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有一部喜剧电影,讲述了一个做律师的父亲,因为工作繁忙,常常答应了儿子的事情而无法兑现。在儿子生日那天,当父亲再次因为公务而失约之后,失望的儿子默默地许下了一个心愿,希望父亲以后再也不说谎。
谁知愿望成真,平常巧舌如簧的父亲,突然在人际交往中变得心直口快,许多该恭维几句的时候,竟不由自主地对每个人的缺点直言不讳。更可怕的是,作为辩护律师,他往往是要隐瞒或误导对委托人不利的事实,但上了法庭之后,他却一股脑地坦承了被告的所有罪行。
直到最后,父亲才发现了儿子许愿这个秘密,他也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埋身于工作之后,对于家人的忽视。
这是一种浪漫化的艺术警觉,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在四年的异地高校教育之后,而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留下一大批空巢老人。不用说“常回家看看”,即使是每天守候在家的伴侣和孩子,对于很多起早摸黑的上班族来说,也只是匆匆见上一面。
人人都忙于工作和事业,没有时间再陪伴家人。越来越多的家庭,正在这个社会越来越激烈的运转过程中,而慢慢变成了“失陪族”。
英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生活的脚步越来越快”绝不仅仅是一个比喻。现在全世界行人的走路速度真的是越来越快了——统计显示,近10年城市里成年人的步行速度已经提高了10%。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比如新加坡和中国的香港、深圳等地,许多都市人几乎都是“小跑着”穿越大街小巷。
尽管算起来,汽车的普及减少了许多的交通时间,电脑的性能提升也减少了很多工作的时间,洗衣机让人不必再天天动手洗衣服,手机和电邮也节省了交流的时间……看上去,我们已经可以轻松实现惬意的生活了。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是创造更多的财富。当人们可以通过高节奏生活来换取更多物质时,许多人便“乐此不疲”地四处忙碌起来,到后来忙碌就像一场关于生存的竞赛,欲罢不能。
“我很忙”成了众多职场人士的口头禅,可是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太多的时间花在了工作上,那只能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根据2011年的公开数据,中国的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为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
“很忙”之下,现代的三口之家本身的关系也正日渐疏离。有这样一个故事,有天晚上,爸爸带着满身的疲惫下夜班回家,想休息一下,这个时候,他看见儿子正靠在门口等他。
“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你一小时能挣多少钱?”儿子问。
“我一个小时挣20元。”父亲纳闷地回答。
儿子走进房间,拿出20元钱,“爸爸,我这里有20元钱了,可以向你买一小时的时间吗?明天你早一点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饭……”
很多事业有成的人,经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就是不知什么时候,孩子突然就长那么大了,然后回想过去那么多年的生活,突然就满是遗憾。
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家的观念就是根深蒂固的,这一点与很多西方国家都有极大的不同。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自魏晋以来,中国就提倡以孝治天下,家族礼教最重要的也是孝。但这种传统,却在一种日益同化的功利观念中,而渐渐与工作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有个朋友在下乡搞远教的时候,他的领导对他说起工作和家庭的关系。领导语重心长地说:“男人应该抱着工作和事业过一辈子,而不是耗在家庭上……你要记住,没有事业的人生是空白的,而没有家庭的人生,只是遗憾的。”
当然也有人会认为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必然选择家庭,因为“工作可以再找,家庭是唯一的”。家庭和工作,就像天平两侧的砝码,孰轻孰重,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不一样的重量。两者都要为对方做一定的牺牲,但一味地牺牲某一方面,后果都是得不偿失。
而对于个人来说,在当下的社会观念中,忙碌反而比天伦之乐更成为了一种慰藉。美国的一项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忙碌让人有自尊,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忙碌着,就意味着他正参与到社会生活,也更有可能创造着社会财富。换言之,他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而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这其实也是很多人“不忙装忙,无事瞎忙”的原因。
很多女性本可以在家安心地带孩子,但因为在结婚后,老是要花丈夫的钱,感觉就像占了别人多大的便宜,甚至容易被公公婆婆数落,所以为了尊严,还是要投身到繁忙的工作中。另外一个方面,对于女性来说,这也是一个很没有安全感的社会,如果自己把时间都用在了家庭,那以后要是感情出现了变故,只会显得自己的脆弱。所以不得已还是需要努力工作,经济独立。
记得某集团的董事长黄鸣,以前曾到多所大学讲课,接受过上百次的提问。但其中有一个学生的问题,却把他问倒了:“你是否只想着自己的事业,关心过家人没有?知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呢?他们过得好吗?”
