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事情的结果是一定的

年纪愈大,愈看愈多,就知道那些自以为是的信念都是错的。

因为我们的“信念”,都是建立在自己的损益观上面。损益观就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算盘,这个合我的意,就是好的;那个不合我的意,就是不好的。但是,到底什么是对你好的,什么是对你不好的,不是由你的“意”来定夺的。我们常常看不到“天意”,而妄想用自己短视、无知的浅薄信念来主宰周边一切事情,到头来,才知道原来一切早有安排。

我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就是被朋友陷害来的。当时北京房子不贵,贷款可以贷很高,我钱不多,订了一户小房子,还介绍我一个朋友到同一个小区去买房。我还告诉她,我订的房子主卧朝北,等有主卧朝南的出来,我就要换。那个朋友非常有钱,她买房不是自住,只是好玩投资。但是没想到小区释出一户主卧朝南的房子,竟然被她先抢走了。那天早上,小区销售打电话来说有这样一户房子放出来,我说我下午过去,请他留着,没想到下午去的时候,那栋房子已经被其他人签走了。我当时气疯了,破口大骂那个销售经理,怎么可以这样不守信,明明我说要来买的,他先卖给别人了。但是事情过后,也很过意不去,又痛失自己认为的好机会,非常伤心。

一个星期后我和朋友偶遇,她不经意地说:“咦,我老公好像在你介绍的那个小区买了一户朝南的房子。”一看我脸色大变,她还假意地说,“哦,你喜欢,你要,那,那,我们换好了。”当时这真的是双重伤害,我很难过,哭了很久。

后来小区又释出一户主卧朝南的房子,我先抢下来,准备退掉原来那一户。结果抢了之后,才发现,原来那一户已经签约,退不掉了。如果我朋友当时没有来抢,我那时还没有签约,是可以退掉的。OK,现在两户房子在手上,我首付不够,很着急。最后没有办法,硬着头皮和父母借了钱。最后的故事你们都应该可以想象,北京房价上涨,但是,如果你只有一户,你动不了的,因为自己要住。如果有两户,另外那一户就可以处理掉了。这样,我积累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如果当时不是她这样来搅局,以我的财力,我是不可能买两户的。

好玩吧?!常常看到这样坏事变好事的例子,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有一次在机场,准备值机的时候,有一个人匆匆忙忙地插队在我前面,我一改以往厌恶插队行为的习惯,让他先办,结果,他拿走了最后一个经济舱位子,我就被升舱到公务舱了。呵呵。

有没有发现有些人就是能够把坏事变好事,而有些人就是霉运连连?我觉得这和我们的能量和态度有很大关系。如果你保持正念和善意,即使坏事出现,也不怨天尤人,而只是埋首做自己该做的事,那么你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坏事”里面,其实隐含了美好的礼物。有的坏事,其实是来帮你的生命开启另外一扇窗口,可以带领你走入不同的世界,看到不同的风景,何必一味地拒绝呢?

我观察自己身后的生命轨迹,发现每一件我眼中的“坏事”,几乎毫无例外地为我带来一些好事、智慧、经验或意外的收获,真的是让我更加感恩。是的,所以另外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面对好事的时候,一定要感恩。不要因为自己的运气好,就过于张扬、自以为是,那样的话,好事有可能变成坏事的。

怎样接受事情的不完美?很简单。就只是承认:我不比老天知道得更多,它一定会给我最好的。这个没有了,也有其他的。有人说这是“臣服”,而我现在更愿意说,这是“放下掌控”。不再自以为知道什么一定是对的,什么一定是错的。不再自以为自己要的都是对自己好的。当你要的没有来临的时候,你是否能对自己说:既然没有得到,就表示有更好的在后面?

