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最高境界不是给予而是引路

  有一天亿万富豪丹尼尔在散步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在路边,手里拿着一根草茎在地上摆动着。丹尼尔好奇地俯下身子,抚摸着小男孩的头,问道,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呢?
  
  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道,我在为一只蚂蚁引路。
  
  丹尼尔听了,忍俊不禁地笑道,一只蚂蚁需要你引什么路?
  
  小男孩认真地回答道,这只蚂蚁和同伴走散了,正惊慌失措地四处寻找它的同伴,我要把它引到它们的队伍中去,这样它才有生存下去的机会。
  
  丹尼尔这才仔细地看到,原来小男孩在用草茎将一只走散的蚂蚁慢慢地引到蚁群中去。在小男孩的努力下,那只走散了的蚂蚁终于被小男孩引到了那些蚂蚁群中。见到了同伴,那只走散了的蚂蚁立刻欢快地和大家碰着触角,显得十分亲热和兴奋。
  
  丹尼尔不禁对小男孩这种心地善良的做法很是欣赏,他说道,谢谢你,为那只走散了的蚂蚁找到了同伴,也找到了生存下去的机会。
  
  小男孩这才抬起头来望着丹尼尔,他眨着一双聪慧的眼睛,露出甜美的笑容。看着这纤尘不染的笑容,丹尼尔心里荡起层层涟漪……
  
  离开小男孩,丹尼尔一路上不住地自言自语道,为一只蚂蚁引路,真的很有趣、很有创意。
  
  丹尼尔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大老板。他乐善好施,常常慷慨解囊,扶危济困,被人称为“大善人”。偶尔一次在路边看到一个小男孩为一只小蚂蚁引路,给了丹尼尔心灵带来很大的震动。他想,给那些迷失方向的蚂蚁引上一条路,使那些走失的蚂蚁不再迷惘、惊慌,真的是一种聪明的做法。行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这个道理。
  
  一天,丹尼尔刚走到公司门口,忽然被一个中年妇女挡住了去路。中年妇女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向丹尼尔泣诉道,丹尼尔先生,您可怜可怜我们母女吧。我男人得了重病去逝了,我也失业了,我们母女俩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说罢,女人从包里拿出相关证明,央求丹尼尔能救济下她们母女。
  
  丹尼尔听了,心里溢满了同情。如果这事发生在从前,他会马上掏钱或叫财务部门拿出一些钱给这对母女救急。但今天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亲切地询问那位女人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女人泪流满面的回答道,我以前是做财务工作的。
  
  丹尼尔听了,眼睛一亮,他对女人说道,我马上安排人事部门对你进行考核一下,如果没有什么问题,你就在这家超市财务部门工作,并预支你3个月的工资。女人听了,脸上露出欣喜的光芒,对丹尼尔连连称谢。
  
  一年后,在这家超市担任财务主管的苏姗女士,她的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很受老板丹尼尔的赏识和器重。在圣诞节超市举办的晚会上,苏姗女士对前来参加晚会的丹尼尔说道,谢谢您丹尼尔先生,是您为我引上了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同时,也给了我一种人格的尊严。
  
  丹尼尔笑道,尊敬的苏姗女士,不用谢我,是您的才华和努力,在生活中得到了回报。苏姗女士羞涩的笑了,笑的很甜、很明媚。
  
  一天,丹尼尔收到一封名叫雅各布的小青年给他写的一封信。信中说,他今年刚考入麻省理工大学,由于父母早逝,生活十分困难,上大学的费用到现在还没有着落,希望丹尼尔先生能资助他一下。
  
  丹尼尔看了这封信,给他回了一封信,信中说道,你进入大学后,可以到我公司开在麻省理工大学校外的那家连锁超市分店打工,我将提前预支你一年的打工工钱。我会把你相关情况向那家超市说明的,届时你去办理相关手续就行了。
  
  几年后,已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老板的雅各布在公司成立仪式上说道,当初,我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穷学生,我向丹尼尔先生求助,丹尼尔先生独辟蹊径,给我引上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如果当初他只给我一些钱,只能解决一时之急,甚至给我养成懒惰、不劳而获的思想。可以说,如果当初没有丹尼尔的高瞻远瞩,也就没有我今天创业成功。他的行善,充满着一种智慧和远谋,使被救助的人,得到了一种人格的尊严和力量。
  
  在出席得克萨斯州举办的大型慈善活动中,丹尼尔对来宾们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爱的根本宗旨,是要给被爱的人,找到一条光明、灿烂的路子,还要给人以人格尊严。这是一种道德底线,更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升华。
  
  丹尼尔的一番话,在人们心里荡起了层层涟漪,人们心里溢满了温暖和感动。得克萨斯州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休斯顿纪事报>>在评论中指出:为一只蚂蚁引路,是爱的一种最高境界。
  
  爱的出发点在于引路。引路,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心地坦荡的大爱!