“所以我真不知道怎么回答事业与家庭选择两难的问题,人生有很多的无奈,这就是其中一份很难回避的无奈。在觉得对不起家人的时候就多抽一些时间来陪陪他们,尽量多和他们在一起,在觉得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多了,就加大工作上的投入,玩一种家庭和工作的平衡。”黄鸣这样写道。
每个人的精力、时间和感情都有限,黄鸣说他到了年届50的时候,才第一次有了这种人生缺憾的思考。那更多的人,是否能思考得更早一些?也许只是每个月抽出一天的时间,提前一点时间下班,去陪伴一下失陪已久的家人。
毕竟,有家有爱,才有真正的成功。
标签: 爱情
你在恋爱还是逃避
什么是爱,我和他的算不算爱?
太多类似的问题,问题比爱本身更被重视。
爱是漫长的路,前后左右很多方向,容易停步或者迷路,不进则退。
真正的爱是双方心智上的进步,很多人还是不明白吧。
有的男人,得到了一个全面型的女朋友,爱他是爱的死心塌地,男人有什么问题总是能够帮着解决,渐渐的男人以为自己找到了田螺姑娘,什么都可以依赖着她,不吃饭知道有人会送,甚至吵架后还会还和小男孩一样气呼呼的跑开。
可怜的女人找了一个长不大的小孩,一遇到问题就会第一时间掉头。
你是在恋爱还是在逃避?
也有比方说,你遇上不如意的事情,借爱情得到暂时的安慰,以为搁置问题便是解决。结果对爱人要求越来越多,因为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总是嫌爱遮掩不够。
要求,失望,埋怨,都会把爱给闷死。
想找个可以安慰的人哄哄自己,逗自己开心,便是所谓的“在一起,无非都是想开开心心”的廉价恋爱价值观。
能找到令自己持久开心的伴侣很走运,可是开心并不等于相爱。有的男人,认识十几年后仍然是能够让自己开心放松的知己,可是这样并不能让两个人相爱。
问题仍然未真正解决,当他未能安慰你全部的不快乐时,你开始觉得他不足够,他不够爱你,或者原来你不够爱他。于是问题有了:我和他算不算爱?什么才算是真爱?