我们也都听说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种说法,其实,这也是很多老人家说的,一个人的福气是有定数的,年少的时候太轻狂,把福气用完了,年老的时候可能比较辛苦。如果少年时多吃苦、努力,年老的时候就可以享享清福、安然生活。

我现在生活当中,真的没有什么“一定要如此”的事情,我也许有“愿望清单”,希望事情如何发展,但是被教训多少次之后学来的谦卑,和历经太多沧桑之后得来的智慧告诉我:没有什么事情是一定需要像你想的那样发展的。也许就是注定必须如此,没有“为什么”,也许就是有更好的礼物在后头。无论是何者,维持着谦卑和不掌控的态度,至少能让你的生活更加轻松、没有负担,当然,你也会更加幸福、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我不喜欢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谈恋爱的时候我们分过一次手。

他经常要出差,一走就是一两个月,没有太多时间陪我,我总是一个人。

生病发烧到42度,担心自己会死掉,强撑着爬起来一个人打车去医院。

下班回家发现厨房水管爆裂,整个家被淹,吊顶塌了一半,一个人跑装修市场找工人来返修。

有一晚加班太累在公交上睡着,一觉睡到终点站,凌晨一点在马路上独自走了一小多时才打到车,回到家,打开门,黑漆漆的,放下钥匙仿佛都能听到回声,心里空荡荡的,欣喜忧愁无从分享,欢笑落泪不能拥抱,有时候想想这个男朋友跟没有一样,我是为了他才来这里的呀,为什么每次我需要他的时候他都不在?

有一次我崩溃了,好像是我们交往周年纪念,本来约好了一起过,可他临时接到通知要走,他收拾行李的时候,我突然哭了。

我知道他事业心重,也知道他身不由己,道理我都懂,可我就觉得委屈,就想痛痛快快哭一场。

他抱着我任由我哭,等我抽抽搭搭终于止住眼泪,他突然说,如果你真的这么痛苦,那我们分手吧。

他语气特别镇定。

很奇怪,那一瞬间我也很冷静,擦干眼泪说好。

他迅速帮我续交了一年的房租,搬走了自己的东西。

我们就这样分手了。

过了两个月,郝五一听说他跟我分手,气得冲去找他,本想揍他一顿的,见了面差点没认出来,憔悴得跟行尸走肉没差。

郝五一回来跟我说,和好吧,他是舍不得让你受委屈,他是真的爱你爱惨了。

我哥给他出主意,说我妹心软,你随便找个借口给她发条短信,一来二去就和好了。

他终于给我发了条短信:“本来想提醒你天冷要加添衣,可是……妈的,等了一周都是大晴天。”

我看着短信又哭又笑。

后来他告诉我,分手那晚他搬东西走,在路边抽烟,呛得一脸眼泪鼻涕,这辈子头一回觉得自己没用。以往我们的相处中他一直是强势的那一方,在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在爱情里人人平等,原来他也会不自信,会害怕,会软弱,会小心翼翼,会不知道该如何爱一个人。

我想爱情可能不是谁带领谁,而是双方共同成长才能达到安心与自在,如果说,喜欢是渴望将好的一起分享,那么,爱是愿意把坏的共同承担。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好在一辈子很长,我想陪他慢慢走。

有一回他们公司聚餐,他被灌醉了。我半夜接到他同事电话,让我去接他,说这家伙喝大发了,说什么都不走,抱着酒瓶要媳妇儿。

我哭笑不得,换了衣服匆匆赶去。

回来的路上我开车,他就坐在副驾驶,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我。他喝醉了之后就特别可爱,跟个小朋友似的,问什么就答什么。

我逗他:“你是谁?”

“XX!”他特大声地答自己的名字

“那我是谁?”

“苏菲·玛索!”

咦?F同学你的思维还在地球上吗?

“苏菲·玛索怎么可能来接你,再给你一次机会,我是谁?”

“奥黛丽·赫本!”他傻笑着回答。

我只好顺着他,“那苏菲玛索和奥黛丽赫本谁更漂亮?”

他一个劲摇头,“都不漂亮!”

“那谁漂亮?”

“我老婆!”

“你老婆是谁?”

“乔一!”

绕了半天原来没醉啊。

回到家我让他去洗澡,他耍赖不去,抱着我喊:“老婆。”

抱了很久,他突然很感性地说:“我得对你再好点。”

我问为什么呀,他说:“你一个小女生,背井离乡来这里吃苦,都是为了我。”

我特高兴,说我是小女生呢,现在出门遇到小朋友人都叫我阿姨。

他无语:“一般人不都应该感动后半句吗?”想了想又说,“对,我老婆就是不一般。”

我大笑。

其实我从来没觉得自己背井离乡。说起来是还挺辛苦的,刚来北京的时候我跟人合租,共用浴室和厨房。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独立卫生间,要是能有浴缸泡个澡,那简直是奢华的享受,整个人生都完整了。