子女的婚姻质量才是父母教育的最终检验

  世上多数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虽然浸润在生活中,但成功家庭教育的最终检验是什么?是子女考入最高学府?是他们毕业后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还是他们的功成名就?
  
  我认为,上面列举的那些可以是某种检验,却都不是最终的检验。那么最终的检验是什么?我说,是子女的婚姻质量;是他们有生之年能否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在精神层面共同成长;是他们的亲密关系能否带给他们身心的满足。
  
  显然,我把婚姻放到了很高的位置。但是我想,我不是持这种观点的唯一的人。据说当比尔盖茨被问到他一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他的答案不是微软,不是改变世界,而是他的妻子Melinda。
  
  有的父母问,我们负责他们学习好,找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还不行啊?还要负责他们婚姻的质量?现在的婚姻又不像旧社会那样包办,都是自由恋爱,怎么负责?其实,这个责任不用家长有意识地来负,它是一个家庭教育质量自然而然的反映。孩子成年后吸引异性的能力,吸引什么样的异性,择偶的品味,还有对幸福的理解和追求的历程,自然而然就反映了家庭教育的水平,不是吗?
  
  在孩子成人之后,需要相对独立作出的选择主要就是两项:就业和婚姻。就业固然有难度,但婚姻不比就业来得简单。在多元化社会,给大家提供了更多的工作选择和机会。即便最初不够理想,工作还是能换。但婚姻的要求则要高得多。大家知道,如果一次不成功,要重新选择配偶谈何容易?尤其有了孩子以后,我们华人作为整个族群,全世界的华人都有一种“为了孩子保全婚姻”的声誉。多少名存实亡的婚姻,为了孩子,将就着;也为了在众人面前的面子,接着在一个屋檐下将就着。离婚,对很多华人来说,不是一种选择,因为他们认为离婚是一种耻辱,意味着公开承认一种人生失败。
  
  但是,我不同意离婚意味着人生失败这样一种看法。
  
  虽说我认为婚姻是对原生家庭教育的检验,不等于我认为离婚就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完全失败。婚姻像世间很多困难的事情一样,怎么能要求它一次成功呢?不管是结婚还是离婚,都是人生的一种经历,一种成长过程。但是我觉得婚姻对大家确实很重要,乃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承诺,不仅关系到自己每日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子女的传承。所以,虽然困难还是要努力争取一次成功。一次不行,再找机会。
  
  当然如果遇不到合适的人,则应该宁缺毋滥。今天的多元化社会绝对可以也应该容纳各种形态的生存方式。无论结婚还是不结婚,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和梦想的权利和努力方式。这份努力未必要依赖于别人。
  
  以我举例,我有一个儿子,怎么去让他为未来的家庭幸福做准备呢?首先,我们要保有子女与生俱来的上进心,提醒他去努力追求事业的成功。有位朋友,他的儿子挺聪明,但总不思进取。我说:“你要告诉儿子所谓事业成功的定义,也就说让他自己要有个目标。”人都有惰性的,如果家长整天吃喝玩乐,那带给孩子的影响也会是懒散与得过且过。“你应该激发他设定一个目标,尽最大努力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让世界因为他的存在而不同。”
  
  父母们总是说,希望儿子能找到一个很棒的女孩,激发他进步。可你知道男孩找女孩的就条件吗?首先,外貌上就有。过去大家说“美貌”,现在大家讲“性感”。无论是“美貌”,还是“性感”,都是特别综合的一个词,也是特别有难度的一个词,因为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完全一样。其实这个标准所体现的就是男孩子的品味。有的男孩子看到一张比例合适的脸,或者一双修长的腿,就能从最初的心动很快发展到坠入爱河,最后甚至不可自拔。
  
  可是有的男孩子就不同,他们不是不识好歹,看得到漂亮的脸和腿也会心动,但他们不会仅仅因此坠入爱河。因为他们的标准里有许多比这些更重要的东西,比如气质、谈吐、思想。这个标准,这个品味,岂是在见到某个女孩子时突然形成的?当然不是,这是他们在那之前至少十几年来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是他们从小读的书,接触的大自然,欣赏的音乐、文学、舞蹈、电影还有艺术品等等长期熏陶的结果。你能说这个品味和家庭教育没有多少关系?当然有很大关系。每对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重要的老师,义不容辞。
  
  未来的婚姻幸福,除了上进和品味,还需别的要素吗?且听我再讲一个故事。
  
  去年和一位朋友聊天,她向我吐槽,说结婚快二十年了,可还是深深爱着二十几年前初恋的对象。当初的男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走到一起。我知道,但凡还在深深爱着一个几十年不在生活现实中的人,主要有两种情况:1.
  