看清楚自己的问题吧:你在逃避成长,借爱情自我包庇,结果当然没出路,一切都是假象。
事实却是你意想不到的:你们从来没爱过,或者早就不爱了,只有同行或者同屋的关系。
爱是迈向成熟的智慧旅程,不是逃避的长大的孩童。看你选择进步还是退步。一切都是选择。
甘愿为你停下的人
你也许也是这样。小学毕业时一团人抱在一起哭的死去活来,中学毕业时拿着留言册到处找同学留言,大学毕业独自静默地走完校园,三两告别的话,此后便了无音讯。人生都是从复杂到简单的忘记,用语言动作来表达丰沛情感,单薄时间支撑起的回忆总不敌前程带来的现实汹涌,于是最后索性独自走一程,再没有了言语。
当初你抱着哭的死去活来的人,现在已经再也想不起姓名;当初怎样也舍不得收起的留言册,在一次次的搬家中也不知丢在了哪里。当初离开大学校园,信誓旦旦说着以后一起打拼的好友,如今只有结婚生子时会礼貌性的电话通知。我们愈渐地封锁起自己,尽一切努力躲开身外的无谓瓜葛,探头探尾的生活里只有自我和自我的前程,也并不认为这样的包裹是可怜。
于是在某个我们认为的成熟时刻,会做出一副冷静沉默的态度,作为对懵懂青春时期玩世不恭与盛气凌人的剥离。对所有争议的事物保持沉默,对天气新闻保持沉默,对曾经深深爱过的男孩子保持沉默。是知道很多事情,再多的努力也无法改变分毫。成长成熟以后才能懂得的静默力量,从此变得不善言语起来。于是,每一天都有了新的改变,自己与自己抗衡斗争而已。
然而你懂得生命的时光越来越短,能真正进入心里的人越来越少。曾经根深驻扎的,也慢慢剥离了根系,浮出了属于你的生活轨迹。在某次习惯性的告别之后,也许就真的再也不见,从此再无任何交集。
又有谁没有经历过这样来不及告别的告别呢。
越来越珍惜起身边的人,那些为了你甘愿停下脚步陪伴的人。
或者,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不过是那个甘愿为你停下的人。
只有年岁愈长,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善良于生活所赋予的良知。正是在青春动荡的时节下,位置是人之相处的起始和目的,日子也渐渐酝酿在日益成长的细致里。如果任何一段旅途,都是一条主动选择或被动带领的道路,那么它承担着的便不该有坚韧静默的调子,我在中学时候告诉过朋友,如果允许,是必定要做甲方的。话语权是任何时候都能主宰生活方向及质量的根基,年轻时我们倾尽全力博得的掌声,不过是为了保持与生活相持的节奏而已。
沈从文先生的这段话,相信很多人听到,也深深感触过,愿以此共勉。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怎么去爱一个男人
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我们以为不许他抽烟,是为了不让他得肺癌;不许他喝酒,是为了保护他的肝;不许他看通宵,不许他上网,是为了保证他的睡眠;不许他和朋友打牌、上馆子,是为了不让他荒废事业,一事无成。
爱他,我们就要给他一定的空间。我们不能因为爱,就剥夺了他的爱好和自由。男人抽烟喝酒,就像女人逛街穿衣一样,那是一种由衷的快乐。没有了它,男人就少了太多的快乐。所以,如果不是嗜烟酗酒,如果不至於影响健康,那麽,抽烟的时候帮他点火,喝酒的时候陪他来两杯吧!也许你会发现,他的快乐其实就是你的快乐。
男人喜欢什麽,陪他就好了,窝在他的怀里,看他笑,看他狂,看他丧气,你只要陪着他就好,不要抱怨,也许当时他把你忘了,以至於你睡着了,他都不知道, 但是,当他忙完时,他一定会温柔地抱起你。男人爱上网,你就让他上吧,有些时候,男人可以在网中找到成就感,找到英雄感,人总要有点精神寄托的。男人当然更是少不了朋友的,只要他不是夜夜笙萧,偶尔和朋友聚聚,你该为他高兴。一个有朋友的人,他才不会孤独,不会偏执。不要嫉妒他的朋友,不要说你没有他的朋友重要,一个人的一生中,除了爱情,亲情,他还需要友情的。
