生的地方看着陌生的天花板的时候,想的却总是家,每次我错过了那个人之后,我才会发现哪些地方我做的不好。我曾经想,为什么要这么折腾,为什么那么不靠谱。
  然而成长的一部分就是这样,你不断地跟熟悉的东西告别,跟熟悉的人告别,做一些以前从来不会做的事情,爱一个可能没有结果的人。成长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无论看到谁和谁分开都不会太奇怪。但换个角度来看,这也许是一个正作用:无论谁离开,你都能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新的一天。这不好也不坏,我们必经的一程而已。
  那么多那么多人跟我说异地恋不靠谱,然而我却还是相信坚持是值得的。这个世界上,最怕的,是当你最需要爱的时候,你需要的那个人,却不在。但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一定有撑得过时间,熬得过距离的感情,只要你坚信,只要他坚持。
  在某个阶段,尤其当你寂寞太久的时候,有太多的冲动,把喜欢当成爱,把一秒当成永恒。然而如果不是这么地折腾,你也不会知道自己真的想要的是什么。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一条弯路,谁也没法替你走完,但未来总还在。
  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如果没有,愿你成为自己的太阳。那一段必须要走的弯路,就让我们勇敢的走完吧。

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我常常对很多人说:“你嘴上所说的人生,就是你的人生”。
  “好的”、“一定会有办法的”、“没问题”,每天都能说出这种积极话语的人,他们的每一天都过得非常顺利,即使遇到了困难,他们也能够渡过难关。
  相反,每天都嚷着“太糟了”、“太让人气愤了”、“没办法了”的人,遇到的挫折也特别多,运气也显得特别糟糕。
  你自己,或是你周边的人,是不是也曾经历过这种事情呢?
  如果你看不清自己,那么,就试着看一下周边的人与事,你一定会发现人们都过着他们嘴上所说的人生。
  特别是跟钱有关的事情,这一点会很明显。令人吃惊的是,每天叫着“没钱”的人,真的都是跟金钱无缘的人。这里最关键的信息不是“因为穷而没钱”,而是“天天说着没钱,所以穷”。
  你必须要意识到,每天从自己嘴巴里说出的话拥有很大的威力,从而去改变自己的话语。
  每天你所说的话,都给你的每一天指明了方向。
  你说的话一定会在说出口后,变成现实。
  这是由人的大脑与自律神经决定的事情。人的自律神经通过大脑皮层来支配身体。而我们的大脑正是通过学习自律神经将想法传达到身体各部,从而操纵它们来把我们的想法变成现实。
  小到从自动售货机买饮料这种日常琐事,大到搭乘航天飞机飞太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为人们最初有种设想,在考虑“就这样做”“会变成这样的”之后,最终得以实现的。
  如果要给人们的想法找一个合适的载体,那一定就是人们说的话了。
  我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语言常常已经在脑海里浮现了。因此,要把脑海里的语言变成现实,最重要的就是: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如何让语言在脑海中浮现,又该如何把自己正考虑的事情用语言更好地表达出来。
  也就是说,你最终决定说出口的言语,会或大或小地影响你的人生。
  积极的语言才能把你带向美好的人生。
  语言就如同把飞机带到目的地的自动引擎,只要按下按钮,它就一定能把我们带到目的地。
  所以,大家首先需要记住的是:我们一定要说积极向上的话。只要持续使用非常积极的话语,就能积累起相关的重要信息,于是在不经意间,我们就已经行动起来,并且逐渐把说过的话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