  她把那个男人过于理想化了,所以现实中的男人都很难超越他;
  
  她现实中的伴侣不如初恋的男人理想,没有办法“盖过”那个男人。
  
  我的朋友属于第二种情况。听她吐槽后,我好奇地问:“那当初你是怎么爱上你丈夫的呢?”她回答:“你知道,他也是很帅的,个子高高的,虽然比不上第一个”然后,她带着有些自豪的表情说:“当初他可是很多女孩子追求的对象哟,所以他找了我,不知多少人还都因此羡慕我嫉妒我呢。”
  
  我接着听,她接着说:“带回家里时家人都喜欢他。可不知为什么,恋爱几年我们都老大不小,大家都觉得我们该结婚了,我却很不想结婚,心里还是想着原来那个男孩子。犹犹豫豫的,不停地问家里人。父母坚定,催着我们赶紧结婚,他们怕我还陷在一场无望的感情之中。你知道我妈妈身体很不好,我是个乖乖女,为了妈妈高兴,还是决定结婚了。我相信我妈妈的眼光。再说,那时反正第一个男孩子也已经结婚了。”
  
  我理解,可是然后呢?她接着说:“我们现在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好,只是我心里一直都还在爱着第一个,我的灵魂属于他。”
  
  我虽不是婚恋专家,但我知道,配偶间是最亲密的关系,如果没有感觉特别好,就是不好!“那么你努力改善过你的婚姻关系吗?”我问。“努力过很多年了,没有用,因为我改变不了他粗犷的风格,他进不到我的心里来。”我点头表示理解:“你有那么一颗细腻而缠绵的心……”她也点点头:“他粗犷到连我心里一直爱着别人都不知道,现在我只是想聚焦在孩子的幸福上算了,忘掉我自己的需要,毕竟他是孩子的父亲。”
  
  这位朋友,在她描述自己的丈夫时,除了说外表,哪里有一点点自己的观点?先是别人怎么因为他而羡慕嫉妒,然后是父母喜欢他,再后来是因为孩子,因为他是孩子的父亲。那么她的心呢?心是怎么选择的?心的选择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当初的不想结婚就是心的选择!到今天一直爱着别人也是心的选择!可是,她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她的内心,她没有这样的意识和训练,所以她让自己内心的声音淹没在家人的美好愿望以及对他们的责任中。她也不知道忘不了第一个人其实不是原因,而是结果,是她和丈夫不和谐的结果!
  
  所以,每当瑞来问我问题,我不会直接告诉他答案。我要引导他学会独立思考,并且聆听内心的声音,学会选择。虽然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和人,但是至少他未来的终身大事,将应该是他的心的选择。
  
  他可以问别人的意见,但是最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他去选择他的新娘,也不应该代替他选择,哪怕是最了解他的伙伴,哪怕是最疼他的父母。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选错了方向,跑得越快则越远离幸福。没有学会选择的人,哪怕他各方面看起来很顺利,只是侥幸罢了。本质上他也还是一个孩子,不是真正的成人。

你还没真的努力过,就轻易输给了懒惰

  前不久一个孩子在微信上发了一大堆截图给我,仔细一看,都是介绍北大清华的牛人们的。这个得了奥赛冠军,那个门门年级第一。那孩子很颓丧得说:“我觉得我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他们啊,突然对自己的未来好没有希望。”
  
  忽然想到了知乎上的一个经典回答:“以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根本还没到拼智商的地步。”
  
  我的一个远房舅妈,一直是个亲戚中的著名人物。
  
  由于时代的原因,她读到初中毕业就没有继续念书了。毕业后进入了工厂上班,经人介绍认识了舅舅,生下了表姐。一家人蜗居在一室户的小房子里,每天与邻居共享厕所厨房,每月挣着些死工资,日子平静无争。也不知道哪天起,或许是突然意识到了如果这样过下去,可能永远无法为女儿开始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活环境,舅妈开始重新拾起了课本。
  