那时候我和F君住在北京城的两端,我每天下了班乐颠颠地挤地铁去找他,他通常要加班加到很晚,我们就在楼下吃饭。他们公司楼下有个阿姨卖的麻辣烫特别好吃,他不准我吃,说不卫生,他总有些很固执的坚持,感冒不吃药,不吃路边摊,最后被我烦得不行又只好妥协。

我们事业刚起步,都没什么钱。F君初入职场时被坑得很惨,信错了人,在行业里几乎被拉进blacklist,还欠了一些债,实在走投无路了,只能找他爸,他爸二话不说就把钱打到他账上。F君说,那时候看到他爸转账成功的短信,觉得特别羞耻。

他的人生一直都顺风顺水,没受过什么打击,那一回有点一蹶不振了,经常一个人发呆,一愣就是几个小时,每晚失眠,在床上睡不着就爬起来疯狂工作,一直到天亮去上班,几乎都不睡觉。

后来他跟我说,要不是我突然出现来北京,他都不知道这种状态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我至今很庆幸,陪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我来之前并不知道他是这个状况,如果知道,我一定会早一点来他身边。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我们逛宜家, 他看中一盏台灯,799,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实在有些奢侈,于是恋恋不舍的走了。那个月我发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去把台灯买了送给他。我跟他说,“我相信现在一切危机都是你我人生必经的——没钱,压力大,不得志……每个人都会有这一段。你不用焦虑,慢慢来,大不了我养你。”

后来我们搬了几次家,这个台灯一直带着。

前阵子我问他,“我有没有说过什么让你印象很深的话?”

他说:“应该是你说你养我。”

“你是不是很感动?”

他说:“没有,气得一晚上没睡着。”

“为什么?”

“要养也必须是我养你,以后不准再说这种话了。”

我有时候真是摸不准他的脾气啊。

这周末起得挺早,去家附近的超市买东西,走时乌云密布,看来要下雨,又抱着侥幸心理,想着快去快回应该不会被淋,我不爱带伞的习惯到现在没改。

迅速买了东西准备回家,刚走出来就撞上瓢泼大雨,等了好一阵子依然没停,只好给他打电话。我走的时候他还在睡。

“醒了没?”

“怎么?”听声音是没醒。

“我没带伞,来家乐福接我,外面下雨了。”

他嘀咕一句不长记性就挂了。

我站在超市门口等他,看着雨势渐渐变小,心里有些后悔把他吵醒,该让他多睡会儿。

突然想起高三那年,也是一个雨天,我没带伞,站在学校门口躲雨。那段时间我和他关系似乎很尴尬,总有人起哄他是我的“绯闻男友”,我性格内向,每次被人起哄都窘迫得要命,不知道该怎么办,

只好尽量避开他。他应该也感觉到我在躲他,没在主动跟我说话。

那天我站在屋檐下,看见他和一帮理科班的男生从学校走出来,迅速低头假装没看见。

他们一群人浩浩荡荡从我身边走过,他走在离我最近的边上,没有跟我打招呼。

等他们走远了,我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有些惆怅,说不上那是种什么感觉,好像希望发生些什么,又好像希望什么都别发生。

我就看着他的背影越走越远,突然又停下,回头,迅速跑回我面前,在一帮男生的起哄声中,他不由分说地把伞塞到我手里,转身冲进雨幕。

还是什么都没说。

在我的记忆中,少年时代的他总是沉默,我们相处的画面就像一幕幕安静的默剧。他什么都不说,但我能感受到他的存在,就像一不需要担心会忽然断电的落地灯,稳稳当当的照亮一切。

我在超市门口等了没多久他就来了,冲我按了声喇叭,一边倒车一边讲电话。

我一高兴,冒着雨朝他跑去。他在车上给我比了一个“回去”的手势,我又乖乖退回屋檐。

他下车,撑伞向我走来。

走到我跟前他匆匆挂了电话,我以为他要教训我又不带伞,谁知他却说:“怎么不叫醒我和你一起。”

“难得周末,想让你多睡会儿。”

回去的路上我一直盯着他看,他纳闷,“干嘛?我脸都没洗。”

“奇怪了,以前觉得你西装革履才好看,现在头不梳脸不洗穿件睡衣都很帅。”

他那个乐呀,“你老公怎么打扮都帅。”

我突然说:“我爱你。”

他愣了一下,“干吗?”