拥有时,我们不懂爱,易把亲近当疏远。我们会发现,我们爱的那个男人对谁都好。他在车上可以和陌生人亲切的交谈;他看见有老人会热心地让座;他在路上跟每一个熟悉的人打招呼;在外面他似乎事事周全,可是,唯有对我们,他是那样的容易忽略。他会忘了你的生日,他会忘了陪你逛街,甚至放假后,他倒头就睡,他竟然都不陪你说话。你很疑惑,为什麽, 为什麽这个男人他对谁都好,唯独对我毫不重视?他陪朋友可以聊到深夜,为什麽面对我竟无话可说,为什麽让他陪我看电视,他就说累了要睡觉?亲爱的,千万不要这样想,他对谁都好,对谁都周全,那是因为他和他们有距离。男人是很虚荣的,他要面子,他也要应酬。而你,你是他的爱人,在他眼里,你就是自己人,他无须在你面前活得那样累。所以,你要明白一点,男人对你忽略,其实,正是把你当作自己一样的看待。所以,不要抱怨他忽略你,记住,只要他能在和别人亲切交谈的时候紧握着你的手,在晚上睡觉的时候紧抱着你的身躯,那麽,你就无须自己折磨自己。你要相信,他爱你就像爱自己。
拥有时,我们不懂爱,易把任性当撒娇。爱一个人就有权利霸道地说:“不要穿那件衣服,难看死了。穿这件,这是我新给你买的。”张晓风在《一个女人的爱情观》里如是说。其实,很多女人在她们的男人面前都是这样霸道任性的。我们以为爱他,就有权利要他这样,不要他那样。我们以为爱他,就可以翻看他的口袋,看他的聊天记录,检查他的邮箱。我们以为爱他,当然就可以在他面前毫无隐瞒的发泄我们的情绪。
我们可以霸道,可以任性,只要我们的霸道能让他体会到我们的依赖,只要我们的任性能够让他开心,那麽所有的情绪都是可爱的撒娇:在寂静的夜里,你蹭在他的怀里,不肯去睡是撒娇;走累的时候,你说走不动了要他背你,是撒娇;在他生气的时候,你摇摇他的胳膊,亲亲他的脸蛋是撒娇。总之,撒娇是爱情的调味品, 是亲昵爱恋的自然流露,撒娇绝不是吵架的导火线。当我们的撒娇变成了一种执拗,当我们的任性变得不讲道理,当我们的爱恋变成了不信任。亲爱的,爱情将和我 们 渐行渐远。
拥有时,我们不懂爱,易把怀疑当调侃。
我们爱他,真的,这种爱甚至可以深入骨髓。我们以为世界上只有这个男人最好,我们以为我们爱的男人,别的女人也一定喜欢。於是,我们把他含在口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我们不知道该怎样珍惜才好,我们变得患得患失,神经紧张。
因为爱他,所以,我们害怕失去。我们惟恐一不小心,他就被哪个女人给拐跑了。於是,我们开始失去自我,我们开始敏感多疑。
爱他,我们就要相信他。只有你相信他,你才能更加幸福。因为你感觉到了幸福,你才会更爱他,而他也将更加爱你。而怀疑一旦植入你的心中,你的爱便在一点点消失。因为,你总把他往坏里想,自然,心理暗示着自己一天天远离他。你在痛苦中煎熬,你伤害着自己,也伤害着爱人。爱不是占有,爱是宽容是宽厚,是通达是理解。
无法不说再见
男人说,他一生最难忘的眼神是数年前他和女朋友一起在三藩市读书,毕业了,女朋友首先离开。他送她到机场,女孩进入禁区前叫他不要再望着她,男人没有听她的话,一直透过通道的玻璃目送她离开,走到尽头。女孩忽然回头望他,眼睛里噙满了泪水。那回望的眼神,叫男人心痛极了,那一刻,他不禁问自己:
“人为什么要离别?”
我问他:“你现在找到答案没有?”
“大概这就是人生吧!”他说。
离别和重逢本来就是人生不停上演的戏码。
人为什么要离别?
离别是为了生活,生活的开支足够有余,才不用再分离。
离别是为了重聚,没有离别的苦,哪有重聚的欢乐?
离别是为了思念,有时候,故意离开你几天,是想看看我是否会思念你,你又是否会思念我。
离别是为了不让自己做错事,再不跟你说再见,我就控制不了自己。
离别是为了不想你憎恨我。我们再不分开,再纠缠下去,将来你一定会恨我。
离别是为了在你心中留下最后和最好的印象,我现在走了,你不会看到我年华老去的样子。
人生,总是无法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