  多年没有接触过书本,整日在流水线上的忙碌已经磨灭了在校时候的激情。再次拿到课本的时候,发现很是晦涩难懂。后来听表姐说起,发现在当时年幼的她的记忆里,舅妈的形象便是一个日夜苦读的身影,手边永远放着一本本的参考书和英语字典。看不懂的单词和要点就查,然后记在小本子上反复琢磨。就这样学习了好几年,舅妈考取了夜大,并在读夜大的期间发现了精算行业的稀缺,以自学了精算知识,考上了精算书,在那个精算师十分稀缺的年代,她的证书变得炙手可热,帮助舅妈找到了一份非常优厚的工作。
  
  舅妈从工厂辞职后,鼓励舅舅也考上了夜大的文凭。如今他们早已经告别了一居室的生活,跨入了中产阶级。而一些当年的工友还生活在这些破旧的老宅里。老同事见面的时候,总有人说舅妈运气好,找到了好工作。但是所有的好运,背后都是无数的努力。
  
  高考后暑假时候,大家在新生群里爆照,一个男生发来一张他高三拍毕业照时候的照片,又发来一张近照,简直浑若两人。高中时候一百八十斤,眼睛被挤得只剩一条缝,肥大的运动校服被撑得满满当当,顶着一头乱草似的头发。而近照上的他,虽然脸还是有点肉,但是身型已经十分匀称,不复浑身是肉,松松垮垮的模样。群里的妹子纷纷问他如何做到的,他说暑假吃得很少,然后每天拼命去健身房锻炼,才达到了这个效果。
  
  大一时候认识的D哥还是一个浑圆的胖子,在大学的四年里看着D哥越变越圆。一动就赘肉在颤抖。D哥比我大一届,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并不顺利,许是形象的原因,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考公务员的时候又以几分之差失之交臂。D哥非常黯然得回到了家乡,准备起了去英国读研的事情。之后很久没有联系,再一次聊天的时候,D哥已经从那个浑圆的胖子,怒减几十斤,成了一个结实的肌肉男。
  
  后来看到D哥写的日志,在大四毕业后是他非常难熬的一段时光。工作不顺利,体重又达到了人生的峰值。在万般无奈下才准备起了留学。按照D哥的话说,“认识的自己已经低过了底线”,出于想要改变的心态,D哥决定开始减肥。这个过程是非常辛苦的,一开始他在跑步机上跑了十几分钟就累得气喘嘘嘘,到可以坚持一个多小时。过了中午以后不管多饿都不会再吃一口,真正做了个“过午不食”。
  
  某个朋友喊着要减肥已经许久。每天还是吃饱了饭躺在沙发上一边玩手机一边吃零食。当你好心提醒他去运动的时候,他又会找出种种的借口,“今天太累了,明天吧”。过不了几天,站在称上惨叫的还是他。当然,如果新年愿望上写“我要瘦”也算是减肥的一种的话,那么他也不是没减肥过的。
  
  经常听无数人嚷嚷着要减肥,但是成功者总是尔尔,失败者总会说减肥太难了。而问起那些减肥成功的人秘籍,无外乎少吃,多运动。懒惰的人才会编出“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不是不减肥而是敌人太强大”的段子,而真的去做的人,好身材就说明一切了。你叫了那么多句你要瘦,却从舍不得少吃任何一口。减肥药、一周二十斤减肥法,从来都不过是做美梦的人的安慰剂。
  
  接下来再来聊聊爱情故事。
  
  之前曾经在微博上发过一个有关异地恋的真实故事。父母朋友的女儿,和男友异国了七年。两人高中同学,毕业以后男生出国读书,女孩考上了国内某名校。七年里不是没有争吵和分离的,也不是没有诱惑和孤独。女孩从大学开始,就一直四处实习攒钱,为了假期的时候可以去澳洲看一下男友。而男生则在课余的时候去餐馆端盘子,去车行洗车,就是为了攒一张机票钱回来看女友。
  
  这样的生活一直维持了七年,直到男生研究生毕业,回到了国内。两人在去年九月结婚了,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异国恋终成眷属,在彼此最美好的年华里没有选择轻易放手,而是选择了坚持。
  