“没什么,就是突然想告诉你。”

车堵在路上久久没动,北京永远在堵车,这里空气不好,城市太大,人潮拥挤,我有一万个不喜欢这里的理由,可我爱的人在这里,我就在这里安了家。爱让我们褪去身上的青涩的棱角,穿越汹涌的人潮,用最温柔最炙热的爱拥抱彼此,我知道这个世界什么都善变,可是说真的,眼前这个人,他让我相信永远。

想美很简单,快乐和自信就够了

爱美是所有女人的天性,大多数女人都有虚荣心,而攀比和嫉妒就如同隐藏在心底的恶魔一样,一旦得不到控制不仅会害人害己,更会有损自己的风度和涵养。

有一次,我去一个朋友的饭局,因为彼此很熟悉,所以简单打扮了一下,什么首饰都没戴就出发了。我已经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这样“轻装上阵”了。

到了吃饭的地方,我才发现自己简直是“裸装上阵”,我扫了一圈在座的客人,一片亮闪闪的珠光宝气香气缭绕,一看就知道在座的应该非富即贵。

我的朋友向大家介绍我:“这就是苏红。”

其中一个女人穿着夸张,我粗略数了一下,她的十根手指至少戴了六枚戒指,一抬手甚至有一种拿着手电筒的错觉,并且在大家还穿秋装的初秋季节,她就已经华丽丽地皮草加身了,给人一种浑身裹满百元大钞、招摇过市的感觉。她斜视地看了我一眼,用挑衅的口气说:“你就是他们说的那个苏红吗?”

大家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我身上,我怔了一下说:“是的,应该是他们说的那个苏红吧!”我微笑着说。不知为啥她听到这个回答似乎有点失望,但可能一时又找不到话题,她只好无奈地继续吃饭。过了一会儿,她冲我笑了笑,似乎终于想起了话题,趾高气扬地说:“听说你是做时尚的,可你怎么那么素呀?”

我对她同样报之以微笑甚至觉得有点无聊:“噢,我和亲密的朋友吃饭时,从来不盛装出席,因为这会让我的好姐妹感到压力。”

她似乎没有听出我话里的意思,而是更一个劲儿地说:“你们时尚圈的人是不是挣钱很少啊?我也听说了,你们都买不起珠宝,全是赞助商赞助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啊?”说完她意味深长地看着其他客人笑了。

我突然感觉有些反感,我决定回击她。

“您说得没错,我确实一下子买不起6个戒指,即使买得起,我这指关节也受不了;好在貂皮还买得起,但我不会把动物的尸体大热天儿的穿在身上!所以,您这财力和功力绝对能戴着6个戒指夹活泥鳅,穿着貂皮大衣吃麻辣火锅!我真的是甘拜下风,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家听了我的话,反应了5秒钟,便怀着各自的心思笑了起来,那位大姐实在找不到还击的话语,脸是由红变绿,又因为热,不停地擦汗,但自始至终也没好意思脱下来那件能让她着了火的皮草。

如果参加品牌活动,我一定会出于对职业的尊重,穿上最高级、最出彩的礼服,华丽登场,因为我的着装必须和我的职业身份相匹配。但和老朋友吃个饭,也要这样浓墨重彩地打扮自己,那就很没有必要了,因为这是我的私生活,它应该是随意和舒适的,而不是把朋友的聚会变成炫富和比美的竞技场,如果朋友的聚会真的需要这些来装饰,那也算不上是朋友的聚会了。

女人之间的虚荣和攀比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自己内心不够自信和强大,总怕别人压过自己,比自己强;二是自己本来就不够有钱、不够美丽、不够有品位,所以才老想和比自己强的人较个高下。说实话,我曾经也为这些外在的东西痴迷过,迷茫过,甚至自卑过,觉得拥有的越多说明自己越成功,和别人比起来越有底气。但现在的我已经不需要这些所谓的奢侈品所带来的虚荣感了,此刻,我更想追求的是自我和轻松。

如果想削弱自己对别人的嫉妒,就先让自己变得智慧和优秀吧!这样你才会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其次是让自己变得知足,很少有人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有些条件我们真的比不来,现在很多人都在拼家庭,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拼你自己,家庭给不了你的东西,通过努力你一样可以得到;如果你是那么爱嫉妒、小心眼,谁会与你坦诚相待!