  还有前不久,微博上晒出的一对异地恋情侣,曾想过那么多次的放弃,最后又凭借几十次的互相鼓励而坚持了下来。那一沓厚厚的火车票,大概是支持他们走向婚姻最大的动力。
  
  我们总说现在的人太浮躁了,说现在的社会没有了真爱。这世上有那么多人一边抱怨着要开始相亲度日,一边又罗列种种条件。强调家世,苛求学历,要求身高长相年龄,拒绝异国恋异地恋,林林总总,说到底不过是为了少麻烦。要求越精准,对方也越符合过下去这个要求。其实说到底,不是真爱少了,而是人懒了,再也没有了去为爱坚持的勇气,和付出一切去努力的决心罢了。
  
  那些把你感动得痛哭流涕的所谓正能量,不过是主人公比平常人多坚持了一点,多努力了一些。
  
  见过很多人,总喜欢给自己定一个巨大无比的目标。有一个远大的梦想是一件很不错的事,但是实现远大梦想,靠的是一个个短期目标的相连。可是他们在定目标的时候就暗藏了懦弱的退路,脑海里怀着“既然目标那么难,那么不做到也没人怪我的吧?”的想法,然后拖拖沓沓,喊着苦喊着累,又随随便便放弃了。你问起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找出无数冠冕堂皇的借口,却始终无力承认自己的懒惰。
  
  也有人会整天里说,“我努力挣钱有什么用呢?再怎么努力也比不上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我为什么要努力读书呢?那些高智商的人随随便便就能把题目都解开啊”,怀着这些说辞的人往往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而又不愿意直面人生惨淡的最关键因素始终在自身。 见别人奔波受苦熬夜苦读,心满意足于自己的贪图享乐,见别人情商高朋友多,就觉得别人是这个婊那个婊,别人辛苦工作获得晋升,就觉得对方肯定送礼拍了马屁,浑然忘了自个儿每天迟到早退,工作起来推三阻四。也忘了面子是别人给的,里子却是自己挣的。
  
  什么都没干,就什么都想放弃。张嘴一来就是安享平淡,其实都是懒惰者的说辞。这想要的平淡里有花不完的钱,住着舒服的好房子,漂亮的衣服美好的食物,还有爱的人。你以为轻而易举,可是你看,这哪一样不得要费尽心思拼了命去奋斗?
  
  特别喜欢《老情书》里面老太太的那段话:老和尚说终归要见山是山,但你们经历见山不是山了吗?不趁着年轻拔腿就走,去刀山火海,不入世就自以为出世,以为自己是活佛涅槃来的?我的平平淡淡是苦出来的,你们的平平淡淡是懒惰,是害怕,是贪图安逸,是一条不敢见世面的土狗。
  
  别在这辈子,活成了一个让自己都看不起的人。

相爱十年,终究抵不过现实

天很阴,像是要下雨的样子。空气里弥漫着一股特有的潮湿黏闷。袁文看了看手机PM2.5上显示的数字:352,重度污染。突然有点泄气,但转而一想曾在北京度过了多少这样的日日夜夜,也没见得被污染成什么样,更何况,他马上就要离开这个重度污染区了。随即又打起了精神。

“真的决定要走?”方蓉在他身后问,声音听起来和天气一样闷。

袁文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地嗯了一声。

“那我可以拥抱你一下吗?”

“结婚三年了,我们相拥相抱的日子多得连我都快要数不清了,想想每次都是我主动抱你。这回可终于等着你了。”袁文笑着说。但并未做出拥抱的姿势。

方蓉没有接话,低着头跟在他的后面。在过安检的前一秒,袁文转身抱住了她。自然得像是出差前的离别问候一样。而事实上,这是他们最后一次拥抱了。

一周前,他们去民政局领了本子,就像三年前他们满怀温情地领到另外一个本子一样淡定平常。

谁也没有说再见,好像彼此心里都知道再也不会见面了一样。

袁文转身进入安检口,通过了安检,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这座城市。奔赴墨尔本。

上了飞机之后,看着玻璃下方的城市离自己越来越遥远,平静的面容开始崩溃,然后逐渐坍塌,最后天翻地覆。他试图靠在椅子上想平复下心情,却无奈地发现,很多场景从眼前一幕幕掠过。三年前建国门桥下大声喊某人名字求婚的画面,七年前拽着两人行李箱到达北京西站的画面,十年前骑着单车带着某人一路狂奔的画面。十年光景,一下窜入袁文的神经,没有任何预兆,且不受控制,肆无忌惮地折磨着他疲惫不堪的神经。

算一算,两人认识到现在十年了。他是她的初恋,她却不是他的。

2004年袁文上高一,初中盼望已久的乱世终于来临。男孩们拼尽全力制造兵荒马乱。

那天,正好是袁文解决积压已久的个人恩怨的日子。放学后单枪匹马去十一中挑战当时的校园恶霸。寡不敌众体力不支的时候,看见方蓉推着一辆自行车从眼前淡定地经过。袁文想都没想,跑过去抢了她的车子。没等她反应过来,拉着她一路狂奔。方蓉看着后面追过来的一群人,再看着面前吹着口哨哼着歌的浑球,有种想要背后捅他一刀的冲动。

下车后,方蓉夺过自己的车子甩下一句:“下回逃难用车前记得先付车费!”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袁文站在原地硬生生压制住了脑海中幻想的各种狗血剧情。

后来,他还是知道了她的姓名、她的班级,甚至是她每晚放学后的必经之路。

看到她的时候,他会假装偶遇地对她说句:“呦,好巧啊,放学啦?”

而她也会回复他一句:“呦,真巧,今天怎么没见你逃命?”

说完转身就走。

当时看着她的背影,袁文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她弄到手,不管用什么方法!

后来两人真的在一起了,袁文经常假惺惺地问当初如何把她追到手的,而方蓉每次都会丢给他一句:“不知廉耻!”

袁文追求方蓉的这一路确实干过不少不知廉耻的事。比如说,为了她又打了好几次架,还次次被她发现,各种被逼无奈之下“美救英雄”。再比如让当教导主任的爹以好好学习为名,把他们弄到了同一班级并顺利成为同桌。还比如成为美人同桌后,开始用他的三寸不烂毒舌扰得她整日愁容满面,各种威逼利诱之下答应了他充满挑衅的表白。而真正让方蓉答应和袁文在一起是一次期中考试打赌输了。不过,袁文依然为此开心得整夜未眠。后来,他想其实那个时候他也未必多么喜欢方蓉,而是看她不买账的样子恨得牙痒痒,想用自己的嚣张跋扈治她的波澜不惊。

谁也没想到如此不单纯的开始,却一路走了十年。

高考前的一周,两人相约学校天台。袁文问方蓉未来的打算,方蓉说要去北京读大学。明明知道那个时候两人的成绩隔着几条银河系的距离,袁文还是傻了吧唧信誓旦旦地说要陪她去北京。他花了一周的时间把高中三年整整六本历史书从头到尾背了一遍,虽然最后上考场只记住了戊戌变法中六君子的名字。最后,方蓉成功考上了北京的一本大学,而袁文也考到了北京,只不过是花钱上了个三本。

高考之后,两人去旅行。去的地方叫束河。只因为袁文曾不经意间看见方蓉一本书折角的那一页写着:人生最美的早晨,是在一夜细雨之后的古镇醒来,黑色的木质窗棂之外是滴着水的屋檐,缭绕云雾,以及隐隐青山的轮廓。慢慢起床,到楼下的小咖啡餐厅喝一壶普洱茶,听到极有品位的店主女孩放男中音赵鹏清唱的老歌“被遗忘的时光”。但彼时听着这一首歌的时刻,却果真是美妙得遗忘了过去所有的时光。

于是,袁文带着方蓉来到这里感受人生最美的早晨。七月的束河,远离浮华的城市,喧嚣的车流,干燥的空气,是个满眼满身都能盛满阳光的地方。两人找到了书中的“彼岸花”旅店。在楼下的咖啡店里喝着咖啡,虽然当时没有赵鹏的老歌陪伴,但是那一刻,值得一生铭记。后来,袁文每每想起都觉得这是他和方蓉认识到现在做过最浪漫的事。

上了大学之后,袁文依旧沉浸在高中打打杀杀嘻嘻闹闹的校园生活中不可自拔。而方蓉已经是校园里知名的人气主播外加学生会主席。为此方蓉常常抱怨袁文不够成熟,不懂浪漫,不解风情,不知进取。所以在大学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公开恋情。方蓉身边不乏追求者,从低年级的学弟到高年级的学长。两人学校离得很远,一个在北京通州,一个在北京房山。但每天,袁文依旧坚持过来看方蓉,每次来时都会从她室友口中得知到一两个情敌的名字,幸好当时他的死缠烂打功夫不减当年,才不至于让这些人乘虚而入。

大三那年,袁文英语四级没过,还整天和一帮哥们儿打球玩游戏。方蓉在某个午后把包重重地砸向他的后背说:“如果下次再考不过,直接分手。”那个时候袁文对她发脾气,他说:“在外人眼里我们压根儿就没在一起过,又何来的分手?”