所以,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嫉妒心随意肆虐,因为这不仅不会让你在别人面前耀武扬威,反而让别人觉得你很没有教养和风度。其实美丽很简单、也很容易,只要你放松心情,不带任何负担地去追求就行了,因为没有什么比快乐和自信更能让女人美丽。

优雅是内心的澄澈善良

“优雅”不等于华服美钻,也不等于香车豪宅。它是一种 内心的善良和高贵,一个人只有常怀悲悯之心,才能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感同身受,才能让整个灵魂变得干净、优雅而高贵。

一个女人的优雅来自于她的教养,她得体的说话方式,谦和的处世方式,就像春风化雨一般温和滋润,又实实在在地影响到别人。如果你的身边有这样的女人,那一定是你的幸运。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虽然她是一位上市公司总裁的太太,但她从来不拿这样一个光环去炫耀。她个子不高,身材也没有那么好,但是她对自己的穿着、头发、首饰,甚至与人谈吐的方式,都要做到一丝不苟,让你感觉非常优雅、高贵。

一次,我们一起去吃饭,那天时间有点晚,我们都很饿,但是她却不像其他客人一样,对服务生大吼小叫,而是有礼貌地说自己有点饿了,希望能快点上菜。

优雅是内心的澄澈善良当点的菜终于被端上来后,我实在气不打一处来,觉得服务太差了。正当我准备发火时,她却温柔地说,可能是有其他原因,并且礼貌地对服务生说一声“谢谢”。菜吃起来很咸,她就微微皱了皱眉头,冲我抱歉地笑了笑,然后示意服务生过来,等服务生过来时,她很随和地说,她很信任这家餐厅,我是她最看重的朋友,所以才请我来这里吃饭,希望他们能把菜做好,并且麻烦他们主厨再重新做一盘。

她虽然优雅和蔼,但是也有自己的标准,比如她能容忍上菜慢,但是绝对不容许菜不好吃,因为这是厨师的态度问题,但她绝对不是盛气凌人地去解决一个问题。

即便只是与她接触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的时间,你也能发现她身上的不少闪光点,很多是自己不具备的。而现在的女孩子很少能做到的一点,遇到事情就会说:我是女人,我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但是这恰恰说明了你的涵养和层次,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正是在这里。

我们总把富和贵联系起来,以为有钱了,住豪华别墅,让孩子上贵族学校就变成上流社会的人了,就变得“高贵优雅”了,殊不知,这种“富而不贵”只是一种“暴发户”的生活,而真正的高贵,是内心的自律和纯净。

奥黛丽·赫本被认为是自然与美的化身;不只是她的美貌,更是因为她为人低调友善,对待工作敬业勤恳。两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项的比利·怀尔德曾言,赫本身上呈现的是一些消逝已久的品质,如高贵、优雅与礼仪等。“连上帝都愿意亲吻她的脸颊,她就是这样一个讨人喜欢的人。”

这就是对优雅的最高阐释吧,优雅不仅是外表的美丽,更是内心的善良与对别人的奉献。赫本晚年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慈善大使,她多次深入非洲,不遗余力地为第三世界的妇女与儿童争取权益。因此,她以非美国公民的身份,获得了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联合国也在总部为她竖立起一座塑像,并命名为“奥黛丽精神”。当听闻她的死讯之时,伊丽莎白·泰勒伤感地说,天使回到了天国。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像赫本那样美丽,但是她内心的善良却是我们能努力做到的。因为优雅不只是外表的故作姿态,而是内心的澄澈向善。优雅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贯穿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你因为内心的善良而内心变得平静,气质变得从容,人生也因此优雅重生。(摘自苏红的新书《世界癫狂,我心优雅》)

致剩女

我身边有很多大龄女青年,俗称“剩女”。

她们基本已经年过30,或者徘徊在马上奔三的年龄线上。

她们的统一特点是,没有结婚,也没有适合结婚的稳定男朋友。她们的社交面相对来说比较狭窄,来来回回都是些女性闺密,周末聚会都是同闺密或者闺密老公,有时候是办公室的同事。她们觉得这样过也很舒心,没有心情去结识也无暇顾及新的异性。