方蓉听完愣了下,然后转身离开。就像当年,美救英雄之后的离开一样潇洒。

不久后方蓉参加了主持大赛,一如既往的突出表现拿下了校园金话筒。袁文坐在台下一个不起眼儿的角落里,听到各种或赞美或爱慕的话语从不同男生的嘴里倾泻而出。他突然有种冲动,想冲上舞台告诉所有人,这是我的女朋友。但当他看到那张自信灿烂的面容时,又再次泄了气。

方蓉下台朝他走来的时候被一个高个子的男孩截住了,袁文远远看见那个男孩对着方蓉耳边说了什么逗得她哈哈大笑。两人亲密的样子让袁文脑海里不自觉蹦出一个词儿“郎才女貌,天作之合”。许是那个画面太过刺眼,袁文拍了拍腿,跑上去揍了高个子的男孩,两人打了起来。现场闹哄哄的,方蓉的金话筒滚落在脚边,周围涌上很多人试图拉开他,直到方蓉的面孔越来越模糊。

那次打完架后,方蓉没有怪袁文,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依旧一起吃饭,一起旅行,一起打发时间。让袁文一度认为,他不过是她寂寞时候的无聊消遣。但奇怪的是,他从未向她开口说过分手,哪怕他曾一度觉得自卑。而方蓉亦没有,只是用更强大的光芒刺激袁文不断追赶着她的脚步。

一直到毕业,两人都未曾分开。毕业那天,袁文抱着千分之一的希望站在建国门桥下向方蓉求婚。没有精心准备的玫瑰戒指,也没有任何提前准备好的真情告白,就傻愣愣地喊了一句:“方蓉,嫁给我吧。”没想到方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只是说了一个期限。在他未能凭借自己的能力给她一个家的时候,她不会穿上婚纱,而这个期限是一年。

毕业后,两人分隔两地,方蓉到外地读研,袁文留在北京奋斗。袁文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最底层的销售,每天会打无数个电话,说无数遍重复的话,周旋在无数个性格迥异的顾客中。每次下班回家,累得不想说一句话。方蓉理解他,从不抱怨电话少,从不给他任何压力。后来,他慢慢在工作中懂得了人情世故、处事规则。开始在销售的圈子里越做越好,开始存钱给方蓉买结婚戒指。一天天数着日子等待对方嫁给自己。

两人的婚结得不是很顺利,家人的反对,没钱的压力,但是终究还是结了。方蓉领到了袁文承诺的终身饭票时笑得极其灿烂,就像饭票上的照片一样。两人婚礼一切从简,除了身边亲密的朋友,瞒住了其他所有人,就像他们一路走来的爱情一样。

结婚好像给袁文带来了不少好运,工作越来越顺利。而方蓉也成功拿到了研究生毕业证,奔赴北京与他共度未来美好的生活。那个时候,方蓉在北京一所中学担任讲师,周末在家教中心教小孩弹钢琴。

日子看似平淡幸福,但是命运这个编剧就是喜欢开玩笑。整天和孩子们打交道的方蓉在某节课上晕了过去,当时的袁文正带着一个暴发户看一栋别墅。医院电话打来的时候袁文丢下暴发户冲到了医院。医生建议方蓉做全身检查,检查报告出来的时候,两人都大吃一惊。方蓉患有不孕不育症。

方蓉把自己关在了房间三天,不吃不喝。袁文在门口劝她:“没关系,我们可以去领养小孩。”可是说这句话的时候,袁文语气中的失落还是让方蓉感受到了。

纸包不住火,两家知道了这件事。袁文妈本就对两人结婚的事情不看好,这下非逼着他把婚离了。袁文没有答应,但是方蓉越来越冷漠,脾气越来越差,整日整夜失眠,动不动拿鸡毛蒜皮的小事和他吵得面红耳赤。袁文似乎感觉到了一道看得见摸不着的玻璃挡在了两人之间。

直到最后,方蓉亲手把玻璃打碎。从民政局走出来的时候,袁文脑海里出现了一句电影台词:信仰就是相信一些超越你自身的东西,你无法感知和触摸的,如希望和爱。袁文觉得这句话很讽刺,曾经把你当作了我的信仰,以为有爱有希望就能让你我之间所有的阻碍都磨平。但是,最后却敌不过世俗的一点折磨,即使我们心中仍有爱。

到达墨尔本的时候,袁文看了眼手机上的PM2.5数字:0。从352到0,从一年到十年。究竟是一切归零还是从零开始?

袁文抬头看了眼墨尔本的蓝天,脑中闪过一夜细雨之后的束河,黑色的木质窗棂之外是滴着水的屋檐,缭绕云雾,以及隐隐青山的轮廓。慢慢起床,到楼下的小咖啡餐厅喝一壶普洱茶,听到极有品位的店主女孩放男中音赵鹏清唱的老歌“被遗忘的时光”。但彼时听着这一首歌的时刻,却果真是美妙得遗忘了过去所有的时光。

还有那个留在时光里越发清晰的你。

最好的爱,是彼此成为更好的人

  大学里的小师妹来锦溪所在的城市培训,锦溪邀她来家里住。临走前的一个晚上,两人窝在一个被子里聊天,小师妹感慨,师姐,我觉得你们好幸福啊,我什么时候才能遇到这样一个人,相濡以沫,与子偕老。
  
  小师妹看到的是这些:锦溪会在上班前,给他泡一杯茶,他下班回家就可以喝了;他中午比锦溪早到家,会把饭菜做好,为的是让锦溪午休时可以多睡一会;锦溪进门时,他会走过来,给锦溪递上拖鞋,再抱一会,说老婆,辛苦了;晚上会手牵手出去散一小时的步,有时会去一起去打羽毛球或骑车……
  
  锦溪问小师妹,如果给你三份感情,你会选哪一份呢,或者说你更看好哪一份?
  
  第一份。大学里,她打错了电话,认识了他,两人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异地恋。电话、短信以及为数不多的几次见面是这段感情的全部内容。毕业了,他先找到工作,安置好告诉她,你来,我会一辈子对你好,她奔他而去。
  
  第二份。两个人裸婚。没有房子,没有车子,结婚戒指是用信用卡刷的,连个婚纱照都拍不起。她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工作,他那时每个月只有1200块的工资,两个人每天吃咸菜白粥还捉襟见肘,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开交。
  
  第三份。他沉默寡言,她活泼好动。性格迥异得根本不像是一个世界的人。他搞不懂她,怎么整天嘻嘻哈哈跟个孩子似的,感觉像是没长大。她也搞不懂他,一天都不说几句话,都不知道心里想的是什么呀?他们是彼此的天书。
  
  小师妹皱了一下眉,说感觉好像哪一份感情都不会有美好结局的样子。第一份,大学里的恋情能牵手走到最后的本来就不多,更何况还是误打误撞的异地恋,怎么都觉得不靠谱。第二份,我只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再好的感情也敌不过无休无止的争吵。第三份更别提了,两个人彼此性格相差太大,连懂都不懂还谈什么感情啊。
  
  锦溪抚掌大笑,这就是我们感情的全过程啊。小师妹诧异,怎么会?是的,就是这样的。或许有缘份有心动有一见钟情,但是我想任何一份爱情都不是仅仅凭借这些就可以举案齐眉天长地久。更多的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你知道这个人是爱你的,你认定了他,接下来要做的不过是相依相守,相爱是一件多么容易而相处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锦溪永远记得,那些流泪的时刻,那些孤单的夜晚,那些争吵后的伤心绝望。是从哪一天开始没有争吵没有伤害只剩下爱和温情了呢?差不多用了三年的时间。是什么让岁月静好现世安然了呢?是爱,圣经里说,爱是凡事忍耐,爱是凡事包容,爱是永不止息。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爱情,更没有任何一份爱情是一开始就情比金坚永垂不朽。凡尘中谁都不是金童玉女天定其成,有争吵有流泪有迟疑有退却,有忍耐有包容有坚持有守候,这就对了,岁月里那些百转千回哪一次不是爱的练习?
  
  锦溪接着说,琴棋书画诗酒花,我喜欢就喜欢好了,不用非得逼着他也喜欢,他偶尔回眸赞赏一下我就好了。他爱钓鱼爱出游那就去好了,我不会亦趋亦步,但偶尔作陪一下也挺好。他少言,那我说他听好了。他那些幼稚的想法不入我眼,但让他试试又何妨?我任性胡闹他再也不会大发雷霆,他只是宠我疼我微笑着走过来拥我入怀我就会安静了。我们都不会想着把彼此变成完美伴侣,那就让彼此都保持自己原本的样子。
  
  如果不曾携手走过一段又一段的路程,又怎么有可能携手走过一生?我们一起在时光中磨合成长,你抹去我的嚣张戾气,我磨掉你的生涩胆怯。你越来越温暖担当,我越来越沉静柔软,在不经意间,我们彼此都成为了更好的人。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爱,所给的给养。

);