她们独自生活在一个偌大的城市,做着一份不咸不淡的工作,每天在拥堵的早晚高峰挤地铁或者自己驾车回家。她们也许住在出租屋里,也许贷款买了一套小房子,想着就算没有男人,至少还有一个窝。她们也许很平凡,也许小有姿色,也许是小职员,也许是女强人。但统一特点是,一直以来,她们没有遇到过特别靠谱的男人,或者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又错过。

华灯初上,她们回到空无一人的家里,等着她的可能是一只叫泰迪的猫、一只叫咪咪的小狗,或者nothing。总之,她们最常度过的夜晚,是一个人吃着外卖,对着电脑看韩剧或者刷微博到夜深。

她们的命运,多数都是被家里逼着相亲。架不住父母每周的“夺命连环call”,无奈地强颜欢笑着去与父母朋友家的儿子、表舅老师家的孙子、阿姨家邻居的姐姐的表哥的同事的大表弟约会见面,横跨一个城市的距离,有时候都没心情吃完一餐完整的饭就匆匆道了再见。

还有一些女孩子,因为被“剩女”的帽子压得太重,于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去与并不心仪的男人约会。她们运用超人一般的意志,拼命去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头发有点少不要紧,工作是正式的;肚子有点凸不要紧,房子是四环内的;为人傲慢不要紧,学历是名校研究生;年龄有点大不要紧,年薪数目可观,还显得成熟稳重。

可是他从不送她回家,每次约会后都是她自己打车,不爱发短信打电话,每次都是她主动找话题。他对她说,他不懂得什么是甜言蜜语,更加不会去照顾女人,他希望女人独立就好,性格温柔贤惠,能操持家务,能有稳定收入,能不干涉他太多的自由,两个人在一起,能过日子就好。他要找的,想来想去,不过是一个会生孩子的保姆。

“剩女”这个词汇,对女人来说实在有点儿坑人。因为“剩”,所以地位难免被放低,心态难免有些不平衡。若没有这样的一个词汇,管它20、30、40的女人,大家不过结婚早晚不同而已,哪里会无端生出这许多张惶感。可是正因为有了“剩女”的概念,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心里会慌张,于是姿态会放低,会觉得男人就像秋后的韭菜,一茬不如一茬。会想错过了这一个,下一个可能会更糟糕,于是遇到一个男人,就像进了商场,就担心害怕,怕不赶紧买点儿东西,一会儿就都被人抢光了,所以也不管喜欢不喜欢、适合不适合、需要不需要,拿到手里再说。

而男人呢,本来“剩男”们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急迫的,可是因为看到了女人内心里的脆弱和小小自卑,看到了她们迫切甚至讨好的眼神,便立刻气定神闲起来,不但不再惶恐,甚至还有些膨胀。所以,你看那些资质平庸却耀武扬威的男人,那也不过是女人给予他的错觉和特权。

于是,男人们年逾40也不慌不忙,自身条件甚至不必太过突出,仍有二十几岁的女人主动奉上。而女人呢,一过了30岁就开始沉不住气,表面上不屑一顾,内心里唉声叹气的也不在少数。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子刚刚过了30岁生日,最近每到凌晨就发梦魇,内容无非是自己孤独终老,或者嫁给了一个老丑矬男人了此残生。

所以不乏有些女人,只要能结婚便舒出一口气,颇有胜利者的姿态,想着你看我也能有,还有那么多人没有呢!殊不知婚姻只不过是一个开始,根本算不得结局。过得怎么样,那才叫真正的冷暖自知,婚前闭眼睛挑,婚后若是睁开眼睛,恐怕就有得哭了。

事实上,择偶讲求的是两情相悦。婚姻是两个人因为情感的浓烈和志趣的相投而想要终身陪伴,在精神上并驾齐驱,在其他各方面互相接受和匹配,互相扶持,互相理解。但“剩女”这个词汇更多是社会舆论给女性施加的压力。相比“剩男”来说,前者出现的频率更为频繁,力度也更为震撼。

虽然我并不认为“剩女”这个词语包含着明确的贬义或者歧视色彩,但是必须要承认,这个词语在无形中传递着一种观念:女人年纪大了就会贬值,所以女人要尽早把自己嫁出去。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人因为社会地位低,所以最大的价值无非也就是生育价值。现代医学提倡一个女人的最佳生育年龄是23岁到30岁,在古代则更低,大概是在女人16岁到24岁。所以在古代,30岁的女人就已经是“徐娘半老”。可是在现代社会,女人的生育年龄被不断推迟,因为医学的发达,使得女人40岁一样可以怀孕产子。甚至,“丁克”一族的人群也逐渐增多,他们根本不需要繁衍后代,而只享受二人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延续香火”作为结婚的重要理由,孩子只是“锦上添花”的爱情结晶,而不是夫妻关系赖以生存的“纽带”。

女人的价值也不再如此狭隘,她们更趋向于和男人一样平等,享受同样的权利,创造一样的财富,和男人一样为社会作贡献,所以女人的价值在和男人一样平等的情况下,仍然保有“生育价值”。如此说来,一个男人才真的应该为此感到忧虑,女人能自食其力,不再依靠男人安身立命,不优秀的男人,应该开始担心找不到雌性愿意为他繁衍后代。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西方人的观念。据说法国男人更喜欢40岁的法国女人。《费加罗》杂志称:法国男人认为40岁的法国女人更成熟,更有风韵,而且40岁的法国女人虽历经风雨,肌肤依然充满光泽,秀挺的身材和25岁的女郎没有什么区别,自然深受男人的喜欢。

当然,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美。20岁有青春之美,30岁有智慧之美,40岁有优雅之美,50岁有风韵之美……只要你想,女人一直到80岁,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的魅力。但若是一个没有追求、没有思想、不懂得不断完善自己、不热爱生活亦不热爱自己的女人,25岁也会灰头土脸、毫无光泽、死气沉沉。

这几天与一个朋友聊天,她今年刚好30岁,是中国社会所说的标准“剩女”。她在家人的撮合下,相亲认识了一个男生,但是两个人发展得平平淡淡,毫无进展。她每天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偶尔和男生约会吃饭、看电影,然后回家,第二天继续上班、下班。周末朋友叫她出去泡温泉,她说没兴趣;说去近郊旅行,她还是推辞说没兴趣;每天在网上大喊生活无聊内心憋屈,你给她一些建议,比如去学插花,去学茶艺,去学甜点,去读个文凭,她都说没兴趣。

后来男生推托说家里不同意,慢慢给自己铺后路,又去相亲其他女生了。这边和她还没有直接挑明,而是来往着。她心里明明清楚,但总是抱有侥幸心理,于是就这么拖着,也不知道拖的是对方,还是自己。

你看,在她身上验证了三件事,第一,你是谁就遇到谁。你是个大闷蛋,遇到的人有90%的概率也是一个大闷蛋。不闷蛋的人,根本不会找你;第二,生活无趣,是因为你自己本身无趣。生活其实有很多乐趣,是你自己不会找而已;第三,不管你今年芳龄几何,生活过得像迟暮之年,那你就等于从来没有年轻过。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二十几岁时容颜姣好身材曼妙,本应是最吸引异性的时期。但一个二十几岁的女人如果不思进取,不读书,不思考,不打扮自己,不培养爱好,没有一技之长,也不善于交际,那她也毫无吸引力。一个40岁的女人,也许没有二十几岁的女人年轻,但是却可以沉淀更多的优雅、美丽、智慧、能力、财富、品位。如果她能一直如此,年龄不过就是个数字。容颜的变化,也不过就是正常的岁月痕迹,新陈代谢而已。

所以,所谓的“剩”,是一种心态,而不是一种状态。若你爱自己、爱生活、有情趣、懂调剂,就算你40岁不结婚,身边也不会缺少倾慕你的异性。若你每天自怨自艾,悲观沉闷,就算你20岁,异性也想远离你。

有人22岁结婚,有人35岁才考虑婚姻大事,这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条件、自己想要的人生,在不触犯法律法规,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作出选择。

而一个病态的社会,就是推着你去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22岁的时候就被逼着相亲,24岁就被家里逼着结婚,结了婚就被逼着生娃,生了娃就中断了以前的追求和事业。有多少女人是在不情不愿中随波逐流的?所以婚与不婚,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有没有价值的标准。婚姻并不意味着结束,更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而只是拉开了人生另一阶段的帷幕而已。

精彩的女人,任何年龄段都会试图让自己活出自己的风采。人生中的配偶、孩子,他人的艳羡和赞美,都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而已。只有自我,才是最重要的那个主体。你快乐,自然会吸引来快乐的人、事、物;你广博有趣、风情万种,自会有人慕名而来。

看到一句话很喜欢: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